活鼠妇贴敷治疗鸡眼102例
鸡眼好发于足底、足缘及趾受压部位,为表面角质过厚所构成的圆锥形角质栓,尖端伸入皮内,底呈圆锥形露于皮外,如鸡眼状,压痛明显。局部硬结和步履疼痛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笔者运用活鼠妇外用治疗鸡眼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门诊治疗的鸡眼患者234例,男179例,女55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43.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1组65例和对照2组67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皮肤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确定诊断。234例患者均符合鸡眼的诊断标准:发于足掌接触鞋底的着力点,或手指、足趾受压和摩擦部位,一般可有一个或数个不等,蚕豆大或豌豆大,淡黄色至深黄色不等,呈圆锥形角质增生体,质坚实,境界清楚,略凸出于皮面,表面光滑,有明显皮纹,在趾间者常有浸渍变软,步履疼痛,按压疼痛,用手指挤之则不甚痛,用针挑之则不出血。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活鼠妇贴敷治疗。先将患部以热水浸泡,用钝刀刮去表皮的角质层,出现略微疼痛为止,然后将活鼠妇大者一个、小者数个用水洗净,直接外用贴敷在患部,爪部朝下,背朝上,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一天换用鲜品3~5次。
对照1组给予水杨酸苯酚贴膏(俗名鸡眼膏)治疗。先以热水浸泡患处,削去表层角质增生部分,用水杨酸苯酚贴膏的红色药块对准核心部位,每周换药1次,换药前除去白色软化层,直到鸡眼全部脱落为止。对照2组给予电烧灼术治疗:患部消毒,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应用GX—Ⅱ型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制)施以电烧灼术。
1.4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鸡眼硬结完全消退,局部疼痛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无新发皮损。好转:鸡眼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硬结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
无效:鸡眼局部疼痛不减,硬结最大直径未缩小,或治疗好转一个月后又复发。有效率=(临床治愈+好转)/n×100%。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珋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乡镇卫生院地处农村,主要为广大农民患者治病,农民在田间劳作中足部患有鸡眼较为常见,好发于成人足底和足趾经常受压和摩擦的部位,蚕豆大或豌豆大,淡黄色至深黄色不等,呈圆锥形角质增生体,其基底向外略高于皮面,表面光滑有明显皮纹,质坚实稍透明,尖端向内压于真皮乳头层上,产生明显疼痛,在趾间者常有浸渍变软。鸡眼多由于穿着紧窄鞋靴,长期行路等所致。
(图片来源网上)
现代医学表明,鸡眼是由于皮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增生性损害,其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在表面,行走或站立时,因尖端压迫刺激真皮内末梢神经,产生疼痛。该病青壮年多见,病程缓慢,不易自愈。
鸡眼一名首见于《医宗金鉴》,“肉刺证由缠脚生,或着窄鞋远路行,步履艰难疼痛甚,玉簪根捣贴涂灵”。“此证生在脚指,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陷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着窄鞋远行,皆可生之……”《圣济总录》曰:“论曰肉刺者,生于足指间,形如胝,与肉相附,隐痛成刺,由靴履急穿相摩而成”。《诸病源候论》曰:“脚指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肉刺者,由着鞋急小,趾相揩而生也。”中医学认为,鸡眼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生长异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