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一证临床很常见,小小一证要不了人命,但是有时却把人折磨的痛不欲生。人急了往往会找几片安定一吃了事,也能解决一时问题,然而对于长期失眠者,治疗起来确非容易,中西医亦然。临床几十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算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药和治疗思路,现简单谈一谈。
在治疗失眠证时,我一般分两种思路处理:一种是用具有安神镇静的药物,诸如半夏,枣仁,黄精,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珍珠母;一种是针对病因治疗,釜底抽薪,不用安神镇静的药物。两种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施用,基本上能把失眠证解决个八九不离十。
先说用安神镇静方药的运用,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常规方法,一般中医都会用。我自己的体会和特点是两点,一是重用安神镇静药,如半夏80-90g、枣仁60-100g、黄精30-50g、五味子15-30g、夜交藤60-100g、珍珠母30-60g等等,非此量不足于起速效。二是选好是证方子,并把上述安神镇静之药加进去就行了。如舌苔厚腻,脾胃不和,用半夏秫米汤合温胆汤,兼热合竹茹温胆汤;心肾不交,舌红心烦,黄连阿胶汤加五味子;血虚神惊,酸枣仁汤加夜交藤;气虚乏困,四君子汤加黄精;肝郁不寐,逍遥散加珍珠母等等。
一句话先识对证,选好方,加重有专长的安神镇静药,有的放矢,箭发即效;不要一古脑的都是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的,乱发一气。不分证,不讲究药的特长,用再大的量也是无效和枉然的。常看我的文章的读者,已经熟悉了我擅用半夏和夜交藤治失眠了,在此我不举这方面的例子了。现举一例用黄精的案例以示之。
我在星月医院工作时,曾接诊一宁夏来西安打工的中年男子,三十七八岁,长途跋涉,几天未合眼,心烦急燥,疲倦之极,双目血丝满布。求诊,尽快用药让他睡几天。我观别无它症,仅疲乏过度,神无法安静,就处方四君汤加减:
北沙参50g
三日后,复诊,述之:按先生要求服药当晚就睡着了,一觉就到了第二天上午9点,起来后,已不疲乏,精神也为之安静。我随即告之,不用再服药了,注意劳逸结合就行了。
此类失眠我临床一般都是针对不同证情,选好方子,加重有效安神之药即能收覆杯之效。此案重点在于用了黄精,稍佐五味子。(待续)
失眠/文 阮劲平
孔老认为失眠一症有以下几种因素:一为肝肾阴分不足,导致肝经虚火上扰心神而致失眠、多梦;一为中焦脾湿固结,导致气机上下不得交通,而为心肾不交,或为食滞,胃不和则卧不安;再者心火有余,肾水不足,导致心火不能下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而失眠。诸种因素往往合而为病,故孔老常以滋潜渗化方加交通心肾、健脾化湿之药以治疗,每有良效。
【基本方】:
生龙齿15g(先煎)
桑寄生30g
法半夏10g
川牛膝15g
【方解】:方中生龙齿、生牡蛎、生赭石、旋覆花、桑寄生、炒知柏、川牛膝、滑石块、血琥珀为滋潜渗化方,既有抑肝安神之效,又可渗化湿热;方中莲子心、龙眼肉取交泰丸之意,以莲子心代替黄连,以龙眼肉代替肉桂,因黄连、肉桂虽有交通心肾之功,但一苦燥、一温燥,对阴虚者不宜,莲子心独清心经之火,龙眼肉甘温养心安神,同是一寒一热,也可引心火下济肾水,引肾水上潮心火,达到交通心肾的作用。方中法半夏、炒薏苡仁是取《内经》“半夏秫米汤”之意,半夏秫米汤是治疗湿阻中焦所致失眠的专方,孔老以炒薏苡仁代替秫米,以加强健脾化湿的力量。方中合欢皮、首乌藤为养心安神的专药,诸药合用,抑肝潜阳、健脾化湿、交通心肾从而达到安神的作用。
【加减法】:
肝肾阴虚者,阴虚阳亢者酌选生石决明30g、明玳瑁10g、生鳖甲15g、败龟板15g。
肝气不舒可加香附米10g、川郁金10g、佛手10g。
胃阴不足加霍石斛30g。
肝血不足者可加炒枣仁15g。
心悸不安可加五味子3g、柏子仁12g、朱茯苓30g。
肝火旺盛可加胆草炭10g、焦栀子10g。
另外,对于下焦阴分大亏,心中烦热而不得卧寐,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者,孔老常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川黄连5g
此方用芩连直折心火,用阿胶以补肾阴,鸡子黄补心血,芍药敛肝血,从而使水升火降,心肾交通,心中之烦不得卧之症自除矣。
(阮劲平,男,199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先父孔少华弟子,随先父临诊七年。本文摘自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的《孔少华临床经验纂要》一书.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本方剂之使用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