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温胆汤
【处方】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实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温胆汤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麦门冬(去心)各45克 茯苓60克 酸枣仁90克(炒)炙甘草桂心 远志(去心,姜汁炒)黄芩 萆薢 人参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养心安神。治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长流水1升,加糯米适量,煮沸,扬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药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世医得效方》卷九:温胆汤
【处方】半夏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60克 陈皮90克 甘草(炙)30克 茯苓45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及惊悸自汗,触事易惊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空腹时服。来效,加远志(去心)、姜汁、炒北五味子各30克、酸枣仁30克(蚌粉炒入)。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温胆汤
【处方】远志 枣仁 茯神 当归 川芎 钩勾 半夏 广皮 甘草 香附 茯苓
【功能主治】治妇女经行,卒遇惊恐,因而胆怯,神志失守,经血忽闭,面青筋搐,口吐涎沫。
《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陈皮(三两) 甘草(一两,炙) 茯苓(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橘皮(三两,去白) 甘草(炙,一两) 白茯苓(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镇心丹 大治惊悸。(方见狂证门)
小定志丸 治心惊胆慑。(方见健忘门)
《删补名医方论》温胆汤
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
竹茹 枳实 半夏 甘草 陈皮 茯苓 生姜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 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挟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
《时方歌括》温胆汤
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
温胆汤方本二陈.竹茹枳实合和匀.(二陈.加竹茹枳实.)不眠惊悸虚烦呕.日暖风和木气伸.
陈修园曰.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加竹茹以清隔上之虚热.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寒而怯.宜用龙牡桂枝汤加附子之
《医方考》温胆汤
竹茹 枳实(麸炒) 半夏(制) 甘草(各二两) 陈皮(去白) 生姜(各四两)
胆热呕痰,气逆吐苦,梦中惊悸者,此方主之。
胆,甲木也,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曰温胆。竹茹之清,所以去热;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枳实所以破实,陈皮所以消滞,生姜所以平呕,甘草所以缓逆。伤寒解后,多
《医方论》温胆汤
陈皮(去白)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 枳实(麸炒) 竹茹
加姜煎。
胆为清静之府,又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温胆者,非因胆寒而与为温之也,正欲其温而不热,守其清静之故常。方中用二陈、竹茹即是此意。
《医述》温胆汤
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安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大病后,或久病,或寒热甫退,胸膈之余热未尽,致伤少阳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 蒸而不安也。
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土家湿热反乘,而木不得升也。如是者,首当清热,及解利三焦。三焦平而少阳平,三焦正而少阳正。胆家有不清安而和者乎?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畏寒而怯,属于命门火衰,当与乙癸同源而治矣。(罗东逸)
《医宗金鉴》温胆汤
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
竹茄 枳实 半夏 甘草 陈皮 茯苓 生姜,右七味,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腑,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熇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腑,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挟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
《医学入门》卷四:参胡温胆汤
【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枳实1钱,人参1钱,竹茹8分,香附8分,麦门冬8分,柴胡8分,桔梗8分,甘草3分,生姜3片,大枣2个。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伤寒全生集》卷四:参胡温胆汤
【处方】人参、茯苓、柴胡、橘红、枳实、半夏、甘草。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各家论述】《寒温条辨》:脾胃虚寒,少阳不能行生发之令,故痰涎沃胆而不能眠,参、草、苓、枣之甘温,以补益脾气。柴胡之辛温,以升发阳气。二陈之辛散,枳实之导滞,以开发痰饮,痰饮散而胆不寒矣。
《回春》:加减温胆汤
【处方】茯神(去皮木)1钱,半夏(姜汁制)1钱,陈皮1钱,枳实(麸炒)1钱,当归8分,酸枣仁(炒)8分,山栀(炒)1钱,竹茹8分,人参6分,白术(去芦)1钱,麦门冬,辰砂5分(为末,临服调入),黄连(姜汁炒)1钱,竹沥半盏(临服加入),甘草3分。
【制法】上锉。
【用法用量】方中麦冬用量原缺。
《古今医鉴》:清心温胆汤
【别名】清心抑胆汤(《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麦门冬(去心)2.4克 川芎1.8克 人参1.8克 远志(去心)1.8克 甘草1.2克 当归(酒浸)白芍(酒浸)白术(去芦,炒)茯苓(去皮)陈皮3克 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竹茹 石菖蒲 香附(炒)黄连(姜汁炒)各3克
【用法用量】上药锉作一剂。生姜煎服。
《世医得效方》:十味温胆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枳实(去瓤,切,麸炒)陈皮(去白)各90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酸枣仁(微炒)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北五味子 熟地黄(切,酒炒)条参各30克 粉草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不拘时服。
《金鉴》:柴胡温胆汤
【处方】柴胡、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竹茹、枳实(麸炒)。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临床应用】疟《徐渡渔医案》:暑风为疟,疟日作于夜,脉弦而数,寒热俱甚,解达之。柴胡温胆汤加枇杷叶、大麦仁。
《直指小儿》:防风温胆汤
【处方】半夏半两(制),枳壳半两(麸炒),茯苓半两,橘皮2钱半,防风2钱半,甘草(炒)1钱半。
【制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得效》有人参。
《六因条辨》卷上:黄连温胆汤
【处方】半夏 陈皮 竹茹 枳实 茯苓 炙甘草 大枣 黄连
【用法用量】水煎服。
《六因条辨》卷上:黄连温胆汤
【处方】温胆汤加黄连。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1.心惊胆怯:湿热生痰,留于手足少阳之府,累及心包,心惊胆怯,性急善忘,多虑多思,舌苔浊腻带黄,胸脘内热。清化为宜。黄连温胆汤加洋参,枇杷叶。
2.精神分裂症:杨姓,男,43岁,干部。80年4月7日就诊。10年前,因私怨,心怀忧郁致神志异常,悲伤哭泣之症每年发作4月余,用过各种镇静药均未控制发作或缩短发作时间。予黄连温胆汤加菊花、白蒺藜、朱麦冬,前后共服11剂,诸证悉除,以健脾养心之法善后调理。
3.不寐:付某某,女,42岁,干部。1979年5月14日初诊。半月前,因事争吵后夜卧不宁,心烦不安,服药无效。治以清肝豁痰安神,予黄连温胆汤加珍珠母、夜交藤,水煎服。3剂后每晚能睡3-4小时;前方加栀子,10剂后,诸症悉和,睡眠正常。随访3年,未复发。
4.口甘:张某某,女,33岁,打字员。1980年7月24日初诊。口中甜腻,食无味,胃脘灼热嘈杂已月余。诊见:形瘦,面色萎黄,胸脘闷,舌边齿痕,苔黄,脉弦滑。证由痰热浊邪上泛所致。方用黄连温胆汤加蔻仁、佩兰、石菖蒲,水煎服。6剂后,口甘减;原方加白术,15剂后诸证皆除。
《中医治法与方剂》:变通十味温胆汤
【处方】橘络9g,茯神12g,半夏12g,甘草3g,枳实6g,生地15g,枣仁15g,生远志6g,石菖蒲6g,竹沥3匙(冲)。
【功能主治】精神痴呆证,忽悲勿喜,哭笑无常,惊悸失眠,神志痴呆。
《黄政德方》:温胆汤加减
【处方】制半夏6克,广陈皮6克,茯苓6克,甘草3克,竹茹9克,枳壳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仁术便览》加味温胆汤
《冯氏锦囊秘录》加味温胆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加味温胆汤
【处方】枳实(麸炒)、半夏(汤泡)、白茯苓(去皮)、橘红、人参,各一钱半。竹茹、香柎、麦门冬、柴胡、桔梗,各一钱。甘草(半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万病回春》卷四:加味温胆汤
【处方】半夏(泡七次)10.5克 竹茹 枳实(麸炒)各4.5克 陈皮6.6克 茯苓 甘草各3.2克 酸枣仁(炒)远志(去心)五味子 人参 熟地黄各3克
【制法】上锉一剂。
【用法用量】姜、枣煎服。
《医宗金鉴》卷四十六:加味温胆汤
【处方】陈皮 半夏(制)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枳实 竹茹 黄芩各3克 黄连2.4克 麦冬6克 芦根3克
【制法】上药锉碎。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加味温胆汤
【处方】香附7.2克 橘红3.6克 半夏 竹茹 枳实各2.4克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1.8克 甘草1.2克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张笑平方:加味温胆汤
【处方】姜竹茹9克,姜半夏9克,陈皮9克,云苓9克,炙甘草9克,枳实4.5克,葛根25克,丹参25克,钩藤15克,生磁石15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2剂。
《伤寒全生集》卷四:加味温胆汤
【处方】橘红、半夏、茯苓、甘草、竹茹、人参、黄连、川芎、生地、山栀、软柴胡、当归身、白芍药、酸枣仁、远志。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调辰砂末服。
有痰,加姜汁炒半夏倍多。
《寒温条辨》卷五:加味温胆汤
【处方】人参1钱,甘草(炙)1钱,茯苓1钱,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炒,研)1钱,熟地1钱,枳实(麸炒)1钱,陈皮1钱,半夏(姜汁炒)1钱,五味子5分,生姜1钱。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伤寒全生集》卷四:加味温胆汤
【处方】半夏、竹茹、陈皮、枳实、甘草、枣仁、人参、茯神。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口中烦渴,去半夏,加麦冬、五味、天花粉、知母;表热未除,加软柴胡;内重,大便自利者,加茯苓、白术、煨干姜,去枳实;表里俱大热者,加石膏、知母,去半夏;烦躁虚惊,加当归、生地、栀子、远志,调辰砂末;心中颠倒懊憹者,加栀子、乌梅;胃气虚弱不得眠者,加炒粳米。
《回春》卷四:加味温胆汤
【处方】半夏(泡7次)3钱半,竹茹1钱半,枳实(麸炒)1钱半,陈皮2钱2分,茯苓1钱1分,甘草1钱1分,酸枣仁(炒)1钱,远志(去心)1钱,五味子1钱,人参1钱,熟地黄1钱。
【制法】上锉1剂。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准绳·伤寒》卷五:加味温胆汤
【处方】人参2钱半,橘红1钱,茯苓1钱,黄连(酒炒)1钱,软苗柴胡1钱,当归身1钱,川芎1钱,白芍药1钱,生地黄1钱,酸枣仁1钱,半夏7分,甘草5分,竹茹1团,生姜3片。
【功能主治】虚烦身振不得眠。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1钟,去滓温服。
《金鉴》卷四十六:加味温胆汤
【处方】陈皮1钱,半夏(制)1钱,茯苓1钱,甘草(炙)5分,枳实1钱,竹茹1钱,黄芩1钱,黄连8分,麦冬2钱,芦根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妊娠恶阻因于胃热者,呕吐,心中热烦愦闷,喜饮凉浆。体瘦恶阻多火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袖珍》卷一:加味温胆汤
【别名】参胡温胆汤
【处方】枳实(麸炒)8两4钱,半夏(汤泡7次)8两4钱,竹茹8两4钱,橘红11两3钱,白茯苓6两3钱,甘草(炙)4两1钱,香附1斤半,人参6两3钱,柴胡6两3钱,麦门冬6两3钱,桔梗6两3钱。
【功能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金鉴》卷五十二:加味温胆汤
【处方】陈皮、半夏(姜制)、茯苓、麦冬(去心)、枳实(麸炒)、生甘草、竹茹、黄连(姜炒)。
【功能主治】小儿热积胃中,食入即吐,口渴饮冷,呕吐酸涎,身热唇红,小便赤色。
【用法用量】加灯心,水煎服。
《仁术便览》涤痰汤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南星(姜制) 半夏(姜制,各二钱半) 枳实(麸炒,二钱) 茯苓(去皮二钱) 橘红(一钱半)石菖蒲 人参(各一钱) 竹茹(七分) 甘草(五分)
水二钟,生姜五片,煎服。
《汤头歌诀》涤痰汤
(严氏)用半夏星,甘草橘红参茯苓。竹茹菖蒲兼枳实,痰迷舌强服之醒。〔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半夏(姜制)、胆星各二钱半,橘红、枳实、茯苓各三钱,人参、菖蒲各一钱,竹茹七分,甘草五分,加姜煎。此即导痰汤加人参扶正,菖蒲开痰,竹茹清金。〕
《医方论》涤痰汤
半夏(姜制) 胆星二钱五分 橘红 枳实 茯苓二钱 人参 菖蒲一钱 竹茹七分 甘草五分
加姜煎。
此治痰而兼去风清心者。
《冯氏锦囊秘录》涤痰汤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南星(姜制) 半夏 枳实(麦炒) 茯苓 橘红 石菖蒲 人参 竹茹 甘草 姜水同煎。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涤痰汤
【处方】南星(姜制.二钱半) 半夏(汤洗七次.二钱半) 枳实(麸炒.二钱) 茯苓(去皮.二钱) 橘红(一钱半) 石菖蒲(一钱) 人参(一钱) 竹茹(七分) 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服。
《奇效良方》卷一:涤痰汤
【处方】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2.5克 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克 橘红4.5克 石菖蒲 人参各3克 竹茹2.1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作一服。
【功能主治】豁痰开窍。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金鉴》卷四十五:涤痰汤
【处方】当归1两,茯苓4两,川芎7钱5分,白芍药1两,白术(土炒)1两,半夏(制)1两,香附米1两,陈皮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妇人肥盛,不孕,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也。
【用法用量】上作10帖。每帖加生姜3片,水煎,送服涤痰丸。
《寒温条辩》卷五:涤痰汤
【处方】栝楼(捣烂)5钱,胆星2钱,半夏2钱,橘红1钱5分,茯苓1钱,枳实(麸炒)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石菖蒲1钱,竹茹1钱,甘草(炙)5分,生姜3钱。
【功能主治】膈间痰闭,呃逆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痰闭呃甚者,用白矾1两,水2钟,煎1钟,入蜜3匙,少煎,温服即吐;如不吐,饮热水1小盏,未有不吐者,吐后呃即止。
《麻症集成》卷四:涤痰汤
【处方】竹黄、明麻、枳实、橘红、胆星、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主治】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