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京气温持续降低,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寒天快到了,重复感冒咳嗽、缓慢支气管炎、缓慢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免疫力低劣等病症也纷纷找上门。“冬病冬治”的时节,“三九贴”成了不少市民治疗和防止疾病的首选。但是,“三九贴”贴敷时刻、位置、药方、适用人群都大有考究。
三九贴主要针对以下6种疾病:
1.呼吸疾病:反复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2.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 3.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4.消化疾病: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 5.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6.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咳嗽、发烧、抵抗力低下等。
在选择药物时,常用到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研细,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天突、膻中、肺俞、膏肓、肾俞等。病情不同选择的穴位和穴位上的贴敷药膏也不一样。常用药物的功效如下。白介子:辛能入肺、温能化痰,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 延胡索:具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 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三九贴使用注意
大家贴三九贴不用担心副作用,因为三九贴属于纯天然中药的绿色贴剂,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了口服药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影响,在48小时内有持续稳定的效果。三九贴又有“发泡疗法”之说,贴敷时药物可用辛辣的姜汁调和而成,所以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如出现起泡,小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水泡可以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来后涂红霉素软膏就可以了。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敷贴治疗,及时到医院就诊。敷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时效果不甚明显,远期疗效较好,需要坚持,最好能坚持三年左右的时间。敷贴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一定要到正规的中医院或科室进行治疗。辨证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穴位敷贴当天或治疗当天,不要洗澡。因为,接受完治疗之后,全身的毛孔是张开的,此时洗澡,寒凉邪气易侵入人体,容易化痰生瘀,阻滞经络而导致病痛发生。注意保暖,敷贴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敷贴部位。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去医院处理或擦烫伤软膏。贴药后第一餐喝热白粥最适宜,因为白粥易消化,也最养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