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膏药方
>>
失眠膏药
>>
查看详情
经方治疗失眠
2019-03-14 18:04:01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冯学功
•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老年群体的发病率占40%。
• 据新近一次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42.5%,且此状况有上升的趋势。
何谓失眠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
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
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睡眠质量:多恶梦;
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失眠的分类
•失眠症——原发性失眠 占失眠者的15%,甚至5%。
•失眠——继发性失眠 《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
•失眠症的治疗原则是以纠正睡眠障碍,改善睡眠状态为主,对兼症的治疗只是辅助治疗;而继发性失眠的治疗原则则是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纠正失眠为辅。
我们的教科书
•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
•一般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这五型辨证治疗。
•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朱砂安神丸、归脾汤、酸枣仁汤等为常用方。
经方——治疗失眠的新天地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经方——治疗失眠的新天地
•四逆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潜阳封髓丹
•黄连阿胶汤
•大柴胡汤
•外台茯苓饮
•半夏泻心汤
•酸枣仁汤
•………….
失眠效方——四逆散
《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验案举例1:孙某,女,59岁。
初诊(2013年11月18日):失眠1个月。1个月前因突发眩晕,不能站立,恶心呕吐,被诊为耳石症,经复位输液等治疗后眩晕缓解,但因同时发现血压高,遂焦虑不安,经常难以入睡,甚至3~4小时才能入睡,且多梦易醒,再睡困难,有时彻夜难眠,心烦易怒,头昏脑胀,需服安定才能入睡。曾服百乐眠、枣仁安神口服液等治疗无效。现症仍失眠,心烦,纳可,无四逆,言语多,体力较好,易激动,无口干口苦,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少阳气郁,四逆散方证。
处方: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实15克,茯苓30克,生龙牡各30克,菊花15克,炙甘草6克,颗粒剂,7剂,日1剂,开水化冲,分2次服。
二诊(2013年11月25日):患者喜形于色,自述取药后上午9时多始服第1袋即半剂药,下午看演出中间休息时困意显著。当晚入睡满意,至复诊时睡眠一值良好,心烦大减,头昏感觉也无。血压仍有时偏高160/80毫米汞柱。继服上方7剂观察。
•验案举例2:张某,女,52岁。广州人。
•初诊(2011年9月8日)入睡困难、多梦易醒3年。3年前无诱因经常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口中和,纳可,无四逆,二便调。平素体力可,性情急躁易怒。因失眠经常服用安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柴胡12g,白芍12g,枳实12g,茯苓30g,生龙牡各30g,炙甘草6 g,7剂。服药1剂,当晚患者即鼾然入睡。
四逆散治疗失眠临证体会
•加减:常加茯苓3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
•方证把握:
①用于属少阳病气郁失眠者
②尤以年青者,白领,性急易怒,手足凉等见症者为佳。
③体质一般较好
④脉象弦
失眠效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生姜、大枣组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解析
•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用于伤寒误下致邪热内陷少阳,造成气机郁滞,虚实寒热互见的少阳变证。
•体现了和解少阳兼镇静安神的治法。
•属古代的脑病方,现在临床用其治疗精神神经心理疾病常有较好的疗效。
•验案举例一: 刘某,女,41岁。
•初诊(2009年11月3日):失眠1年。1年前始无诱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且多梦易醒,有时彻底难眠。需经常服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催眠,也仅能睡数小时。睡眠不好则头昏头晕,精力差,工作能力下降。病后曾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刻诊:失眠,已连续3天彻夜未眠,心烦意乱,头昏头晕,纳可,口中和,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失眠心烦,甚至彻夜难眠,舌尖红明显,病属心火上炎,热扰心神,阴阳不交,治当以导赤散加减。
•处方:清半夏30克,夏枯草30克,生地15克,黄连6克,竹叶10克,茯苓30克,丹皮10克,肉桂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加入半夏、夏枯草交通阴阳,肉桂引阳入阴,且与黄连相配,名为交泰丸,也起交通阴阳的作用。
•二诊(2009年11月9日):上方连服6剂,寸效未显,症状同前,且又感头痛,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清心泻火、交通阴阳不效。
•失眠严重,心烦不止,有时做恶梦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30克,生龙牡各30克,大黄6克,葛根30克,川芎10克,刺蒺藜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9年11月17日):上方连服6剂,失眠明显改善,每晚可睡5~6小时,不易醒,梦也较少,头痛头昏明显减轻,心烦也减,入睡困难虽减但仍较明显,纳可,二便调。和解少阳、清热安神有效,上方改清半夏为30克,以加强交通阴阳之力,继服,水煎服,日1剂。
•验案举例二:张某,女,74岁。
•初诊(2010年6月28日):头昏、失眠10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头部紧束感,失眠,经常彻夜不眠,心烦,多虑,严重时面目红赤,小便灼热感,尿急,大便尚可,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淡红,苔白脉弦。查尿常规正常。由其女儿陪诊。头昏,情绪不稳,有精神症状,热象明显,脉弦。从少阳阳明论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8克,茯苓30克,大黄6克,生龙牡各30克,生石膏45克,吴茱萸10克,苍术15克,白芍12克,枳实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0年7月5日):其女代诊,在向医者深鞠一躬后,诉服上方1剂后开始每日腹泻胶冻样大便4~5次,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第2、3日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至药后5、6日大便变为正常便,日1次。随着稀便的排出,头目清爽,紧束感消失,失眠、心烦、面红目赤、小便灼热感均缓解,10年痼疾迅速缓解。因多年来其母心烦失眠,女儿不堪其扰,曾有自杀念头。现其母病愈,高兴异常,也要求医者治其心烦疾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体会
•铅丹:铅丹外用有清热燥湿,敛疮杀虫之功,内服更能除热下气,镇心坠痰,可治惊痫癫疾。由于含铅,易造成铅中毒,故应慎用。可用磁石代之,代赭石代之亦可。
•加减:
①口渴明显,有阳明热,可加生石膏清热;
②“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可合用栀子厚朴汤以清热行气除烦;(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③舌红或暗红,质坚老,舌苔黄腻或厚或薄,舌面较干,有黄连药征,可加黄连3~6克。
•生大黄的应用:该方后附有用法,“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由此处看,大黄为后下。临床应根据患者大便具体情况应用,如便秘明显者,即后下。平素经常用泻下药者也后下。如大便偏干,可不后下同煎即可。如大便不干者可减少大黄用量且用煎。
•半夏的应用:半夏治疗失眠始自《内经》,半夏秫米汤即是。半夏可引阳入阴,交能阴阳以治失眠,但如做为一个治疗失眠的通用药似有不妥,临证当以失眠有痰浊因素在内者为优。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半夏用量12~15克即可,如舌苔厚腻,痰浊之象明显者,可加大半夏用量至30克。
•方证的把握:
① “胸满烦惊”应是主要表现。胸满即胸闷,烦即心烦,惊即惊悸、心惊胆战,有的甚至不敢独自一人在家,或周身紧张感。经常做恶梦也就应属惊的范畴。
②小便不利不仅指小便不畅,更指小便频数,临床经常见失眠、焦虑者,夜尿频繁,睡眠好转后小便次数也相应减少。
③因本方证形成有痰浊因素,故舌苔应以腻或黄腻为主。
阳虚失眠
•《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胃虚冷和脾虚冷可致不寐。
•明代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
•《医效秘传·不得眠》:“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
•清代郑钦安《医法圆通》:“不卧一证,因内伤而致者,由素秉阳衰,有因肾阳衰而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
•《蒲辅周医疗经验·辨证求本》:“心阳虚,则善恐不乐,自汗,心悸,惕惕然而动,少寐。”
治疗阳虚失眠的经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二加龙骨牡蛎汤
•(潜阳封髓丹)
失眠效方——潜阳封髓丹
•潜阳丹为扶阳派鼻祖郑钦安独创,由炮附子、砂仁、龟板、甘草组成。
•封髓丹为《医宗金鉴》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
•郑氏在临床上治疗虚阳上浮之证时多将二方合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常采用郑氏方法,云南吴佩衡称二者合方为“潜阳封髓丹”。
•郑钦安认为龟板得水中之精华而生,此处用它并不是为了养阴,而是用其通阴助阳。砂仁一般认为主要是行气化浊和胃,但《本草经疏》认为其能纳气归肾,是治疗气不归元时的向导。
•诸药合用,对气不归元,相火不能归位上浮,扰动心神失眠者,可收到阳潜神安之效。
•验案举例:田某,女,71岁。
•初诊(2010年6月24日):失眠约40年,加重3年。患者年轻时即睡眠欠佳,经常失眠,病初未介意,也未积极治疗。近3年来失眠加重,入睡困难,每晚9时上床,至半夜甚至凌晨1时方能入睡,且睡眠时间短,易醒,需服安定才能睡3~4个小时。心烦,纳可,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失眠伴心烦,按既往经验,从少阳郁热论治。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2克,茯苓30克,大黄10克,生龙牡各30克,合欢皮3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0年7月1日):药后诸症无变化,仍失眠。舌淡红苔白,脉弦。老年女性,失眠日久,试从肾阳不足,相火不能归位论治。
•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减。
•炮附子10克,砂仁15克,龟板10克,黄柏10克,肉桂6克,生龙牡30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三诊(2010年7月8日):失眠有好转,入睡较前容易,有时不需要安定也可以入睡,不易醒,舌淡红苔白,脉弦。温阳治疗有效,击鼓再进。
•处方:7月1号方加肉桂至10克,磁石30克。颗粒剂,14剂。水冲服,日1剂。
•四诊(2010年7月22日):失眠明显好转,已停服安定,10余分钟即可入睡,不易醒,每晚可睡5小时,原有便秘,现大便通畅,日1行。舌淡红苔白,脉弦。
•处方:上方将炮附子增至15克,余药不变,继服14剂。水冲服,日1剂。
潜阳封髓丹治疗失眠体会
•方证识别:
①阳虚失眠者舌质不红,舌苔较润,可有口干但并不多饮,甚至有下肢水肿。
②双下肢凉,或者全身畏冷,穿着较一般人多。
③一般夜尿频。
④多为高龄,病程久,体质较弱。
•附子用量:一般从10克开始,逐渐加量,如怕凉明显者,可从15克开始,一般加量至20克即可。颗粒剂笔者最大用量为30克,因系直接内服,未敢再尝试更大剂量。如使用饮片,应学会识别合格的附子饮片及注意不同厂家之间的区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盲目追求附子的大剂量,将附子用于真正的阳虚患者,达到药证相符,远比大剂量重要。临床实践证明,只要药证相符,常规剂量附子照样可以获得良效。
•加减:可加肉桂,以加强温阳之力;可加龙骨、牡蛎、磁石,以加强镇潜之力。
•因系虚证、久病,一般起效稍慢,需坚持服用才能显效。
失眠效方——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组成: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验案举例一:耿某,男,29岁。
•初诊(2010年12月30日):失眠3月余。3月前无诱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心烦,晨起呕恶,纳差,口干明显,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失眠、心烦、舌红。养阴清热,治以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30克,白芍20克,黄芩15克,阿胶10克,鸡子黄(兑服)2枚。水冲服,日1剂,3剂。
•二诊(2011年1月6日):服药3剂后,心烦缓解,失眠明显好转,余症悉减。近日因觉疲乏自行拔罐,拔后出现心悸、胸闷、双手无力,眠差又显。刻诊:眠差,时心悸,胸闷,口干,鼻干,舌红,苔白,脉弦。仍从养阴清热安神治之,因胸闷明显,合四逆散以行气解郁。
•处方:柴胡12克,枳实15克,百合30克,生地15克,生龙牡各30克, 黄连30克,白芍20克,黄芩15克,阿胶10克,鸡子黄(兑服)2枚。
•三诊(2011年1月13日):药后睡眠又明显好转,每晚可安睡6小时。胸闷缓解,口干也轻。舌质仍偏红。病情向愈,上方7剂以善其后。
•验案举例二:李某,男,69岁。
•初诊(2010年11月15日):失眠2个月,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每晚仅能睡3~4小时,病后未服用任何药物治疗,近几日彻夜难眠。虽睡眠差,但次日无异常感觉,自感精力充沛,纳可,二便调。舌略暗苔薄白,脉弦。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余,血压可维持在110-120/70~90mmH克,现坚持服用洛汀新片口服1/日。舌略暗,失眠,从血瘀论治,处以血府逐瘀汤。
•处方:柴胡12克,赤芍10克,枳实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桔梗10克,牛膝30克,炙甘草6克,7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0年11月22日):患者仍诉失眠,服上方无效。舌略暗苔白脉弦。老人失眠,阳虚者多,试以潜阳封髓丹治疗。
•处方:炮附子10克,龟板10克,砂仁10克,黄柏10克,生龙牡各30克,甘草6克,肉桂3克,7剂水冲服日1剂。
•三诊(2010年11月27日):上方仍无效,入睡困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考虑患者虽失眠重,但白日生活如常,睡眠差对其几无影响,有悖于常,应属阳亢于外的一种表现,加之体质好,遂以清热养阴安神法,处以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30克,黄芩15克,白芍20克,阿胶10克,鸡子黄2枚(冲),3剂水冲服日1剂。
•四诊(2010年12月2日):服上方后睡眠可,能睡5~6小时,且醒后能入睡,入睡后醒的次数减少,舌淡红苔白脉弦。
•处方:黄连30克,黄芩15克,白芍20克,阿胶10克,肉桂3克,夜交藤45克,鸡子黄2枚(冲),7剂水冲服,日1剂。
•五诊(2010年12月7日):睡眠已完全正常,问还需要不需要服药,告之停药观察,生活调养即可。
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体会
•方证要点:
①突出表现是心中烦,不得卧,此为主证。
②本方舌象应为比较重要的依据,舌红应该明显,一般舌苔应少。
•临证处以大剂量黄连,以尽量保持经方原貌。
•本方口感较差,应预先说明。如应用鸡子黄有困难者,可以加麦冬30克代之。
失眠效方——大柴胡汤
《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意指少阳病仍在,又出现呕吐加重,心下急,郁郁微烦症状也即阳明证者,少阳阳明同治,和解少阳,清泻阳明,以大柴胡汤治之。
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组成。
•验案举例:尉某,女,66岁。
•初诊(2011年7月18日):失眠30余年。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需2~3小时尚能入睡,经常需服用安定片(最多时需3片)方可勉强入睡。曾多方诊治,疗效甚微。现患者眠差,入睡困难,头晕,心烦,呕恶,嗳气,纳可,便秘,大便二日一行,舌淡红苔白,脉弦。少阳阳明合病,和解少阳,清泻阳明为法。大柴胡汤治之。
•处方:柴胡15克,白芍15克,黄芩10克,枳实15克,清半夏15克,川芎15g ,大黄10g ,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g。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1年7月28日):服上药后失眠显著好转,已不需服用安定即可入睡,仍感头昏,头胀,心烦,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
•处方:柴胡15克,白芍15克,黄芩10克,枳实15克,清半夏15克,大黄10g ,川芎15克,生石膏20克,吴茱萸6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大柴胡汤治疗失眠体会
•方证要点:应有少阳证表现如口苦口干,心烦,纳差,呕恶等表现,同时有大便不畅或便秘,构成少阳阳明合病者。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体质及腹诊。应以体质较好,腹部较大,心下按压之饱满,有抵抗感或有压痛者较宜。此点较舌象更为重要。
•生大黄的应用:应根据患者大便具体情况应用,如便秘明显者,即后下。平素经常用泻下药者也后下。如大便偏干或仅大便不畅,可不后下同煎即可。
失眠效方——外台茯苓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组成:茯苓、人参、白朮、枳实、橘皮、生姜
功用:健胃去水,用于胃虚痰饮内停失眠者。
•验案举例一:王某,女,47岁,
•初诊(2011年9月15日):失眠10余年,服中西药可后好转一段时间,停药后病情又反复。现头昏,失眠,入睡难,易醒,醒后常难以入睡,胃脘痞闷,嗳气,便溏,舌暗有齿痕,苔白,脉弦。治以温中化饮为法。
•处方:党参12克,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生姜12克,枳实15克,陈皮30克。颗粒剂,7剂,冲服,日1剂。
•二诊(2011年9月29日):服上药后患者失眠较前好转,入睡时间缩短,大便正常。效不更方,上方加生龙牡各30克,增强镇静安神之力,7剂继服。
•三诊(2011年10月6日)失眠明显好转,入睡时间显著缩短,偶有夜间醒来亦可较快入睡。
•验案举例二:李某,女,68岁。
•初诊(2011年10月6日):失眠20年。曾服中西药多种,然失眠情况无明显改善。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再入睡,经常服用安定方可入睡;头晕,头昏沉感,心烦,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喜欢独处,与家人关系欠佳,喜与朋友闲聊,语量多,语速快;胸闷,嗳气则舒,自觉胸胁胀闷不适,有气体于腹部游走。口淡无味,口中粘腻感,每日刮舌苔,时有干呕,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腰酸腿软,双下肢不肿,无明显凉热感,大便不畅,服便通胶囊后2~3日1行,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患者心烦,时有干呕,食欲不振,情绪低落,胸胁胀闷不适,头晕,大便干,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处以大柴胡汤,治以和解少阳,泻下阳明,
•处方:柴胡12克,大黄10克,枳实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2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颗粒剂,7剂水煎服。
•二诊(2011年10月13日):服上方7剂后复诊,大便略有好转,然余证无明显变化。考虑辨证有误,重新审视患者主诉,情绪低落为主,口中粘腻感较为明显,胸闷,嗳气则舒,时有干呕,胸胁胀闷不适,食欲不振,苔白厚腻,考虑水饮内停所致诸症,治以温中化饮为法。
•处方:党参12克,茯苓30克,炒白术15克,生姜12克,枳实15克,陈皮30克。颗粒剂7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1年10月20日):7剂后心烦缓解明显,失眠亦有所改善,大便每日一次,不敢停用便通胶囊,怕病情反复。予上方7剂继服,失眠情况较前明显好转,曾停服安定片亦可每晚睡4至6小时,余症亦明显缓解。
外台茯苓饮治疗失眠体会
•纳差、胃胀、大便溏、舌苔偏腻者;
•体质较弱、乏力者;
•可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以镇静安神。
乌梅丸治失眠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组成: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附子六两 当归四两 蜀椒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验案举例:裴某,女,81岁。
•初诊(2012年11月19日):患者自年轻时即睡眠欠佳,但因对生活工作无明显影响,也未介意。近10余年来,睡眠欠佳加重,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每晚需服安定2片始能得到自己较满意的睡眠,平素口干喜热饮,周身畏寒,乏力,汗不多,精神差,纳差,口淡无味,胃略胀,反酸明显,易便溏,夜尿3-4次。舌红苔薄而润,脉弦细。辨证为厥阴病乌梅丸证。
•处方:乌梅3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炮附子15克,川椒10克,当归12克,细辛3克,黄连6克,黄柏10克,生龙牡各30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2年11月29日):因家事迟来复诊。药后返酸减轻,失眠好转,安定可服1片即能入睡,且多梦易醒减轻,夜尿多,大便不畅,舌红苔薄白,脉弦。因畏寒、胃略胀,大便不畅,上方加炮附子加至20克、砂仁15克、枳实15克,以增强温阳行气之力。颗粒剂,7剂。
•三诊(2012年12月6日):服上方后睡眠明显好转,对治疗效果满意。原每晚2片安定,现仅偶尔服用1片。返酸明显减轻,大便成形。咽部不适、左侧头痛。舌红苔白略干,脉弦。11月19日方加桔梗10克、天花粉18克以清热利咽生津。颗粒剂,7剂。
乌梅丸治疗失眠体会
1、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其证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其治则寒热并用,攻补兼使。《伤寒论》中虽主要用其治疗蛔厥,但目前该方是治疗慢性疾病、疑难杂病有相应方证的良药。
2、该方治疗失眠时,其方证应是失眠的同时,伴口干,纳差,畏寒,便溏,寒热虚实并见,病属厥阴者。可加生龙牡镇静安神之品。
小结
•治疗失眠常用经方方证
•经方治疗失眠方证辨证规律
•失眠在六经中均有分布
•经方治疗失眠前景广阔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