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chronieprostatitis,CP)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不确切,复诊率高,病程迁延。总结我院2001年至今门诊100例CP患者应用前列腺汤结合前列腺按摩引流前列腺液(EPS),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泌尿外门诊,年龄25~46岁,平均31岁;病史5个月~6年,平均15个月;已婚61例,未婚39例。诊断标准参考1993泌尿外科学(吴阶平)和1995年美国NIH提出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及尿分叉,会阴及耻骨上区疼痛不适,腰骶部酸胀,精索及睾丸疼痛,头晕失眠及性功能障碍。大部分病人就诊时过分强调症状的严重性,显示出思想负担过重。直肠指诊(DRE)前列腺体积正常、肿大或缩小,稍硬有轻度压痛。镜检白细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0~++)。
膀胱充盈后经腹前列腺B超显示:前列腺回声不均匀,包膜不规则或有灶性钙化斑。同时尿道拭子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阴性者。
2治疗方法:
前列腺汤加减:赤白芍各15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泽兰15g,丹参15g,乳香6g,桃仁10g,败酱草30g。每日1剂,水煎2服。结合前列腺按摩引流前列腺液,每3天1次,治疗时间为2个月。
3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EPS检查2次以上正常,DRE前列腺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B超检查大致正常)63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EPS检查连续2次以上白细胞值较前减少1/2或<15个/HP,DRE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改善,B超检查有所改善)17例,有效(症状减轻,EPS检查较前改善)15例,无效(体征及前列腺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5例,总有效率为95%。
4讨论:
CP是男性多发病、常见病。传统病机考虑主要为致病菌侵人前列腺或非细菌性因索引发前列腺一系列相应病里变化。刘猷枋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虽然复杂,但在病理方面却有其共同特点,即多种病因均可导致前列腺腺管、腺泡及间质充血水肿,腺管阻塞。而临床证见下腰、少腹、会阴等部位固定不移的疼痛,尿频、尿痛,舌质紫暗等,均提示本病应属中医血瘀证范畴。因此,传统方根据“血实宜决之”的治疗原则,治疗本病,针对性较强,不仅能有效深人病理组织,而且能疏通前列腺腺管、腺泡,有较好的疗效。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目前有相当部分病例,症状表现也较以往更加复杂,诊时过分强调症状的严重性,与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相比,显示出精神忧虑远比身体症状严重,因此,CP患者具有明显的精神情绪症状,如头晕、失眠、烦躁、多梦、忧郁焦虑不安等症状,其情绪变化又常可加重病情,而形成恶性循环。单纯活血化瘀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治疗需要。引人开放性的心理治疗可能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客观全面的看法,并更容易接受药物、物理治疗,竖立信心,目前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指导和抚慰。故尝试在这方面引入药物治疗,考虑CP患者的精神情绪症状符合中医学肝郁理论,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通过辨证论治从疏肝人手,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CP患者情志活动之目的。有鉴于此,本组方侧重疏肝理气,辅以活血化瘀。其中柴胡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之功效。其主要成分柴胡皂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护肝等作用,可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研究还发现其具有抗内毒索活性的功效。白芍活血养血,白芍总甙能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柴胡、白芍、甘草具有镇静、镇痛、解痉、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产生干扰素,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枳壳加强舒肝理气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调节平滑肌活动并含有其他平滑肌活性物质,四药共用能疏肝理气,愉悦情怀,调理情志,改善患者烦躁、忧郁、焦虑不安等症状。丹参、泽兰、桃仁、乳香等重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解除局部炎性梗阻,促进炎性分泌物排出和增生病变的软化,提高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及治疗效果。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及或抗病毒作用,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轻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热利湿解毒去浊、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终使肝主疏泄,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精气固则藏而不泄,脾气健则湿化而不留,清浊相分离,且化瘀通络,瘀与浊并治,经与络皆通,则水道通利,从而改善CP患者排尿异常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