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关节痛常因各类关节炎,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及骨性关节炎等引起,多发于下肢、膝、髋关节部位,其主要表现是疼痛和关节运动障碍。采用中药白芥子外敷法,对各类慢性关节疼痛具有极佳止痛效果,值得患者一试。
治疗方法:取白芥子适量,晒干研末,沸水调成糊状,药温在40度左右时均匀的摊在病变的关节及周围,超出病变部位2~4厘米,药膏厚度约0.5厘米,1小时后去掉药膏,用温水洗净皮肤。每3天1次,病程长者1周1次,可连续使用3次。
疗效:据报道,此法治疗慢性关节疼痛,其总有效率可达95%,一般用药后数分钟,疼痛会明显减轻。
慢性关节疼痛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风、寒、湿之邪阻塞经络,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方中白芥子性味辛温,有驱风散寒,祛湿通络,消肿止痛之效,善治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等症。白芥子为中医“发泡疗法”常用药物之一,其药物粉末经水解后对皮肤可产生较强的剌激作用,能致皮肤发热、发红、充血甚至起泡,达到激发经络、调整气血之作用。药理研究表明:白芥子能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有害物质通过血运转送至其他器官代谢、解毒,进而起到治病效果。上方也可用于肩周炎、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扭伤等。
注意:药膏外敷超过1小时以上,部分病人局部发红,自觉有灼热感;个别病人1天以后局部有痒感,但停药后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