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二、症不同脉同 凭脉用药
有是证、用是药,其实这“证”字里边包含着脉,也可以说有是脉、用是药,尽管疾病的症象变化百端,只要认准脉,就可操之在我。
1、感冒:孙某,女,41岁。20年来总是鼻塞、流清涕、打喷嚏,恶风恶寒。手足冰凉,虽夏月也得着复衣,时轻时重,未有间断。诊见脉弦而虚,右尺尤不足,予桂附地黄汤加减,连服3个月结束20年之感冒。
2、咳嗽:张某,女,42岁。近几年来,稍一受凉即咳嗽不停,每年至少有5~6次。诊见脉缓右尺尤显不足,予桂附地黄汤加减20剂,今年欣喜来告:“自服药后已1年多,至今尚未患咳嗽。”
3、畏寒:刘某,男,62岁。花剥苔已有3年之久,诊见舌中心部有2个如1分钱硬币大小的无舌苔圆圈,身体无异常,惟夏季因怕冷,从不敢穿短袖衫,脉见六部如常惟右尺不足,令服桂附地黄汤加减1个月后,舌苔正常,去年夏季专门穿短袖衫来让我一见。
4、脊背怕冷:王某,女,32岁。脊背怕冷,伴月经推迟量少,脉缓右尺显不足。予桂附地黄汤加减,服15剂,脊背已不怕冷,月经准时量多,面色亦较前红润。
5、胃痛:董某,男,63岁。胃口隐痛有年,稍吃一点水果或其他冷食即疼痛不已,面黄体瘦。服各种治胃药皆未见效。脉弦细而缓,右尺尤显不足,知病在胃、根在肾,予桂附地黄汤加减20剂。数月前邂逅街头,言自服药后3年来胃病始终未犯,不仅食量明显增加,而且能吃各种水果,观其面色红润,与初诊时判若两人。
1、口腔溃疡:宋某,男,43岁。从小特易上火起口疮,近3年来则一直生口疮,遍服清火、消炎药,迁延不愈。诊见舌质红,舌边及口腔黏膜处有多个黄色溃疡面,从望诊、问诊来看似火症无疑,然切其脉则沉迟而缓,乃知证属虚寒,令服附子理中汤加减,1剂即效,10剂痊愈。
2、口渴:靳某,男,74岁。近3年来每晚口渴引饮,至少得喝水1暖水瓶。来诊时首先提醒我:“我这个人虽然体虚,但从不敢吃补药,一吃就上火。”证属消渴无疑,但其脉却六部虚缓,右尺为甚。乃知其口渴似热实寒,为虚阳上越,当引火归原,为疏桂附地黄加减,连服1个月,口渴终于解除,至今1年多迄未再犯。
四、怪病难辨 凭脉用药
1、偏身汗出:陈某,男,44岁。自诉每日夜间睡眠时,往左侧睡即右侧出汗,往右侧睡即左侧出汗,每晚睡时擦汗不止,如是已3年。诊见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两尺尤甚,纵病机不明,姑从肾阳虚治,服桂附地黄汤加减12剂怪疾得愈。
2、口腔溃疡:田某,女,31岁。近4年来,每到夏季,一吃西瓜即起口疮,不吃西瓜就不生口疮。诊见舌质略红少苔,左尺沉细而数,亦属病机难明,然从脉象看应属阴虚,令服六味地黄汤15剂,脉转正常。数年后因其他病来诊,诉自从服完药后,夏天吃西瓜从未再生口疮。
3、蛋白尿:徐某,男,42岁。近4年来,每次化验小便都有少量蛋白,虽全身无不适,但心中不踏实。诊见面色口舌均正常,亦无腰酸腿软的肾虚症状,但“有诸内必形诸外”,遂诊脉反复认真推寻,终于发现两尺脉稍有芤象。《医学正传》说:“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鬼交。”遂以益肾添精为治,又考虑诸益肾添精药惟肉苁蓉稍显平和,令其每日煎服肉苁蓉15g。1个月后患者欣喜来告,尿检未见蛋白,且较前精力充沛,以后连续5年尿检均未见蛋白。
1、气虚缓弱。右寸弱:黄芪15g--30g。右关尺弱:人参、党参15g--30g
2、液虚(血虚)空细: 熟地5--30g
3、阴虚热而无力: 生地5--30g
4、阳虚寒而无力:枸杞15--30g(温补右尺)
5、实热实热脉:上焦:黄芩3-6g。中焦:石膏10-30g。下焦:黄柏3-6g
6、实寒实寒脉: 炮附子3-15g(寒、痰、湿交错)吴茱萸3- 30g(寒夹表郁,虚张声势,用以散寒理气,贯通上下)
7、郁气液分布不均匀,并有明显势差:
8、 瘀脉沉按呈凝涩有物之象,多见于两关,寸尺皆有:
9 、水脉形疏懈稀薄、荡荡似水波感。多见于尺部。茯苓10-30g
10 、湿、濡软散漫、浊而不清、如水漂棉:
11 、痰脉形粘稠滑利有收缩感:半夏6-15g;热痰:川贝、牛黄、蛇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