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于人们来说,可以说是一件大事,与饮食同样重要。古话不是说,“日图三餐,夜求一宿”,可见,饮食和睡眠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在人的一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睡眠,而睡眠对于人体的自我修复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今日我们就跟着专家的脚步,一起来了解一下失眠与睡眠的问题吧!
前段时间,给一个国内的针灸培训班讲了节课,内容主要是谈失眠的治疗问题。当时我就在想,失眠这个疾病虽然极其常见,但它却是脱胎于睡眠这个生理现象之中的。所以,在谈失眠之前,最该先谈的,应该是睡眠方面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睡眠是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都不可缺少的对机体的休养和自我恢复的过程。《黄帝内经》曾对这一问题花了许多篇幅进行讨论,总的概念是,白天(昼),阳气活跃于外;而夜晚(夜),阳气要入于阴,也就是机体的有形实质中。因此,《黄帝内经》提出了“昼精而夜瞑”的概念。
讨论睡眠是否正常,首先应该问他的睡眠总时间是多少。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适宜的睡眠时间并无固定。但大致会在7-8小时,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在了解睡眠情况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关注的应该是睡眠的总时间。因为许多人出现睡眠倒错,也就是夜间精神百倍地搓麻将、打电游,白天则补觉。这种生活方式不健康,但他们每天总的睡眠时间达到了一定的量,并不能认为是失眠。第二要关注的是先天或后天禀赋问题,据说伟大的皇帝将军拿破仑,每天睡眠时间就很短,但照样神采奕奕,指挥若定。
也有听课的同学与我现场互动,指出他曾遇到一例特殊案例,一位60多岁的老年女性,在多年前因产后大出血,住院抢救两次。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每年仅需睡眠2小时,工作及生活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这是后天疾病或其他刺激造成的,也属特殊情况。按照中医的理论,我理解这位女性的睡眠时间减少,是因为产后大出血伤阴耗血之后,体内的阴阳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讨论睡眠是否正常,应该关注睡眠质量的好坏。有些人,虽然睡眠的总时间可能并不长,但睡眠质量比较高,醒后神清气爽,精神焕发。但也有些人,可能头一沾枕头就能睡着,但睡不多久就醒了,或者整夜恶梦纷纭,如同演了几集电视连续剧般精彩,醒后疲惫不堪。更可怕的是,不少男士也有较胖的女士,睡着了之后打呼噜,不仅影响到家人的睡眠,他们自己也往往会被自己的呼噜唤醒。
医学上有种病叫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说的就是一些呼吸道有障碍或者由于中枢神经等问题引起在睡眠当中,呼吸出现暂停,患者有时可以被憋醒,有时则不会。但长此以往,肯定会造成大脑的缺氧,甚至也会有猝死的可能。在电视剧以及一些经典小品中便常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描述,患者的呼噜如同拖拉机声响,有时会突然停止,然后再爆发出下一轮。整个夜间,周而复始。以前许多人不以为意,认为这是豪迈的表现,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有许多科技手段可以用来监测人们的睡眠质量。
讨论睡眠是否正常,还要看睡眠异常或障碍的持续时间。通常情况下,由于情绪的波动,工作压力的加大,甚至于一些意外的小状况的发生,都可能会对睡眠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中了500万彩票,肯定会兴奋得睡不着;或者刚刚失恋了,夜间也会辗转反侧。中国人有四句古话来形容人生的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日,洞房花烛时。这些事件,都会对人们的睡眠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退,使得整个生活状态回归正常。但如果突发事件过于强烈,产生的影响过于持久,便可认为是疾病状态。
讨论睡眠问题是否正常,要注意观察其原发症与并发症,或者伴随症状。许多身体的疾病本身就可以引发睡眠障碍,比如消化系统的疾病,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不仅高血压、抑郁证等这些难治性疾病可引起睡眠问题,就连发烧感冒、头痛脑热这些小毛病,有时也可以引起睡眠不好。因此,正确认识与治疗原发病与伴随症状,从身与心两方面进行干预与调节,才是调治睡眠障碍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