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主治】头顶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舌干,失音,鼻出血,中风,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癫痫,晕厥,疫病,下肢瘫痪;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分裂症,扁桃体炎。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生髓、肾为肺之子、肾为胃之关、肾主两下肢、肾外开窍于耳、肾藏志,所以肾经和肾的功能联系非常广泛,作用非常强大。涌泉穴,居于足底,解剖位置有别于其他井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有关的肝、脾、胃、心、肺等脏腑及骨、髓、脑的病症。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刺激涌泉穴,能使局部神经末稍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腿脚运动灵活,有助于醒脑提神加强记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涌泉穴的养生方法。
涌泉穴养生法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在《苏东坡文集》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闽广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涌泉穴养生治病的方法很多,现简介如下:
擦涌泉穴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说:“擦足,每晚上床时,用珠算握趾,一手擦足心,如多至千数,少至百数,觉足心热,将足趾微微转动,二足更番摩擦。盖涌泉穴在两足心内,摩热睡下,最能固精融血,康健延寿,益人之功甚多。”
按涌泉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足心涌泉穴,按下片刻后再提起,一按一放,反复进行,用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揉涌泉法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足心揉100次为宜。常用此法能疏通心肾,调整内脏功能;可预防感冒,降低血压,治眩晕、失眠;又可使中老年人步履轻捷、足胫强健,并可促进睡眠,使大小便通畅。
火烘涌泉法用中药川乌(或草乌)100g,樟脑10g,共研为细末,用醋调制成弹子大小,置于足心,放微火烘烤,温度以能耐受为度,用衣被围住身体,使汗出如涎,即生效。此法可治足、膝等关节风湿疼痛。《串雅外编》亦载:“脚气肿痛,樟脑二两,乌头一两,为末,醋和丸弹子大,每置于足心踏之,下以微火烘之,衣被围盖,汗出如涎为效。”
灸涌泉穴法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灸足心法可以治疗多种病症,尤其对虚寒证效果更好,但阴虚火旺证不宜用此法【有医家说可灸】。
足心涂药法将药物研末后,用适当的液体将药末调成稠汁状(或直接选用油脂类药物),将药膏涂于涌泉穴。此法既可起到药物作用,也查通过涂擦对足心起刺激作用,因而应用时宜反复涂擦。足心涂药法在古代较为常用,如《千金方》即载: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涂摩小儿的手足心,可防病保健。
涌泉贴膏法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附子、续断、甘草各60g,生地、小茴香、菟丝子、天麻子各15g,雄黄、木香、丁香、乳香、没药各6g,麝香0.6g。用香油1500g,将所列杜仲至木香等前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乳香、没药、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真仙膏也。
意守涌泉法此为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意守时,可采取站立位,也可采取卧位,将全身放松,去除杂念,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将意念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时间由短到长,每次可意守30分钟左右,也可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将时间缩短或延长。每天1~3次。意守足心法一般不会出偏差,对体弱多病或上热下寒者最为适宜。本法多与按摩足心法配合应用,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
灸涌泉穴引火法吴茱萸30克,研为细末,加面粉15克,用米醋调成糊,贴敷于涌泉穴处,用纱布裹住,一日一换,可治手足厥逆之证。若患者阴虚火旺,咽喉肿痛,可用中药附子一个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成膏,贴于涌泉穴上,可引火下行。
治鼻出血将大蒜捣碎敷脚心涌泉穴,对各种口鼻出血,哪怕是血小板减少性的口鼻大出血,均神效。
艾灸涌泉穴治失眠失眠,祖国医学称为“不寐”,现代医学称为“神经衰弱”, 为常见病,多由思虑过度,劳倦所伤,致心神不安所引起。1、艾条熏灸涌泉穴治疗此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9岁;所治疗患者中,每晚睡眠时间少于3~4小时,均用过安眠药,有一定的疗效,但有副作用。2、治疗方法于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治20分钟,施灸时,对准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足趾跖屈时是凹陷处),距离2寸左右,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力度,应使皮肤红润,防烧伤,在治疗期间停用安眠药,患者自己即可施术(也可家属帮着施熏灸)。10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中间休息2~3天。再进行第2疗程,若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效更佳。3、疗效观察: a、疗效后达到睡眠标准为痊愈。b、经治疗1~2个疗程后,自觉睡眠顺利,睡眠时间达6~8小时者为显效。C、治疗后平均每天睡眠5小时以上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为有效。d、治疗后睡眠时间无延长、与治疗前相比毫无改变者为无效。治疗结果20例病人中,痊愈1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这么多的方法,哪一种效果最好呢?看看专家怎样说。
是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涌泉穴贴敷的方法。这一方法温和不刺激,晚一贴,早一撕,使用方便。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这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从经络学的观点看,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6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底就有76个穴位。可用加入酵素成份的足贴贴敷于足底,使各种精华成分渗透并参与循环系统,在循环过程中将体内细胞间滞留的毒素吸附出来,有效去除身体久积的毒素及湿气,达到祛病缓疾,改善亚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