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室秘藏·妇人门》列举升阳除湿汤、凉血地黄汤和升阳举经汤三方,治疗妇人崩漏病,既能反映东垣学说的独到成就,又为崩漏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特别通过临床验证,屡屡见效,甚感其中富有深意。
柴胡、升麻、羌活、防风、藁本、蔓荆子、独活、苍术、黄芪、当归、炙草
黄芩、黄柏、黄连、生地、知母、荆芥、蔓荆子、藁本、羌活、柴胡、升麻、防风、川芎、当归、红花、甘草、细辛
肉桂、细辛、黑附子、人参、熟地、川芎、当归、白芍、红花、桃仁、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藁本、白术、炙草、黄芪
妇人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病,称为血病,用血药治之,如以四物汤增损,已为临床上的治疗常规。
但对于中焦不足,气虚下陷,失于统摄之权的诸血证(病人每兼白带清稀而多,大便溏薄或泄泻兼症),实属例外,因为崩漏带下,血气已经下陷,再用血药,阴柔下润,有“降之又降”的弊端。
必须以升举阳气,理血止血方法,使阳气上升,气能摄血,血气才能循行常道,崩漏带下诸证,亦能随之而愈。这是东垣的真知灼见。
他对此病的论点,认为:
①妇人崩漏带下,与湿胜泄泻,是同一病机,都是气虚下陷的病情,胃虚湿胜,气不摄血,根本相同。
②泄泻是湿多,崩漏带下,虽为血病,亦是湿类,证异源同,故东垣称之为“二湿”,即都是胃气虚,湿气胜,可以一法治之。
——《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妇人门
其具体用药,如上三方所述,而主要是升麻、柴胡、防风、荆芥、藁本、白芷,以及羌活、独活、蔓荆子等。
从《本草》记载:
升麻能升阳气,解表证,辟邪气,解时毒,补脾胃。但又“为疮家圣药”(王好古),即能治血病。李时珍并谓其消斑疹,行瘀血,而且以“久泄下痢”与“带下崩中”同举。
柴胡“在经主气,在藏主血”,它既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随着调经之药而用,同样能治血病。
防风祛风,通利周身骨节;但又能“补中益神,匀气脉”(大明),“主上部见血”(张元素)。《经验后方》并用治妇人崩中,称为“独圣散”,极力推崇其治血病的功用。
荆芥发汗散风邪,作为解表药,亦是“肝经分药”(王好古);但能“通利血脉,传送五藏不足气,助脾胃(甄权),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李时珍)。
藁本除风头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但亦治“妇人癥瘕”(《本经》),“通血”(甄权),“治痈疽,排脓内塞”(时珍),同样能够理血。
白芷疗风,发汗通窍,治头面诸风,但《本经》列其首功即是“女人漏下赤白”。大明亦谓疗“肠风痔瘘,止痛排脓”,甄权更谓治“女人沥血腰痛、血崩”。
至于羌活、独活,疗诸贼风,升阳除湿,张元素又谓能“散痈疽败血”。
蔓荆子治贼风,散上部风邪,但亦能“凉诸经血”(张元素)。
如此等等,诸味都是风药,升阳药,但又是治血药,东垣彻悟了药类法象的风、升、生意义,和风药与肝与血之间相互关系的机理,集合用之,成为升阳止血方药,并成为别出于阴柔血药治血病的另一类治血方法,弥足珍视。
升阳除湿汤、凉血地黄汤和升阳举经汤,是用升阳止血法治疗妇女崩中漏下的典型方剂,而升阳除湿汤又为基本方。
升阳除湿汤
柴胡、升麻、羌活、防风、藁本、蔓荆子、独活、苍术、黄芪、当归、炙草
方中用升麻、柴胡升清阳,理血气。益以羌活、独活、蔓荆子,增强风药升阳气作用;以防风、藁本升阳,又增强治血的功用。再伍苍术,发散除湿。共成升阳气,风胜湿,鼓舞脾胃之气上行,理血又能止血。这是方中主药,又是治疗崩漏带下的重要方法。正如李东垣所说:
黄芪、炙甘草、当归,益气补血,又去虚热,即补心血,泻阴火。如此则两调心脾,标本兼顾,合而为方,创新了用升阳法治崩漏带下的一大特色。
凉血地黄汤
凉血地黄汤,是治中虚气陷,阴火偏旺的病情,如方下主治文所云:“妇人血崩,是肾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亦即是脾胃不足之病,“始为热中”的变化。治以升阳气,泻阴火方法。
黄芩、黄柏、黄连、生地、知母、荆芥、蔓荆子、藁本、羌活、柴胡、升麻、防风、川芎、当归、红花、甘草、细辛
其用药,在前方加荆芥,增强升阳止血作用外,重用芩、连、知、柏、生地、生甘草,泻阴火、凉血热,亦即泻心火,升肾水,为针对之治。
同时,又加小量川芎、红花合当归养血活血,去瘀生新,以防凉药过多,反致凝滞之弊。更反佐细辛,寒因热用,以免大量寒药与阴火有寒热格拒之患。这又是李东垣升阳泻火的擅长方法。
升阳举经汤
如果经水不止,气血俱脱,成为大寒之证,即是“末传寒中”的变化,是崩漏之最危最急证候。
阴盛生内寒,阳去阴亦脱。厥气上逆,出现阴躁,见热证于口鼻眼颊,而且假渴;寒水反来侮土,统摄之权全失,血气俱从下脱,虚阳上越,阴血下竭,大有阴阳离决之危!急与升阳举经汤。
肉桂、细辛、黑附子、人参、熟地、川芎、当归、白芍、红花、桃仁、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藁本、白术、炙草、黄芪
即在升阳除湿汤的基础上,加参、附、白术、肉桂、细辛,回阳救逆,破阴散寒,守住脾肾,使中流有个砥柱。益以地、芍、川芎、桃仁,合于参、芪、草、归,益气养血活血,使其阳回而阴亦随至,气血复得周流,则危重的崩中,可以迅得挽回。这是寒中治以温阳的方法,在《医学发明》有详细论述。
这里需加注意的,李东垣在用大寒大热之药止血,大都配伍小量红花或苏木,或桃红并用,目的是寓行于止,走守相合,使血气周行,无或凝滞留瘀。这是用药的一个巧妙,亦是治血方中不可缺少的配伍方法。
总结
综观上述三方,升阳止血,兼及或热或寒的从权处理,李东垣的治疗崩漏带下,以升举陷者,法度已经具备。这种成就,在妇科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卓越的贡献;从临床实践来看,中气虚陷的崩漏病,亦确实屡屡建功,特为拈出,以广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