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咽喉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因烟酒过度、受凉、感冒、疲劳和多言加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笔者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自拟滋阴清热利咽方治疗该病80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0例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11~72岁,平均41.7岁;病程最长者23年,病程最短者3个月。全部病例均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频发的《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临床表现:咽痒,咽干,咽痛,多在疲劳、饮酒或情绪抑郁后加重,晨起刷牙时易恶心。咽部检查:粘膜呈慢性水肿,有斑点或慢性片状充血,或伴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偶见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悬壅垂增粗下垂,重者与舌根接触。
2治疗方法
中药免煎颗粒均由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滋阴清热利咽方:生地、金银花、麦冬各20g,丹皮、赤芍、玄参、牛蒡子、花粉、连翘、浙贝母各10g,芦根、桔梗各12g,蝉衣6g。用法:将上述药(1日量)倒入杯中,先用温水浸润1~2分钟,然后用300~500ml开水冲化,搅拌均匀,待溶解充分,分2次饮用。2周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忌烟酒等,避免用嗓过度。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咽干,咽痛,咽痒感消失,咽部粘膜无充血,淋巴组织恢复正常,滤泡消失;好转:咽干,咽痛,咽痒感减轻,咽部粘膜及淋巴组织增生减轻,滤泡数目减少;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2结果:80例中,痊愈38例,好转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5%。未出现不良反应。
4体会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慢性咽喉炎属喉痹、咽痛、梅核气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咽为肺胃之门户,肺胃气阴不足,邪热乘虚犯喉,热灼肌膜,津炼成痰,从而引起喉部的疾患。且咽喉直接与外界相通的生理特点,使之更易反复受外邪的侵袭。痰热久滞,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咽喉失养,而致咽炎缠绵难愈。在治疗上,西医一般采用局部抗炎,多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疗效尚可,但该法以气溶胶形式到达病灶,其吸入颗粒刺激气道,患者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咽痒、气急以及剧烈咳嗽等不适。而中医在治疗上则体现了很大优势,根据本病乃久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上扰,致咽喉部津液失养的病机,多采用滋阴清热利咽的治疗原则。
自拟滋阴清热利咽方中,生地、丹皮、赤芍、麦冬养阴清热,金银花、连翘、桔梗、蝉衣清热利咽,以袪邪、抗病毒;桔梗开提肺气,助药上行,加强袪痰排毒;花粉、川贝、芦根、牛蒡子生津润肺爽咽;玄参入肺肾二经,是壮水降火之要药,善治热结毒壅及咽喉肿痛,其所含生物碱并能扩张血管,具用抗炎解毒的功效;浙贝母化痰散结。全方合用,具清热利咽、养阴生津、化痰散结之功。另外,颗粒剂型应用较为简单,携带方便,患者较易接受,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