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偏头痛
2019-10-26 08:06:25
偏头痛
肝肾亏虚型偏头痛
症状:多见于缓解期,头痛隐隐且空,每兼眩晕,时轻时重,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视物模糊,耳鸣少寐,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则治法:滋肝养肾,益髓止痛。
中成药:①健脑安神片,口服,1次5片,1日2次;②天麻首乌片,口服,1次6片,1日3次;③天麻头风灵胶囊,口服,1次4粒(1粒0.2g),1日2次。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熟地黄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杜仲12g,党参15g,山药15g,当归9g,川芎9g,制何首乌30g。加减:头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者,加淫羊藿15g,巴戟天12g以温阳;遗精,带下,尿频,加芡实12g,桑螵蛸15g,益智仁9g以温肾涩精止遗;五心烦热,口干,加知母10g,天花粉15g以滋阴清热;头晕目眩,加天麻10g以育阴息风。
肝阳上亢型偏头痛
症状: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等诱发。头痛常于大怒或劳累后突然出现,一侧尤甚或两侧跳痛或胀痛;伴头晕或目眩,常波及巅顶,颜面潮红,眼目抽痛,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口干口苦,尿赤,便秘;舌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痛。
中成药:①天麻钩藤颗粒,口服,1次10g,1日3次;②全天麻胶囊,口服,1次2~6粒(1粒0.5g),1日3次。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30g,牛膝15g,桑寄生15g,黄芩10g,栀子10g,夜交藤15g,川芎9g,茺蔚子15g。加减: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加蒺藜15g,代赭石(先煎)15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以镇肝潜阳;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质红为肝火内盛,加夏枯草15g,龙胆草9g以清肝泻火。
寒凝肝脉型偏头痛
症状: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感受寒邪诱发,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面色发青,呕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舌质淡暗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
治则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中成药:①复方羊角颗粒,口服,1次5粒,1日3次;②通天口服液,口服,1次10ml,1日3次。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3g,生姜6g,川芎9g,白芷9g,藁本9g。加减:呕吐清水痰涎,加半夏9g,茯苓10g以温化痰饮;畏寒肢冷,加细辛3g,淫羊藿15g以温经散寒止痛;口唇舌质紫暗明显,为寒凝血瘀明显,加红花6g,鸡血藤15g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风痰上扰型偏头痛
症状:多见于发作期,常因情志不遂、劳逸过度或饮食不节等诱发。头痛突然出现,起止无常,头部昏痛或胀痛,头重如裹,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口淡食少;或口中黏腻,口苦,大便不爽;舌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
治则治法:息风化痰,通络止痛。
中成药:半夏天麻丸,口服,1次6g,1日2~3次。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9g,天麻10g,白术15g,橘红6g,茯苓10g,蒺藜15g,川芎9g,蔓荆子9g,甘草6g。加减:头痛剧烈,加全蝎6g,僵蚕6g以加强息风化痰之功;胸脘痞闷,加厚朴9g,枳实9g以宽胸理气;痰湿郁久化热,出现口干、便秘,加黄芩10g,栀子10g,滑石10g以清热利湿;伴有舌质紫暗,口唇发紫等气血瘀滞之象,加丹参20g,地龙15g以活血化瘀。
气血不足型偏头痛
症状:多见于缓解期,患者多为脑力劳动,饮食作息无常。头痛隐隐,反复发作,遇劳加重,心悸,食少纳呆,夜眠易醒或多梦,神疲乏力,或自汗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则治法:益气养血,息风止痛。
中成药:①脑络通胶囊,口服,1次1~2粒(1粒0.5g),1日3次;②养血清脑颗粒,口服,1次1袋(3g),1日3次;③天麻头痛片,口服,1次4~6片,1日3次。
方药:加味四物汤加减。生地黄12g,当归6g,白芍15g,川芎9g,蔓荆子6g,党参15g,黄芪30g,阿胶(烊化)10g,炒酸枣仁15g,炙甘草10g。加减:如血不养心,心悸不寐加柏子仁12g,合欢皮15g以养血安神;如因肝血不足,肝肾不足,血虚阴虚并见,出现耳鸣、虚烦、少寐、头晕明显,加制何首乌30g,枸杞子15g,黄精12g以滋阴养血;手足不温,便溏畏寒者,加肉桂3g,淫羊藿15g以温阳止痛。
瘀血阻络型偏头痛
症状: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可见到;多为病程日久患者,头痛反复,痛如锥刺,或左或右,固定不移,经久不愈,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夹血块,唇舌紫暗或见瘀斑,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中成药:①大川芎口服液,口服,1次10ml,1日3次;②天舒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③血府逐瘀胶囊,口服,1次6粒,1日2次。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川芎9g,赤芍12g,桃仁9g,红花9g,丹参20g,白芷10g,醋柴胡9g,醋延胡索15g,郁金15g,石菖蒲15g。加减:因情志不遂诱发,伴有胸胁胀痛,加香附15g,枳壳9g以疏肝理气;久病气血不足,加黄芪15g,党参15g,当归12g,阿胶(烊化)10g以益气养血;疼痛甚者,加虫类搜风通络之品,如全蝎3g,蜈蚣3g,土鳖虫6g以加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因受寒而诱发或加重,畏寒、舌苔薄白、舌质淡,加细辛3g,桂枝9g以温经散寒通络。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