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透皮蒸疗
透皮蒸疗是古老的一种医术-----熏蒸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的一种不经消化道而是由皮肤直接吸收药液后经毛细血管将药液直接送达病灶的一种疗法-------透皮吸收技术。
透皮蒸疗的原理:透皮蒸疗是一种灸疗的全新表现方法。它不仅运用了灸疗的经络热效应的作用又综合了针灸的贴敷法,即药气经过当中的**位渗透于全身的原理,药物成分会通过皮肤吸收系统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循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激活人体细胞,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可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二、透皮蒸疗的功效
蒸疗独特的功效,大量的临床经验证实,主要表现在。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活化全身细胞激活全身机能,去除体内的风,湿,寒、邪、毒、热等毒素,它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功效。特别对处于亚健康的人群有很好的疗效是日常保健的首选方法。主要针对症状: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间盘突出、坐骨疼、关节炎、风湿、类风湿等。
人体背后的寒气,会直接积存在膀胱经(中,长期的堆积会在背后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肪,这些脂肪有一部分即是那些变了质的体液经过长期不断的累积而成。头顶的寒气会直接堆在头顶上,通常头顶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用手按压时应该是硬硬的感觉。但是寒气堆积得多了,会形成一层软软的物质,摸起来像有一层海绵垫的。头顶的寒气更严重的会在前额左侧或右侧形成一个硬硬的肿包,到医院诊断时医生会认定为骨质增生,这是把寒气以固态的形式积存的物质。
正面的寒气,上半身会积存在肺经和其经别(经络的分支)中,这两组经络在人体胸前中线的两侧。正面的寒气也会积存在胃经中,胃经从眼部下方一直延伸到脚趾,在大腿正面是最容易积存寒气的部位。严重的胃经寒气堆积,会使大腿正面形成一层硬而厚的组织,使得大腿的伸缩发生问题,因而造成行动不便。这种疾病很少医生能够诊断出和胃有关联,经常都成为难以医治的疑难杂症,跛了数十年无论如何均难以想象是由于胃经的寒气所造成的。
侧面的寒气则积存在胆经中,只要寒气侵入人体,这个部位都无法幸免。这个部位的寒气有时会在大腿外侧形成一条条的横纹,由于寒气的物质会阻碍经络的流通,使寒气堆积的部位附近,细胞所产生的垃圾无法排出,寒气和垃圾累积多了就会使大腿外侧显得特别的胖。
由于这些废物不是人体的组织,因此会在组织之间流动,如果这个人喜欢运动,大腿部位寒气和组织废物所形成的垃圾会往下流动,转而堆积到小腿肚上,形成萝卜腿。通常男人较女人活动力大些,因而女人多数堆在大腿外侧,男人则大多堆在小腿肚上,就是胆经的寒气堆积造成胆功能受阻,再造成吸收的障碍。敲胆经一方面能刺激胆经,强迫其分泌胆汁;另一方面使这些堆积的废物能够流动,进而排出体外。
寒气从人体的皮肤进入身体之后,如果所承受的寒气分量不多,同时血气充足经络畅通,则很快的身体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鼻腔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透过一两喷嚏就排出体外。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周围的温度很低,流失的热量很多,身体产生大量寒气(变质的体液),一时无法将寒气排出体外,很可能就会出现生病的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身体排泄寒气时的现象。这时身体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因而使人体呈现非常虚弱的状态。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是多休息,把所有的能量留给身体用来驱除寒气。
鼻腔是寒气最常见的出口,当少量的寒气到达鼻腔时,立即造成鼻塞;分量增多时,即出现打喷嚏的症状;分量再增加时,则出现流鼻水的症状,这时的鼻水多数是略低于体温,感觉凉凉的。通常开始流鼻水就是排除寒气的尾声,鼻水流完感冒也就好了。
中医古书里说,寒气先堆积在皮下的经络理,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腠理”,时间久了会转移到相应的“腑”中,例如常见的“胃寒”即是这样形成的,当这种现象产生时,用手摸胃部,可以直接感觉其温度特别低,有时会和肚脐的温差大到6~7℃。
寒气在身体中更久,或更大量的寒气侵入时,会逐渐转移到肺脏,形成中医所说的肺虚现象,所谓肺虚就是肺的寒气太多导致肺功能逐渐减低。在人体中,肺脏除了担负我们所熟知的呼**能之外,还是身体分布水分到各个部位的主要机构。当寒气侵入肺脏时,肺脏的能力即随之下降,身体吸收及处理水分的能力也就跟着下降。这时大多数的水分一进人人体即排出体外,感觉喝水就想上厕所,小便也多数呈现清澈无味。由于水分吸收的障碍,使得人体组
织里的水分比例愈来愈少,外表愈来愈瘦,同时皮肤上的光泽也日渐减少,并且愈来愈黑。通常中医的望诊,黑而无光泽的脸色即是肺气虚弱的表象。随着肺气的逐渐虚弱,情绪上也会愈来愈悲观,很容易就会有忍不住想哭的感觉,就像中医书上所说的“肺主悲”。
严格地说,寒气侵入人体时,人体只有外表缓慢的变化,并没有不舒服的症状或感觉,多数不舒服的感觉来自寒气排除的过程。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寒气排出时,症状都不一样,当然应变的对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气的原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寒气排除的症状。
寒气的排除
许多人感冒时,常常会出现身体发冷的症状,寒冷的感觉像是来自身体的深处,盖再多的棉被也没有用。显然这时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处于低温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很久,通常都是过一会儿就不再冷了。
前面提过身体面对寒气侵入时,会产生某种化学反应,使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释放热量来防止身体失温。这些被改变的物质也就是寒气,如果它没有被排出去就会长期存在身体里。当身体状况改善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身体会再利用相反的化学手段,将含有寒气的物质还原。由于当初改变物质时释放了热量,这时再把物质改变回来,自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其周围组织或体液的温度下降。身体再将这些低温的体液或废气排出去,就把寒气带了出去。因此,这时会感觉寒冷来自体内,鼻尖摸起来也是冰冰的感觉,似乎和鼻尖相连的一连串组织的温度都变低了。打喷嚏或咳嗽时所呼出的气体或感冒所流出的鼻水都呈现低温的状态,不像平时打哈欠时呼出的都是热气。
从这样的推论,显然感冒症状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身体变弱了,相反的却是身体由弱转强时才会出现的症状。许多从来不感冒的人,并不是身体真的很强健,反而是身体根本没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气,才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产生。许多脸色黑而干,明显肺虚症状的人,都是很多年没有感冒的经验,这种人从外表的症状显现出身上的寒气很重,却没有能力排除。
这种没有能力排除寒气的人,使用任何药物都无法将经络中或深藏肺脏的寒气排出。必须先养足了血气,使身体具备了足够的能量,自己发动驱赶寒气的战争,寒气才有可能被排出。在这过程中,人类有限的医疗技术只能在最后当人体开始排泄寒气时,加上很小部分的助力。
因此,无论是哪一种寒气,对付寒气的方法,都必须回归到前面所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血气,正确地处理每一个疾病的症状,没有什么快捷方式,更没有什么仙丹妙药
目前排寒最有效的最彻底的方法是透皮蒸疗。
访谈专家:诚顺和中医馆中医治疗颈椎病专家 孔政 主任
颈椎病的中医辩证分型
颈椎病在手法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现将临床常见的分型及经验处方介绍如下。
(一)寒湿阻络型
(本型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灵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湿止痛;川芎、天麻疗头痛。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二)气血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
方中炙黄芪、炙甘草、潞党参、炒白术补气;熟地、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
(三)气阴两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
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
(四)脾肾阴虚夹瘀型
(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填精益髓,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收涩止遗;川桂枝、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淮山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活络。
颈椎病按摩方法和好处:
1 、能够达到疏通脉络,止痛止麻。
2 、加宽椎间隙,整复椎体滑脱,扩大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
3 、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
4 、缓解肌肉紧张,有效的恢复颈椎活动。
5 、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这样就可以减轻肌肉萎缩,有效的防止关节僵直和关节畸形。
6 、旋转复位手法:这种方法应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还有颈椎半脱位等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有棘突偏歪, X 线片上见有双凸,双凹,双边等脊柱旋转表现的病例。
颈椎病自我治疗手法:
第一节、按摩百会
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最高处正中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功效:健脑宁神,益气固脱。
第二节、对按头部
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功效:清脑明目,振奋精神。
第三节、按揉风池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功效:疏风散寒,开窍镇痛。
第四节、拿捏颈肌
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痉止痛,调和气血。
第五节、按压肩井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功效:通经活络,散寒定痛。
第六节、按摩大椎
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按摩大椎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中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各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功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第七节、对按内、外关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掌横纹以上2寸,两肌腱之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内关穴对面),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宁心通络,宽胸行气。
第八节、掐揉合谷
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神。
第九节、梳摩头顶
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动作20~30次。
不管你有没有颈椎病,以上的颈椎按摩方法都一起来学习。每天按一按,也有效缓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