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这5个验方,治小儿常见病有良效
2024-04-09 14:31:55
许寿仁儿科验方实验录
作者/许秀平
许寿仁,1904~1970年,安徽省歙县人,江西医教前辈,治病多奇效, 精通内妇儿科,尤以妇女病擅长,在省享有盛名。
代表著作:《许寿仁验方》、《时病论歌括》、《长寿新编》。卒后,门人及子侄整理成《许寿仁经验集》。
先伯父许寿仁先生,系江西名医,从事中医临床和教育工作四十余年。1947年独资创办江西中医学校,任校长,培养学生百余名。先生学验俱丰,用药精湛,创制临床效验方40余首。笔者于60年代亲聆教诲,侍诊于侧,受益良多。兹就先伯父儿科方面的验方,经吾多次临床实验,疗效确切者,选录数则,以飨读者。
一、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例1
廖某,男,7岁,2001年2月2日初诊。感冒而致高热6天,经某医院用西药抗炎等治疗热未退。现症:发热(腋表38.5℃),口干,咳嗽,无痰,呕吐,饮食少进,二便可。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数。证属风热夹湿,肺失宣发。法当疏风清热,宣肺透邪,佐以止咳。方用退热汤加藿香6g,枇杷叶、杏仁各10g。服2剂热退,咳减,继服2剂而愈。
例2
芦某,男,1岁4个月。2002年6月8日初诊。低热8天,起于感冒。现症:低热,烦躁,饮食少进,夜寐不安,小便黄,大便二日未行。舌红苔黄稍厚腻,指纹浮紫。证属湿热内蕴,肺失宣降。法当清解透邪,宣肺通腑。方用退热汤加党参10g,蝉蜕、大黄(后下)各3g。服2剂便行热退,继服2剂,诸症痊愈。
按:
退热汤(秦艽6g、青蒿6g、菊花10g、桑叶10g、薄荷3g、钩藤10g、芦根12g、苡米12g、郁金6g、浙贝母10g、白通草4g、大豆卷6g)系先伯父根据《温病条辨》治疗外感风热的桑菊饮化裁而来。
方用桑叶、菊花、薄荷、钩藤疏风解表,宣透风热;秦艽、青蒿、大豆卷(如缺药可用扁豆衣代之)清热解暑,散风除湿;浙贝母、郁金清热止咳,化浊开郁;芦根清热生津止渴,通草清降肺胃之热,通利膀胱之水湿;苡米健脾渗湿;全方共奏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清解暑热、渗利湿热作用,实为春、夏外感发热之良剂。
笔者常用本方治疗外感风热、湿热、暑湿、伏暑、湿温等症。其加减法如下:湿重加藿香、蔻仁;恶心、呕吐加苏梗、姜竹茹;咳嗽加杏仁、枇杷叶;口渴加天花粉;烦躁不安加蝉蜕;大便秘结加大黄(后下);素体虚弱,以及发热1周以上者加党参;久热有汗者去薄荷加党参。
二、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小儿瘀血发热
熊某,男,1岁10个月,2002年2月8日初诊。5天前跌伤右下肢而致胫骨骨折。当晚即发热,在当地某中医院整复固定,并用先锋5号静点3天,热未退,经该院医生介绍前来我处治疗。
现症:发热(腋表38.8℃),烦躁不安,夜卧身上耸,少有咳嗽,饮食少进,大便二日未行,舌红苔薄黄,指纹沉隐不现,面现瘀黄。
证属瘀血内阻,郁而发热。法当活血化瘀,佐以通腑。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藕节3枚、大黄(后下)3g。
服2剂热退,大便已行,夜卧略微烦躁,守原方继服3剂而安。
按: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原治胸中瘀血内阻引起的头痛、胸闷、心热烦躁、失眠多梦、心跳心慌、呃逆干呕,以及傍晚发热等症。先伯父运用本方加藕节、田三七等治疗小儿瘀血发热,疗效显著。
他治疗本病的经验归纳为六点:
(1)一两天内突然高热,但其他兼证不明显;
(2)夜睡时,头往上耸,或惊悸不安,并略有咳嗽;
(3)烦躁不安,有时甚至角弓反张;
(4)面色黄,但其他如常人;
(5)指纹沉而不现;
(6)发热稽留不退,用解热药无效者。
以上症状不必悉具,凡因跌跤而引起发热,用解热药无效时,即可诊断为瘀血症。
又此症在夏天最易与小儿夏季热相混淆,在初起时亦易误诊为上感、扁桃体炎,伴有吐泻的易误诊为胃肠炎,必须加以鉴别。其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而定。余遵师嘱,治疗小儿瘀血发热数十例,往往一药而愈。许老门人及山西运城地区中医院蔺振玉医师均撰文验证此方治疗小儿瘀血发热有特效。
三、四叶汤治疗小儿夏季热
陈某,女,2岁,2001年7月20日初诊。发热月余不退,经多方治疗少效。现症:发热(腋表38℃),午后加剧,次晨稍退,神差,烦躁,夜卧不安,面黄食少,尿多,少汗,口渴多饮,舌红苔黄,指纹色紫。
证属暑热伤阴,肺胃受损。法当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佐以益气养阴。
方用四叶汤加梨皮15g、西瓜翠衣30g、冰糖适量煎水代茶饮。
服药1周热见减退,神增纳可,小便见长,继服1周,体温正常,身有微汗,略微烦躁,改拟竹叶石膏汤合四叶汤继服1周调理善后。
按:
四叶汤系先伯父治疗小儿夏季热的经验方。方由丝瓜叶2片,南瓜叶、苦瓜叶各4片,鲜荷叶半张,冰糖适量组成。
全方具有清暑益气,生津止渴之功。主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烦躁,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等症。服本方3~7剂后,可使体温逐渐下降。体温正常后仍需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按笔者和先叔及师兄的体会,此方中加入梨皮、西瓜翠衣效果更佳。如患者兼有暑湿者,宜合退热汤;兼气阴两虚者,宜合生脉饮;兼脾虚有湿者,宜合参苓白术散;兼暑伤气阴,烦躁不宁者,宜合竹叶石膏汤;兼外感暑热者,宜合新加香薷饮等。
四、仙草汤治疗和预防麻疹
万某,男,2岁,2000年3月24日初诊。麻疹未透,咳嗽气急,发热不退4天,在某儿童医院诊断为麻疹合并肺炎,用抗生素、输液等治疗未见好转,咳嗽气急,烦躁不安,口唇干裂反增,经友人介绍转来我处治疗。
证见:麻疹四肢未透,发热(腋表38.5℃),咳嗽气急,喉中可闻及痰鸣音,烦躁不安,口腔及咽喉溃烂,唇红干裂,饮食少进,口渴欲饮,小便黄短,大便软,舌红苔黄,脉数,指纹浮紫。两肺听诊可闻及湿罗音。
证属麻毒陷肺,肺气郁闭,耗津伤液。法当清热透疹,宣肺止咳。
方用仙草汤合麻杏石甘汤加银花6g、连翘6g、芦根12g、桔梗4g、桑白皮6g、地骨皮6g、蝉退3g、薄荷3g、浙贝母6g、板蓝根6g、射干6g。
服3剂疹已出齐,热退,咳喘见减,守原方继服3剂。药后,症又减,喉中痰鸣音消失,口腔咽喉溃烂好转。余症亦减,守原方加天花粉3g继服5剂。药后,口渴唇干好转,守原方加减。先后服药近月余,诸症告愈。
按:
仙草汤系由仙鹤草一味组成,其用量为10~15g。先伯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用本方加味治疗麻疹及其并发症300余例,其中合并肺炎者占70%以上,疗效显著。笔者及许老门人在临床中常遇麻疹初期,误服中药之苦寒,西药之退热、抗生素等,而致疹出不透,合并肺炎和麻后下痢等,在应用之中加仙鹤草疗效显著。
其门人万道灼医师1986年冬在瑞昌县马头乡用仙鹤草一味治疗麻疹初期患儿近百名,无一例恶化。并用此方作预防剂,控制了麻疹的流行,即使感染患者,症状亦轻,不药而愈。许老认为,仙鹤草味辛散,入肺、脾经,有解表透疹、清肺止咳的作用。
五、乌梅使君汤治疗小儿厌食症
樊某,男,3岁半,2002年6月17日初诊。厌食半载,多药少效。经友人介绍来我处治疗。现症:饮食少进,面色萎黄,时有腹痛,大便软,小便可,面部可见白色虫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法当健脾助运,开胃驱虫。
方用乌梅使君汤加鸡内金4g,炒二芽、炒山楂各6g,山药10g。
服7剂,饮食好转,第三天解出蛔虫1条,腹痛已除,守原方继进5剂,饮食有味,面色转佳,二便正常,守原方合五味异功散,继服7剂善后。
按:
许氏乌梅使君汤由乌梅6g、使君子10g、白术10g、苍术10g、茯苓10g、陈皮6g、蜂蜜适量组成。
方中乌梅、使君子健脾消食,杀虫开胃为主药;辅以白术、苍术、茯苓、陈皮健脾理胃,扶助正气;佐以蜂蜜解毒止痛,补中润燥。
全方共奏健脾开胃、消食驱虫之功效。笔者运用本方加消导之品治疗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虫积内生之厌食症有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