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
腰肌是人体软组织劳损最常发的部位。腰肌劳损是指腰部积累性的腰背肌纤维、筋膜韧带、肌起止点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疾患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常常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缓慢发病,腰部酸痛,病程缠绵,阴雨天气或劳动之后酸痛常常加重,适当休息可以得到缓解。本病属中医的“腰痛”范畴。
一、珍断
1.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2.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4.X线摄片除可能见到腰椎退行性改变外,无其他阳性发现。
5.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
二、治疗
(一)内治
1.寒湿
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
治法: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用方1、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藻本、防风、川芎、制川乌(先煎)各10克,蔓荆子、怀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大活络丸: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用方3、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温开水送服
2.湿热
主证:腰部痛而有热感,炎热或阴雨天气疼痛加重,活动后减轻,尿赤。舌红,苔黄腻,脉需数。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用方1、三妙丸加减:苍术、知母、草藓、木瓜各10克,薏苡仁、川牛膝、稀整草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饮服1支(10毫升)。
3.肾虚
主证: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肾壮筋,活血止痛。
用方1、补肾活血汤加减:熟地、枸杞子、杜仲、补骨脂、菟丝子各15克,当归、没药、萸肉、独活、肉苁蓉各10克,红花3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健步虎潜丸: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用方3、腰痛片:每日3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
4.瘀血
主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不能转侧,拒按。舌质紫暗,脉弦。
冶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用方1、地龙散加味:地龙、桂枝、苏木、麻黄、桃仁各10克,杜仲、续断、狗脊、桑寄生各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用方2、云南白药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温开水送服。
用方3、盘龙七药片:每日3次,每次3~4片,温开水送服。
(二)外治
1.按摩
一般常揉按肾俞、腰阳关等穴。对腰肌无力者用滚法,对腰肌痉挛者用分推理筋法。
一牵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足侧,以双手握住患者双踝上,把双腿提起。
三搬三压法:患者俯卧位,搬肩压腰法:患者一手以掌根按压患者第4、5腰椎,另一手将对侧肩部搬起,双手同时交叉用力,左右各作1次。搬腿压腰法:术者以一手掌根按压患者第3、4腰椎,另一手托住患者膝关节部,使关节后伸至一定程度,双手同时相对交叉用力,恰当时可听到弹响声,左右各作1次。双髋引伸压腰法:术者一手以掌根按压患者第3、4腰椎,另一手与前臂同时将双腿抬起,先左右摇摆数圈,然后上抬双腿,下压腰部,双手交叉用力。使腰部后伸,缓缓用力牵伸,重复3次。
按摩法上述手法完毕后,继之以术者双手的拇指掌面侧,自上而下地按摩至腰骶部,连续3次。分推法上法结束,继之以术者两手大鱼际肌自腰部中线向左右两侧分推,连续3次。
2.针灸
选肾命、腰阳关、委中、昆仑等穴,急性期可用强刺激手法,慢性期可用补法。并可配合艾灸、火罐等。
3.外用药
用散瘀和伤汤(番木鳖、红花、生半夏、骨碎补、甘草各15克,葱须30克,醋60克)局部热敷。方法是:用水煎药,沸后,入醋再熬5~10分钟,熏洗患处,每日3~4次,每次熏洗都把药液煎沸后用。
三、防护
1.初期宜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疼痛,缓解腰肌痉挛,防止继续损伤。
2.改变劳作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
3.疼痛缓解后,可做腰部背伸锻炼。后期宜加强腰背肌锻炼
4.注意气候变化,慎避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