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冰 I导读:瞑眩反应此前谈过很多,作者提出:“当病人出现不适时,我们应有以下4种应对思路:1.药不对证,应调换方子。2.中毒反应,应减量或者停药。3.瞑眩反应,应继续服药。4.药不胜病,应加大剂量。”思路清楚,值得借鉴。另外,当归四逆汤的3则医案也实在有意想不到之处,受教了。 救死扶伤乃本职,医德高尚暖人心——论当归四逆汤的瞑眩反应 中药服用之后,有的病人会出现出汗、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拉肚子、便血等一种或者几种不适的症状。病人就会惊慌失措,以为这是病情加重了,遂自行停药。此时,医者切不可自乱阵脚,一定要审时度势,因为这可能是药物的暝眩反应。 那么,何谓瞑眩呢?《尚书·说命篇上》:“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为重病之人,如果在服药之后,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那就不能治愈此病。因为重病之人,大多体质较弱,正气衰微,邪气大盛,此时用药之后,正气渐充,便有能力与邪气一战,势必水火不容,硝烟弥漫,这样就会在人体出现一系列排病反应,如出一身臭汗、恶心、呕吐、头晕、浑身乏力、拉肚子、便血等等,这正是病邪外出的征兆,是有利无弊的,大可不必担心。此时正值治病的关键时刻,应继续服药,一鼓作气,将病邪斩草除根,切不可擅自停药,贻误病机,导致前功尽弃,追悔莫及。 当然,出现诸种不适的症状也有可能是中毒反应。具体鉴别要点如下:瞑眩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停药后症状消失,并且过后病情减轻或者痊愈;中毒反应则是持续时间较长,停药不能缓解,且有逐渐加重之势,过后病情没有减轻。 所以,当病人出现不适时,我们应有以下4种应对思路: 1.药不对证,应调换方子。 2.中毒反应,应减量或者停药。 3.瞑眩反应,应继续服药。 4.药不胜病,应加大剂量。 下面就分享一下当归四逆汤的治疗案例以及其暝眩反应。 案例1 廖某,女,83岁,南阳市内乡县人。于2016年3月14日就诊。主诉:右腰蛇丹疮。自去年7月份开始发病,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8个月来,右腰、右小腹如针刺般疼痛难忍并且伴有灼热感,日夜不停,疼的手脚麻木、饮食不下、难以入睡、日渐消瘦。观其右腰疮色白、周围黑、与皮肤相平,右小腹疮色红、突起。纳差,大便干。舌红少苔,脉沉涩。 老人家边诉边哭,几欲了却残生,幸得家人劝阻,其声悲切,其情可悯,闻之者无不悲从中来。余亦潸然泪下,尽力解除老人之苦。 处方: 1.针刺:泻中封,曲泉;补阳辅,阳陵泉。针后,手已不麻,蛇丹疮疼痛及脚麻减轻。 2.中药:当归15g,桂枝15g,赤芍15g,炙甘草10g,通草6g,细辛9g,吴茱萸15g,制附子3g,生姜6片,大枣6枚。六剂。水煎服,一天一剂,一天三次。 病人第二天来电告知,服药当晚已能入睡。今早恶心呕吐,吐出大量果冻状、絮状物两次,已不疼痛,遂信服是体内恶病已出,欣然继续服药,痊愈。 案例2 张某,女,26岁,南阳市内乡县人。于2016年3月3日就诊。主诉:两年来腿部不明原因出现青紫斑块,时有时无,吃辛辣之物加重,并无疼痒之感。迎风流泪,偶耳痒,面色发黑,月经色黑。纳可,二便可。 舌淡苔白厚,脉浮细。 遂处方:当归30g,桂枝15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通草6g,细辛5g,大枣6枚。六剂。水煎服,一天一剂,一天三次。 后病人来电告知,3月5日中午服药一次后,右眼已不流泪,左眼流泪减轻,但小腹疼,下午黑黄便二次。且服药期间,每天都有少量黑黄便,一天三次,腿部青紫斑块消失。 案例3 郑某,女,36岁,许昌市人。于2016年2月28日就诊。主诉:全身冰凉,腰凉严重20余年。纳可,二便可。舌淡红苔白厚,脉细。 遂处方:当归15g,桂枝15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通草6g,细辛9g,吴茱萸30g,制附子10g,生姜10片,大枣6枚。七剂。水煎服,一天一剂,一天三次。 后病人来电告知,服药后恶心、呕吐、头晕、浑身无力,服完后,身凉大减,嘱原方善后。 按语 仲景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是仲景治疗厥阴病手足厥寒的主方,临床上用其治疗各种寒气凝结、气血瘀滞的疾病疗效非凡。 案一蛇丹疮传统教材认为是肝胆湿热,加上舌红少苔,更让人容易误诊为湿热日久伤阴,实际上这是方向性错误。如果用清热滋阴之药,则此病永无愈期。舌红少苔,有句古话:“舌红非常并非火”,指出阳气虚,不能蒸化津液上布于舌,也会出现舌红少苔,此案就是明证。 案二为寒气淤滞,气血不通,导致的腿部青紫斑,虽有食辛辣之物加重,但只是表象,本质还是寒。 案三比较典型,符合仲景原文,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病案分析可以看出,用仲景六经辨证,可执简驭繁,效如桴鼓。当归四逆汤乃开冰解冻之剂,当体内寒气淤滞不通,就会出现各种疾病,用药之后体内水气溶化,自然要化为废物排出体外,此乃自然之道。故出现瞑眩反应,不必惊慌,可从容应对。临证一得,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