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失眠但求阴阳平衡
对失眠的认识
《灵枢·口问》有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又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因此,营卫失和、阴阳失衡是“昼不精夜不瞑”的根本病机所在,卫气能有时有节的出入,阴平阳秘是人体得以寤寐的关键。
人的睡眠依靠人体“阴平阳秘”保持正常,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是睡眠的重要保障。生理条件下,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有所养,心血得静,卫阳入于阴而寐。故调整阴阳,使阴阳平衡是失眠的基本治则。《诸病源候论》中指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也就是说,阴和阳必须互相保持平衡交合才能使得人体的睡眠和觉醒正常交替。人作为一个整体和自然是统一的,天人相应决定了阴阳必定开阖有度,人体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基于以上理论,笔者按不同证型举例分述失眠的治疗。
验案举隅
心脾两虚 阴血亏虚
郑某,女,46岁。诉:顽固性失眠5年余。患者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最近因工作压力加大,入睡困难,早醒,每日睡眠不足1小时。刻诊: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舌淡,舌边齿痕,苔薄,脉细沉。证属心脾两虚失眠,治疗以益气养血,养心健脾为法,方选归脾汤加减。
组方:茯神4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炒酸枣仁30克,党参10克,大枣5枚,龙眼肉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
服药7剂后睡眠质量即有好转,纳差、乏力减轻,每晚能睡3~4小时,继服7剂,每晚可安睡6小时左右,诸症皆除。
按:归脾汤最早见于宋代严用和所著《济生方》,主治心脾两虚之健忘、怔忡。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以使营血生化有源;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而安神;炒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定志;诸药配合,共成养心与健脾同施、益气与补血相融之剂。
此例方中黄芪只用15克,以防其升散太过,不利于潜镇安神;多用茯神,而不用茯苓,取其宁心安神之意。有研究显示茯神煎剂对实验动物的镇静作用优于茯苓;加炒酸枣仁30克,因“失眠即有开无合,疏泄太过,用炒酸枣仁意在收敛厥阴之气”;去掉木香,因其辛香走窜不利于潜镇阳气。
另岭南之地多潮湿闷热,饮食偏于寒凉,导致脾胃之气素虚,常见痰湿中阻,湿痰内盛症候,临床常用归脾汤加法半夏30克,取《内经》之“半夏秫米汤”之意,认为它可引阳入阴,交通阴阳,兼祛痰湿,有祛痰和胃,化浊宁神之功。据《内经》述,本方“新发病者,覆杯则卧,汗出而愈”,“久病者,三次饮服而愈”,可见疗效迅捷。
肝肾阴虚 阴虚火旺
李某,女,55岁。彻夜不眠,难以入睡,心悸梦多,急躁易怒,纳差,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口苦,大便难解,4天l次,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肝肾阴虚,阴虚火旺,当以养阴安神,清热除烦为主,方用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交泰丸合方加减。
组方:黄连5克,阿胶10克(烊化),黄芩15克,赤芍15克,炒酸枣仁30克,茯神30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肉桂8克(焗服)。
患者服14剂后,睡眠时间延长,做梦减少,自觉心情较前有所好转,大便正常。效不更方,守方续服7剂,诸症渐除。
按:《伤寒论》中记载:“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此方具有育阴清热、滋阴降火之功,为治少阴阴虚火旺证常用方。清代医家邹润安认为:“至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则非始即属热矣,因若始即属热,心中烦,不得卧为阴虚,阴虚则不得泻火。今至二三日始见,则为阳盛,阳盛则宜泻火。然至此阳盛,亦必其阴本虚,阿胶、芍药、鸡子黄为救阴之品,芩止一两,连乃四两,而为补剂中之泻药矣。”
笔者认为,此方证烦躁不安的同时多伴有精神萎靡,舌红少苔、脉细数,且当有入夜烦躁,白昼稍安的特点。另《伤寒论》中,黄芩、黄连同用,多用于治疗心下痞证。故黄连阿胶汤还可用于治疗烦躁失眠伴心下痞、腹中痛、触之局部有痞胀感。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妇女经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新陈代谢过快等,用此方更合适。
此外,顽固性失眠可见一派肝肾不足,阴虚内热症状,故常配合酸枣仁汤养心安神,清虚热以除烦,无胃病史者可重用炒酸枣仁60克以养心阴、益肝血,兼助收敛厥阴之气;茯神益脾宁心安神;知母清热除烦润燥;川芎调肝血而疏肝气;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热,安神宁心之功效。
另患者若伴有口干口苦,舌偏红等三焦火热证,可加黄芩、赤芍各15克,取黄芩汤之意,清泻相火。黄芩、赤芍清泻相火作用最好,适用于三焦症,有火但却找不到具体部位,脏腑不甚明确者。用黄连、肉桂取交泰丸交通心肾之意,两药之比为3:5,肉桂后下或者焗服,彻夜不寐者多用之疗效明显。
痰火扰心 心神不宁
王某,男,39岁。诉20年前受惊后出现失眠,每晚睡觉时间不超过3小时,四处求医,经中西医诊治不效,深感痛苦,遂来诊。诊见面色少华,疲倦乏力,胸闷痰多,头目晕旋,口苦,嗳气泛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乃痰火扰心、心神不安,处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组方:陈皮10克,茯苓3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炒酸枣仁60克,龙骨30克,知母30克,甘草5克。
患者服用7剂后,诉睡眠好转,每晚可睡5小时左右,续服7剂后,诸症皆除。
按: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去大枣加黄连而成,主要作用是去燥化痰、清热除烦。可治痰热内扰所致多种病症,临床多伴有情志症状。
纵观《伤寒论》诸方,黄连用量最大的为黄连阿胶汤,用之4两,治疗心中烦、不得卧;其次为黄连解毒汤,用至3量,治“苦烦闷…不得卧”;故可见黄连最善清心火以除烦,临床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烦躁症状。体质偏实、偏胖者用尤为适宜。
失眠常用方剂
(1)伤食不寐保和丸山楂,神曲,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连翘,莱菔子,生姜,大枣.
(2)心下痞,不寐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3)上半夜不能入睡,阳不能入阴暖水燥土兼降金水.
砂半理中汤宜之.砂仁,半夏,附子,茯苓,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4)下半夜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柴芍二陈龙骨牡蛎汤. 柴胡,白芍,陈皮,半夏,茯苓,龙骨,生牡蛎,甘草.生姜. 亦治睡眠浅.。易惊醒是有下寒,中下寒,加姜附。一部分人服温阳药后,睡眠改善,但易早醒,是因阳升稍过,或含藏不
足。
天魂地魄,地魄不收,神魂不藏,夜不能寐。病阴虚。
地魄汤半夏,牡蛎,玄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则安静,干姜附子汤主之.
(5) 土湿木郁,神魂失藏,虚烦而不得眠酸枣仁汤炒枣仁,川芎,茯苓,甘草,知母
(6)火泄烦生,不得卧黄连阿胶汤黄芩,黄连,阿胶,白芍,鸡子黄.
(7)阳明腑病,胃家实,不得眠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百合地黄汤,温病诸承气汤.
(8)伤精失眠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
(9)阳衰土湿,身重,心下悸,不寐半夏麻黄丸半夏,麻黄.
(10)胃气虚逆,卫行于阳,却不得入阴,故目不得瞑半夏秫米汤半夏,秫米.
(11)顽固性失眠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黄芩,甘草.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12)相火上扰,不寐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黄连温胆汤黄连,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枣.
(13)少阳病,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猪苓汤阿胶,滑石,茯苓,猪苓,泽泻.
(14)土湿胃逆,相火不藏,惊悸不寐金鼎汤茯苓,甘草,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半夏.
(15)土虚,微畏寒,不寐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干姜,甘草,附子.
(16)血亏不寐桂枝胶苓汤桂枝,当归,白芍,阿胶,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17)水气滞胸,郁成湿痞,凌侮宫城,致心神烦扰,不得眠睡. 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18)中虚,金不能收,不寐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717739777/blog/1418216103
失眠偏方
党参、白术、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陈皮各10克,炙黄芪12克,炒枣仁15克,首乌藤30克,木香、炙甘草各6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失眠心脾两虚证。
一.经验方
1.按摩穴位治失眠
按摩一组穴位:百会、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神门、内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按摩次数以大眠程度为准,失眠轻少按摩几次,失眠重多按摩几次。按摩后立即选一种舒适的睡姿, 10分钟左右可入睡。如果仍不能入睡,可继续按摩一次即可入睡。
2.每天早上请喝一杯水
每天早晨漱洗后,喝一杯温开水,对感冒、上火、大便干燥之类疾病同样有效。
3.上软下硬两个枕头睡眠好
枕头适于用两个,每对高度不超过8厘米,且以上软下硬为宜。上边的软枕便于调整位置,以达睡眠舒适。下边的硬枕主要用于支撑高度。使用这样的枕头,睡眠舒适,解除疲劳快.
4.白酒泡灵芝可治失眠
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颜色,一周就可饮用,每晚吃饭时或睡觉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多则喝5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可少喝。
5.摩擦涌泉穴治失眠
当你躺在被窝里难以入睡时,将一只脚的脚心放在另一只脚的大拇趾上,做来问摩擦的动作,直到脚心发热,再换另一只脚。这样交替进行,你的大脑注意力就集中在脚部,时间久了,人也累了,有了困意,就想入睡。如长期坚持,还能起到保健作用。
6.柏树叶装枕头可安眠
拣一些柏树叶,洗净晒干,装一个枕头。柏叶枕在头下也有一股清香味,使人感到舒适,收到了镇静安眠效果。
7.鲜果皮能使你安眠
将鲜桔皮或梨皮、香蕉皮50-100克,放入一个不封口的小袋内。晚上睡前把它放在枕边。上床睡觉时,便闻到一股果皮散发的芳香,使你安然入睡。
8..红果核大枣治失眠
红果核洗净晾干,捣成碎未(可求助中药店)。每剂40克,加撕碎的大枣7个,放少许白糖,加水400克,用砂锅温火煎20分钟,倒出的汤汁可分3份服用。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温服,效果好,无副作用。
9.吃大蒜可治失眠
每天晚饭后或临睡前,吃两瓣大蒜,我历来不习惯吃蒜,因此是把蒜切成小碎块用水冲服的。
10.鲜果皮能使你安眠
将鲜桔皮或梨皮、香蕉皮50-100克,放入一个不封口的小袋内。晚上睡前把它放在枕边。助睡眠。
二.食疗方
酸枣仁粥
【原料】酸枣仁末15克 粳米100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
秫 米 粥
【原料】秫米30克 制半夏10克
【制作】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和胃安眠。适用于食滞不化、胃中不适而引起失眠者。
远志莲粉粥
【原料】远志30克 莲子15克 粳米50克
【制作】先将远志泡去心皮与莲子均研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远志和莲子粉,再
煮一二沸。
【用法】随意食用。
【功效】补中,益心志,聪耳明目。适用于健忘、怔忡、失眠等症。
小 米 粥
【原料】小米50克 鸡蛋1个
【制作】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鸡蛋,稍煮。
【用法】临睡前以热水泡脚,并饮此粥,然后入睡。
【功效】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失眠。
小米枣仁粥
【原料】小米100克 枣仁末15克 蜂蜜30克
【制作】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
【用法】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
【功效】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
柏子仁粥
【原料】柏子仁10~15克 粳米50~100克 蜂蜜适量
【制作】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对入蜂
蜜,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服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夜交藤粥
【原料】夜交藤60克 粳米50克 大枣2枚 白糖适量
【制作】取夜交藤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药汁约300克,加粳米、白
糖、大枣,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盖紧焖5分钟即可。
【用法】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
痛。
八 宝 粥
【原料】芡实 薏仁米 白扁豆 莲肉 山药 红枣桂圆 百合各6克 大米150克
【制作】先将各药煎煮40分钟,再加入大米继续煮烂成粥。
【用法】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功效】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
渴、咳嗽少痰等。
玫瑰花烤羊心
【原料】鲜玫瑰花 羊心各50克 食盐适量
【制作】
1. 将鲜玫瑰花50克(或干品15克)放入小铝锅,加食盐、水煎煮10分钟,待冷备用。
2. 将羊心洗净,切成块状,穿在烤签上边烤边蘸玫瑰盐水,反复在在明火上灸烤,
烤熟即成。
【用法】宜热食,可边烤边食。
【功效】补心安神。适用于心血亏虚所致惊悸失眠以及郁闷不乐等症。
乌灵参炖鸡
【原料】鸡1只 乌灵参100克 酒 姜 葱 盐各适量
【制作】
1. 乌灵参用温水浸泡4~8小时,洗净切片,放入鸡腹内。
2. 将鸡放入砂锅内,清水淹过鸡体,放入酒、姜、葱适量,旺火烧开后,改文火
清炖,待鸡熟后,加盐少许即成。
【用法】每日2次,食鸡肉,饮汤。
【功效】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神经衰弱。
茯 苓 饼
【原料】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制作】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
【用法】可经常随量吃。
【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
浮肿、大便溏软等。
治疗失眠偏方:
芹菜根90克,酸枣仁9克,水煎服,可治疗失眠。
以下几个方法可有效改善睡眠:
睡前饮一杯热牛奶。或者蜂蜜水。<<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养?
冬天睡觉前一定用热水好好泡泡脚。
另外,吃些香蕉和鱼虾也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对调整时差有帮助。
一般的银耳莲子汤也有安神的效果。
在枕头旁边,放10克左右切成丝的生姜,就能催人入眠。
1、猪心1个,三七、蜂蜜各30克。将猪心洗净,与三七共煮,待猪心熟后加入蜂蜜。吃肉饮汤。
2、麦仁30克,大枣15枚,甘草15克。小麦去皮,与后2味入锅,加水3碗,煎至1碗。每晚睡前顿服。
3、山楂核30克。炒焦成炭,捣碎,水煎后加适量白糖,每晚睡前服1剂。主治心悸、失眠。(胃酸过多者忌用)
4、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先将枸杞、红枣用水煮30分钟,再将鸡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
5、酸枣仁粉10克,绿茶15克。清晨8时前冲泡绿茶15克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睡前冲服酸枣仁粉10克。凡高血压、心动过速、习惯性便秘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6、龙眼肉15克,枸杞10克,红枣4枚,粳米100克、洗净,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
7、干龙眼肉、芡实各15克,粳米100克,去心莲子6克,白糖适量。将芡实煮熟去壳,捣碎成米粒状;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莲子、龙眼肉、芡实及清水,煮成粥后调入白糖,每日1剂。
8、将花生叶(鲜叶最好)用白开水冲水入壶内或杯内,等花生叶的色泽泡下后饮下,约10分钟左右,即能入睡,有效率达95%以上。
9、茯神15克,生鸡蛋黄1个。茯神加一杯半水,煎成一杯。稍凉加入鸡蛋,搅匀。睡前先以温水洗脚,然后乘热服下药液,时间不长即可安眠。
10、丹参、远志、石菖蒲、硫黄各20克。共研细末,加白酒适量,调成膏状,贴于脐中,再以棉花垫于脐上,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一次。
11、党参15克,麦冬(去心)9克,五味子6克,夜交藤、龙齿各30克。晚饭前水温服,留渣再煎,晚上睡前1小时再服,每日1剂。
12、党参60克,玄参30克,琥珀18克,朱砂、麦冬各12克。共研细末,过筛。每次服3-5克,睡前半小时白开水送服。
13、枸杞30克,炒枣仁40克,五味子10克。和匀,分成5份。每日取1份,放入茶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或日饮3次,但每次不少于500毫升。
14、五味子30克。水煎,睡前服。主治失眠、周身乏力。
15、鲜丹参16克,鲜酸枣根30克。水煎,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夜多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