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腺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周老认为,前列腺属于中医学“精室”范畴,而精室又是中医学阴器的一部分,阴器与肝肾的关系非常密切。肝经湿热、肝经气滞、肝脉瘀阻、肾气亏虚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病机。临床上二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虚实夹杂,肝肾同病,从而形成“肝实肾虚”相兼的病机特点。
分型辨治
湿热蕴结型
临床多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不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败酱草、连翘、鱼腥草各8克。
湿热瘀滞型
临床多见有尿路刺激症状,伴有小腹、会阴、阴囊等处坠胀疼痛,情绪抑郁、烦躁、焦虑,舌红苔黄,脉弦滑。
处方:黄柏、苍术、土茯苓各10克,薏苡仁、滑石各15克,苦参7克。
肾虚血瘀型
临床多见尿频,伴有小腹、会阴、阴囊等处坠胀疼痛以及性功能障碍,舌暗淡苔白,脉涩。
处方: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沙苑子、菟丝子、杜仲各10克,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小茴香、乌药、郁金、川芎各7克。
肾气亏虚型
临床多见尿频,随饮随尿,尿量较多,性欲低下,性功能障碍,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处方:山萸肉、桑螵蛸、覆盆子、沙苑子、益智仁、金樱子各10克。
以上处方用法均为: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
病案1:舒某,男,36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8年,久治未愈。诊见:尿频、尿急,阴囊疼痛,会阴坠痛,大便偏干,情绪抑郁、焦虑,舌暗红,苔薄黄,脉弦。肛门指诊前列腺Ⅱ°肿大,中央沟消失,质地较硬,压痛(+)。前列腺液检测:白细胞(++)。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滞型,治宜清热解毒祛湿、活血化瘀行气。处方: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连翘、土茯苓各30克,延胡索20克,牛膝15克,黄柏、红花、三七、川楝子、乌药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服7剂。2诊:患者诉服上药后阴囊疼痛、会阴坠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上方14剂。3诊:诸症消失,复查前列腺液白细胞(少许),嘱其忌酒及辛辣之物,继服14剂,以善其后。随访1年未复发。
病案2:陈某,男,48岁。慢性前列腺炎病史10余年,久治不愈。刻下症见:尿频,日间平均半小时排尿1次,夜间排尿4次以上,并伴有勃起功能障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彩超示:前列腺46毫米×35毫米×27毫米,前列腺内部回声增多,光点分布不均。前列腺液检测:白细胞(少许)。中医辨证为肾气亏虚型,治宜补肾缩尿。处方:淫羊藿、巴戟天、覆盆子、山药、金樱子各20克,熟地、沙苑子、益智仁、山萸肉各15克,补骨脂、桑螵蛸、刺猬皮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服7剂。2诊:患者诉服药后尿频明显减轻,勃起明显好转。继以前方加减化裁,先后5诊,服药30余剂,尿频症状消失,勃起功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