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老人老病用老招
>>
查看详情
治疗头面五官诸疾 治疗湿热腰腿痛及风湿痹痛 治疗湿热黄疸 治疗痫症
2024-06-09 08:44:32
东垣升阳散火法临床应用
作者/魏富有
升阳散火
是金元医家李东垣以治疗脾胃内伤病症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凡因饮食劳倦,七情不和,外邪侵袭或误服寒凉等引起的脾胃阳气被郁变生诸证,皆可依法加减治疗。
1、升阳散火法临床运用
治疗四肢热、肌热、五心烦热诸火郁证
火郁证发热的特点是热在四肢,扪之烙手,心中烦,面色滞,舌苔滑,脉弦数,有过食凉物或误服凉药史。脾主四肢,火郁在脾,阳气不得伸,故四肢热。
东垣说:“四肢烦热、肌热,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则愈”,又说,“脉弦而数者,此阴气也。风药升阳以发火郁,则脉数峻退。”
例1:
刘某,男,65岁,1995年8月就诊。二月前因过食瓜果,2d后自觉胃脘部疼痛不适,四肢烦热,皮外热,曾服药20余付(服西药不详),症状不减,四肢烦热更甚。根据东垣理论诊断为火郁证,治以升阳散火。
方药
柴胡15g,川羌活12g,升麻6g,葛根20g,甘草10g,防风10g。
服药3剂病告痊愈。随访4月未复发。
治疗头面五官诸疾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不主上升,则空窍不利,头为之昏痛,治以升阳为主。
选奇汤:治眉痛不可忍,方用炙甘草、羌活、防风、酒黄芩。眉痛属阳明郁火。方用羌防升阳散火;黄芩泄阳明之热,甘草和中。
例2 :
刘某,女,25岁,于1997年8月10日就诊。自述3月前患感冒,在当地治疗10d余表症虽除,但觉得眉上痛不可忍,夜不能寐,2月来症状不减,辨为邪火郁于阳明。治以升阳散火,泄阳明之热。
方药
方用选奇汤:
羌活12g,葛根20g,荆芥10g,酒黄芩12g,防风10g,炙甘草10g。
服药6付后,病告愈。
神效明目汤:主治倒睫及眼睑赤烂、睛痛昏暗,昼则冷泪常流,夜则眼涩难开。方用细辛、蔓荆子、防风、葛根、甘草(一方加黄芪)。眼睑属脾,脾湿盛则睑烂倒睫,湿遏使脾阳不得升发,则目昏暗,冷泪流,夜难开,故以大队风药升阳胜湿。
例3 :
别某,男,56岁。自述眼睑烂、倒睫目不能开,常用线绳绷住眼睑才能看东西。舌苔薄白,脉数。证属湿遏脾阳,治以升阳散火,方用神效明目汤。
方药
细辛6g,蔓荆子15g,防风12g,葛根30g,甘草10g,金银花10g。
服药15付目如常人。
温肺汤:主治鼻不闻香臭,眼目多泪。方用丁香、防风、炙甘草、葛根、羌活、升麻、黄芪、麻黄。鼻虽为肺窍,仍然与脾阳不升相关。东垣云:“脾胃一虚,脾气先绝‘所谓’九窍不利都属胃病。”方名温肺,实则升脾阳为主。
例4 :
张某,男,75岁,1986年5月就诊。自述头痛,鼻不闻香臭,流黄涕,眼眵多,怕光。证属脾阳不升,九窍不利。治以温肺健脾,方用温肺汤。
方药
丁香10g,防风12g,葛根20g,川羌活12g,升麻10g,黄芪10g,麻黄6g。
服药4付而愈。
治疗泄泻
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泄泻之病多与脾胃阳气下陷相关,故可治以升阳之法。东垣晚年因感寒温而患泄泻,他不遵治湿当利小便的常法,而以升阳法治之,方用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防风、炙甘草一药而愈,所谓“一者举之”,风以胜湿,皆升阳之义。
例5 :
赵某,男,57岁,1987年12月15日就诊。大便溏泻,日数十次,曾用磺胺类药治疗10d左右不效,来医院就诊。证属脾阳不振,寒湿内停。治则温阳胜湿。
方药
火郁汤:升麻6g,葛根15g,柴胡12g,防风10g,白芍15g,甘草6g。
服药2付而愈。
治疗便秘
东垣论治便秘分别血秘、风秘。血秘为血少不润,宜用血分药,如当归、桃仁、麻仁之属;风秘为热郁生风,不可用血分药。脾阳郁而不运,仓廪之官不主传化,治用羌活、防风二味各15g,水煎空腹服,一服即通。
可见治疗便秘,原有升阳一法。再观东垣治疗大便燥结诸方,于润降之中,必用一味升药升阳,或升麻、或羌活、或防风,可知长发脾胃清阳,有助于浊阴糟粕的传送,可谓以升助降之法。
例6 :
付某,男,75岁,1989年7月就诊。自述2年来大便秘结,少则7d便1次,多则10d,每次大便干结难下,痛苦之极。舌质红,脉细数。证属血虚生风,风阳化火,治以养血益阴,润肠通便。
方药
当归12g,桃仁15g,麻仁10g,首乌10g,防风10g,黄芪10g,蜂蜜为引。
服药5付而愈,4月没有复发。
治疗湿热腰腿痛及风湿痹痛
升阳必用风药,风能胜湿,故可用于风湿诸痛。如苍术汤治疗湿热腰腿痛,方用防风、柴胡、黄柏、苍术、白术、知母。此方以二妙除湿热,柴胡升阳胜湿,阳升则脾得乾健之运,其湿自除。东垣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用羌活、防风、藁本、升麻、苍术为剂,不用五苓利湿,以为风药胜湿足矣,此亦升阳之义。
例7 :
李某,女,45岁,1987年5月10日就诊。身困腿痛不能屈伸,行动不便,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腿痛,屈伸不便,饮食不振,大便溏泻不爽,舌苔白腻,脉濡数。证属风热湿邪阻滞经络,治以升阳除湿。
方药
川羌10g,防风10g,藁本10g,升麻10g,苍术10g,柴胡12g,黄柏10g,川木瓜30g。
方用桑枝为引,服药15付而愈。随访1a没复发。
治疗崩漏带下
妇女崩漏带下之属劳倦伤脾者,伴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东垣制升阳除湿汤(又名调经升阳除湿汤),方用当归、独活、蔓荆子、防风、炙甘草、升麻、藁本、柴胡、羌活、苍术、黄芩。
本方以大队风药升阳醒脾,复其统血之能,配伍苍芪归草以救赤白之崩,然本方为以权救标之法,崩止之后,须服参芪归草以复其原。本方风药群集,尤宜阳郁湿盛者,正如东垣指出:“若遇夏月白带下脱漏不止,宜用此汤,一服便止。”
例8 :
胡某,女,26岁,1988年4月就诊。近4个月来每次月经量多而且持续10d左右,时常赤白带相兼,身困无力,四肢懒动,舌体胖大有齿痕,脉细弱无力。证属劳倦伤脾、脾不统血,治以健脾升阳、除湿统血。
方药
当归12g,川羌活12g,蔓荆子12g,独活10g,苍术10g,黄芩10g。
服药12付,病告痊愈。
治疗湿热黄疸
肾疸汤,主治肾疸目黄,甚至浑身黄,小便赤涩,方用羌活、防风、独活、柴胡、藁本、升麻、茯苓、泽泻、猪苓、白术、苍术、黄柏、人参、葛根、神曲、甘草,此属湿郁发黄伍以大队风药升阳运脾胜湿,合四苓利湿,二妙清热燥湿,参、草、神曲益气和中。风药升阳之品在方中举足轻重,为临床治疗黄疸有所启示。
例9 :
郭某,男,26岁,1989年10月患黄疸病,身黄目黄,小便赤涩,身困乏力,饮食不振,舌苔黄厚而腻脉濡而数。证属湿热郁滞肝胆,胆汁外溢。治以升阳运脾,清热燥湿。
方药
羌活10g,防风10g,独活10g,猪苓20g,白术10g,柴胡9g,藁本9g,升麻10g,茯苓30g,泽泻10g,苍术10g,黄柏10g,人参10g,葛根30g,神曲、甘草各10g。
服药6付而愈。
治疗痫症
东垣用升阳汤治疗太阳痫症,方用炙甘草、麻黄、防风、羌活。他认为是证属太阳经寒,恐则气下行故病。治以升阳气,以风药升阳治疗痫症,历代医籍中不多见,为临床治疗痫症辟一新径,值得研究。
例10 :
范某,女,15岁,1985年7月就诊。患者自7岁时发现有突然晕倒、口吐涎沫、不省人事,当时没有引起注意,近4年每年发作10次左右,症状渐加重,舌质红、苔厚腻,脉浮而数,证属太阳经寒、阳气不升,治以升阳气,温太阳。
方药
炙甘草10g,麻黄10g,防风10g,川羌12g,桂枝3g,南星4g,全蝎6g。
共服药20付,临床病愈。
治疗表症
东垣解表升麻汤治疗遍身壮热,骨节疼痛,方用升麻、羌活、苍术、防风、柴胡、甘草、当归、蒿本、橘皮、麻黄,水煎温服,微汗为效。此乃风寒表症,寒郁卫阳在表故用大剂风药发之,可谓升阳散火法的特殊运用。
2、讨论
升阳散火法的立法依据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关于五郁的治则之一“火郁发之”。
东垣在阐发火郁汤的证治机理时指出:“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者,脾土也,心火陷于脾土之中,郁而不得伸,故经云:“火郁发之”可见升阳散火是本着“火郁发之”而立法。
对“火郁发之”的认识,历代医家有所不同。最早注解《内经》的王冰认为“发谓汗之”,意思是说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火郁症。这一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从王冰后直到东垣以前的数百年间,“火郁发之”的治则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直到东垣创升阳散火法,“火郁发之”的深刻含义才被揭示出来,东垣以大量风药主治火郁症,而用量特轻,意在升阳而不在发汗,用发汗之品不令其发汗,正是东垣之法用药高明之处。但千余年来东垣的升阳散火法并没有被广大医疗工作者所用于临床,实为可惜。
笔者通过十几年的临床研究,用于临床甚效。尤其对治疗火郁症四肢热、肌热、五心烦热,治疗头面五官诸疾;治疗泄泻;治疗崩漏带下病,更比其他治疗法疗效好得多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