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药酒食疗
>>
食疗
>>
查看详情
针药结合治疗8种腰痛
2021-10-10 10:05:40
腰痛的辨证治疗方面,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多有发挥。将其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血瘀腰痛、肾虚腰痛、风寒腰痛、痰湿腰痛、劳损腰痛、闪气腰痛八种类型进行叙述。
1.寒湿腰痛
症状分析
腰部疼痛、重着,脊强拘急,转侧不利,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暖则痛减,或腰中冷痛,体重腹胀,小便清白,苔白腻,脉沉濡。查腰部无固定压痛点。
寒湿侵袭腰部,阻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寒湿为阴邪,寒性收引,湿性粘滞,静卧则湿邪易于停滞,故静卧疼痛加重,遇阴雨则寒湿更甚。热能散寒胜湿,故遇热则减。苔白腻,脉沉濡,亦为寒湿之象。
药物治疗
治法:拟益土制水之法,温中以祛内寒,健脾而燥内湿。
选方:肾着汤加味。
干姜,甘草 茯苓 白术 肉桂,泽泻 杜仲 金毛狗脊。下肢牵引痛减干姜,加独活、防风、当归、芍药、细辛、牛膝。
方义:此方无表药,适用于内存寒湿者。用干姜、肉桂之辛热祛除寒湿,白术之苦温以胜湿,甘草之甘味以和中补脾,茯苓、泽泻之甘淡以渗湿。以上诸药均属温脾阳化内湿之品,是益土制水之法。再辅以杜仲之味甘辛性温、狗脊之味甘苦性温人肾经而温补肾阳。这样既健脾而又温肾,脾肾兼治,有相得益彰之妙。腰痛常引下肢作痛者,此为肢体经络亦存寒湿入侵之症,故加表药独活、防风之祛风胜湿,当归、芍药之补血养筋,细辛温通经络,牛膝引诸药下行而舒筋活络。
针灸治疗
治法:以脾经原穴及脾俞穴为主,参以局部加灸,温健脾阳,散寒胜湿。
处方:太白,脾俞,三阴交,阿是穴。
方义:足太阴脾经主土,太白是脾经之输土穴,是土中之土穴,也是本经之代表穴,功能健脾化湿。太白又是足太阴脾经之原穴,脾俞是脾脏经气输注之处,二穴相配是俞原配穴法。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则脾土被困,再加上外来寒湿之邪的侵袭,则更伤脾阳。
《素问·咳论》曰:“治脏者,治其俞。”故以太白用补法,健脾化湿,温补脾土。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会穴,能健脾化湿,治肝、肾二经病患,对寒湿入肾所致的腰痛更是适合。阿是穴灸刺,就是在腰部疼痛处以中间带两头排刺三针,加灸温散局部寒湿。
2.湿热腰痛
症状分析
腰脊胀痛,痛处觉热,或关节红肿,手按得温痛均不减,烦热口渴,小便短赤,烦躁便闭,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壅滞,经脉痹阻,且湿热之邪极易流注关节,故关节红肿,腰脊作痛。热为阳邪,故痛处有热感。湿热耗灼津液,使津不上承则烦热口渴,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亦为湿热之象。
药物治疗
治法:坚阴胜湿。
选方:四妙丸。
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方义:腰为肾府,肾欲坚,故以黄柏之苦味坚阴清热。益脾能制肾水,故以苍术之苦辛健脾燥湿。辅以薏苡仁之甘淡除湿清热。牛膝活血通经,引诸药下行。
针灸治疗
治法:化湿清热。取足太阳膀胱经。
处方:肾俞,委中,小肠俞。
方义:肾俞是肾脏经气输生之处,有泻结以清下焦湿热的作用。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土穴,是肾经与脾经的联系点,故有健脾化湿清热作用。委中又名血郄,本病“皆内有风湿之邪,及血滞于腰脊之内,一泄此穴,气血邪热之在上者,尽泄于下矣”(《经穴解》)。故此型腰痛最适宜放血疗法。二穴相配是表里俞合配穴法,有泻腑补脏的功用,再配与火经有关的小肠俞,可泻小肠之火助清泄下焦湿热。
3.瘀血腰痛
症状分析
痛定不移,如针刺样。大多有外伤史,按之愈甚,转动痛甚,昼轻夜重,或便黑尿清。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外伤后,瘀血阻滞经脉,致气血不能通畅,不通则痛,且病有定处,如针刺样。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昼轻夜重,均为瘀血内停征象。
药物治疗
治法:补血养阴,行气止痛。
选方:活血四物汤。
当归,川芎, 生地黄,芍药,肉桂,桃仁、红花、延胡索。俯仰艰难,闪挫痛,加木香、茴香、甘草。
方义:当归为血中主药,通肝经,能补血活血。生地黄为血中血药,通肾经,能补血养阴。川芎为血中气药,通肝经,能行血中之气。赤芍为血中阴药,通脾经,能和血止痛。以上四物治血各有特点,合用统治血证百病。桃仁、红花、延胡索行瘀活血以止腰痛。血脉凝涩,遇温则行,故配以温药肉桂暖肾阳,促进气血之运行。闪挫痛者,属经气不和,气滞血瘀,故加木香、小茴香之行气,气行则血活,通则不痛。
针灸治疗
治法:局部取膀胱经穴止痛,以远道配穴祛瘀生新。
处方:腰部痛处阿是穴(用圆利针刺后加拔火罐),委中(三棱针放血)。
方义:阿是穴是在痛处取穴,即以痛为穴,采取圆利针浅刺后加拔火罐,借真空吸力吸取局部瘀血,局部瘀血有所出路,新血方能畅行。腰背部是膀胱经所过之处,故取膀胱经穴委中,采用三棱针放血,以泻腰部瘀血。委中与阿是穴配伍是局部远道相应泻血的疗法。
4.肾虚腰痛
症状分析
痛势绵绵不休,腰腿酸软无力,不能久立远行,痛处喜按,或伴有气短、耳鸣、遗精、尿频等症,此为最常见之肾阳虚。如面颊赤红,掌心发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肾阴虚。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腰脊失养,故痿软无力。肾虚则腰不耐劳,故久坐久劳后诸症加重。脉尺部不足亦为肾虚之象。
药物治疗
治法:益阴补肾。
选方: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 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心热,舌绛脉细,加龟板、知母、黄柏。气短尿频加肉桂、杜仲、补骨脂。
方义:六味地黄丸是纯阴重味润下之方,能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手足心热,舌绛脉细,属肾阴亏损,故加龟板滋阴填肾,知母、黄柏坚阴燥湿。气短、尿频属肾阳虚,故加肉桂、杜仲、补骨脂之助阳温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针灸治疗
治法:从肾论治,壮水补肾。
处方:肾俞,太溪。肾阳虚加热灸。肾阴虚加复溜。腹胀加三阴交。腰痛引胁腹仰俯不利加中封、带脉。
方义:肾俞是肾脏经气输注之处,太溪是肾经之原穴,二穴为伍,有益阴补肾之功。肾阳虚者加灸有助阳温肾的作用。足少阴肾经属水,复溜是肾经之经金穴,水经中之金穴,与手太阴肺经相联系,肺属金,为肾水之母,金能生水,故肾阴虚者取肺经有关的复溜穴。痛引胁腹,仰俯不利兼属肝经,故加足厥阴肝经之中封、足少阳胆经之带脉。
5.风寒腰痛
症状分析
卒然起病,腰痛拘急,痛引及项背,甚则尻、胭、周身关节均痛,腰间畏寒,得温则腰痛减轻,苔薄白,脉弦紧。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人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入胭中……以下贯脯内”。足太阳经脉为风寒邪气所阻,轻则腰脊强痛,项背强几几,重则项如拔,脊痛,腰似折,胭如结,脯如裂,寒性收引,则腰痛拘急。朔风、寒流侵袭腰部,故腰间畏寒。寒邪得温则散,故腰痛得温则减。苔薄白、脉弦紧亦为风寒之象。
药物治疗
治法:祛风散寒。
选方:独活寄生汤。
独活 桑寄生,秦艽 防风,细辛 当归 芍药 川芎,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
方义:独活散寒祛湿,专入下肢,与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方中四物汤养血调血,通经止痛;细辛发散风寒,且能止痛;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助阳散寒止痛;桂心温通血脉,散寒祛湿。
针灸治疗
治法:祛风散寒,疏通经脉。
处方:肾俞,命门(二穴加灸),风池,阳辅。
方义:肾俞、命门如上所述。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经穴,是手足少阳与阳维之会穴,乃风邪人中流注之处,为搜风要穴。阳辅为足少阳胆经之经火穴,乃本经所生。清·岳含珍所撰《经穴解》中云:“……少阳本经为木,而中有相火,此穴乃为经火之穴,故少阳经风邪、寒邪、火邪,一切有余之症皆取此穴者,以泄本经之有余也。所谓盛则泄其子也。”
6.痰湿腰痛
症状分析
腰部有形作痛(如条状、菱形、三角形等结节,多位于腰骶部),疼痛绵绵不已,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苔腻,脉滑。
痰湿素盛之体,复感外湿,两湿相合,粘结为痰核,故腰骶部出现结节。湿性粘滞,故疼痛绵绵不已。湿邪困脾,化源衰少,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失于滋养,故四肢倦怠,面色萎黄。苔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药物治疗
治法:燥湿化痰。
选方:二陈汤加味。
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独活,苍术,牡蛎。
方义:二陈汤为治痰湿之基本方。半夏辛温而燥,功擅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炙甘草调和诸药。治疗腰痛,必加用独活引药下行,散风化湿;苍术健脾燥湿;牡蛎咸寒入肾经,以软坚散结,壮骨益肾。诸药合用,使痰化湿利,经脉通畅,通则不痛。
针灸治疗
治法:健脾化痰,散结通络。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
处方:肿块结节处,太白,丰隆。
方义:结节处直刺,不捻转,直至结节底层,而后再行捻转提插手法,提插时要保持在一定深度,即病变部位的深度,得气后将针提起向五个方向刺入(合谷刺)。合谷刺是与脾相应的刺法,可健脾化痰,促进结节消散。太白为脾经之输土穴、原穴,针用补法,可健脾化痰,与胃经络穴丰隆相配是为原络配穴法,可加强健脾化痰之功,且丰隆为治疗痰病之要穴,《玉龙歌》载:“痰多宜向丰隆寻。”
7.劳损腰痛
症状分析
腰疼痛,固定于脊柱两侧,静卧疼痛不减,晨起疼痛明显,轻度活动后疼痛减轻。
劳作时腰部长期固定一种姿势,使腰部某处肌肉长期负担过重,气血供给不足而致病。动则气行,血亦随之而行,故轻度活动后受累肌肉气血供给略有改善而疼痛减轻。
针灸治疗
治法:舒筋活络。
处方:阿是穴(大分刺、小分刺)
方义:两块肌肉之间谓之大分,一块肌肉中的肌纤维束之间谓之小分,刺分肉间即《灵枢·官针》所载九刺中的“分刺”,针之可舒筋活络,疏导气血,因为劳损肌肉本身已经受伤,而针刺本身为创伤疗法,所以手法宜轻,以免损伤加重。
8.闪气腰痛
症状分析
有明显外伤闪挫病史,腰部无明显肿胀压痛,当体位变动或深呼吸、咳嗽、喷嚏时感到剧烈刺痛。
外伤闪挫后,致络脉气滞血阻,活动后,外周络脉空虚则疼痛加重。
针灸治疗
治法:通经活络,行气活血。
处方及刺法:远刺近动法。腰两侧痛则用攒竹,脊中痛则用人中。痛处轻刺法或刺络法,远刺委中放血,局部扬刺拔罐。
令患者直立,双脚略分开,浅刺远离腰部的攒竹或人中,进行捻转泻法,边令患者活动腰部;或浅刺压痛点,边行捻转泻法,边令患者活动腰部。
扬刺为《灵枢·官针》十二刺之一,即正入一针,旁人四针而浅,后代演变为梅花针,刺后拔罐放血10mL左右。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