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类似麻黄、桂枝、葱白
川芎——治少阳、厥阴头痛,两侧或头顶痛。类似柴胡、
白芷——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类似升麻(前额兼眉棱骨痛)、葛根
细辛、薄荷、荆介、防风辛散上行,疏散和风邪
灵速散
治一切头痛立愈。
细茶(一两水二钟煎至半钟去渣)白芷细辛牙皂紫苏薄荷(各三钱)煎七分。
风入太阳经。则发际痛脉浮紧,恶风寒。后脑痛以羌活为君。枕骨及项部疼痛加羌活、麻黄。风寒诱发加桂枝葱白。川芎。升麻。白芷。防风。甘草
风入阳明经。则额前痛。兼鼻痛。脉浮缓。发热恶寒。以白芷为君。前额及眉棱骨痛加升麻。羌活。升麻。川芎。防风为佐。
风入少阳经。则两鬓间及额角痛。脉弦。往来发热。以柴胡(黄苓)为君。川芎。升麻。羌活。
风入少阴经。则头骨紧痛。以细辛为君。独活。防风。黄柏。白芷为佐。
风入厥阴。太阴之交。则顶巅痛。以本为君。升麻川芎。牙皂。甘草为佐。
头痛偏寒吴茱萸川芎,偏热菊花桑叶,偏后脑羌活麻黄,偏前额白芷葛根,偏两侧荆芥白芍蒺藜 ,
偏巅顶藁本牛膝,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头晕天麻钩藤,目眩枸杞子菊花。
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
血管神经性头痛,方;川芎白芍葛根白芷蒿本各15细辛蝉蜕牛膝各10甘草6全蝎3(冲)蜈蚣2条(冲)。[有瘀血加桃仁红花赤芍各10;呕吐加代赭石30半夏10;夹痰加天竺黄胆南星各10;风寒诱发加桂枝葱白各10;失眠加炒酸枣仁夜交藤各10;前额及眉棱骨痛加升麻10;太阳穴痛加柴胡黄芩各10;巅顶痛加吴茱萸5;枕骨及项部疼痛加羌活10]
陈士铎: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症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至半边头痛也。其痛时轻时重,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抑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户。方用散偏汤。
白芍15克 川芎30克 郁李仁3克 柴胡3克 白芥子9克 香附6克 甘草3克 白芷1.5克
水煎服。毋论左右头痛,1剂即止痛,不必多服。
血管神经性头痛,因劳神过度所至的头痛,经服镇痛药无效者。
方;川芎枣仁茯苓知母各9甘草3天麻白微各6。水煎,食前日服一剂,服药期间宜静养。
[前额痛加白芷3;巅顶痛加蔓荆子3;后脑痛加羌活3;左偏痛合四物汤;右偏痛加川贝主要6;两边俱痛再加菊花6;龙胆草5]
处方1:
川芎10克、羌活12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薄荷10克(后下)葛根12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风寒型可用此原方,风热型加石膏15克,风湿型加羌活15克,藁本10克,肝阳型加天麻10勾藤15克,痰浊型加半夏8克,白术10克
处方2:小剂量阿司匹林,赛庚啶,普奈洛尔
用法:处方1: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处方2:小剂量阿司匹林0,1克,赛庚啶2mg,普奈洛尔10mg,每日中午一次。
注:此方1为川芎茶调散加减,原方常用于治疗风邪所致头痛,经百余例头痛患者观察
俩方合用对各类头痛皆效果极佳,且不易复发。
一月前一男性患者,45岁,头痛史俩年,服上二方联合治疗10天后头痛消失,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好转。
偏头痛冲剂为古代治疗偏头痛名方“散偏汤”制剂。由川芎、柴胡、白芷、香附、白芍、郁李仁、白芥子、甘草组成。功能活血行气,化痰导滞,祛风止痛。对于偏头痛呈现瘀血挟痰浊阻滞经络者,如见偏头涨痛,痛处烘热,心烦不安,夜梦较多,大便不畅等有良效。每袋20克,每次一袋,每日两次,温开水冲服。高血压头痛者慎用。
羌活止痛汤(经验方)由羌活、葛根、龟板(先煎)、鹿角霜、川芎、天门冬六味药物组成。具有祛风通络,温通督脉,活血柔筋的作用。一日1剂,水煎分两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对颈源性头痛伴见眩晕、颈项不舒疗效较好。
头顶痛又肚子很饿,但饭到眼前又不想吃了--乌梅丸
头顶痛到手指冰冷,脉若到快要把不出--当归四逆汤
头顶痛又胃酸上逆--吴茱萸汤(浊阴上逆,湿冷东西在中焦这里,从肝堆着堆着,堆到脾胃,湿浊之气盘踞着,消化会出问题)
吴茱萸汤治疗:主治寒饮冲逆吐酸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呕吐、手脚冰冷而烦躁欲死。呕逆胸满者,剧烈头痛头胀或头晕而呕吐。或恶心欲吐,无热象者。破中下焦消化系统的阴实,这方面比附子强。胃部发冷而敲有水声。子宫发炎。尤其治左侧偏头痛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如果是体质本来就湿气很重的、痰饮很多的人,得了少阴病,真武汤能去水、四逆汤能去寒,可是这些汤都不去湿痰!残余的湿气、痰饮,在少阴病的时候,往往会发成吴茱萸汤证的。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手足厥冷、脉细者。其疼痛为主证,
其中腹痛、头痛多见也有胸痛者。腹痛为一种持续性的胀痛或钝痛,
部位以上腹痛、下腹部多见。头痛常出现在头顶,其疼痛程度较重,
常常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吐出大量清稀的涎唾,或吐出酸水苦水,或进
食后即刻吐出等。也有伴腹泻者。由于疼痛剧烈,常常四肢冰冷。患者对
寒冷敏感,寒冷刺激常常引起发作。脉细是其特征。白芍亦治腹痛,但
其腹痛成痉挛性,为阵发性,并多伴有便秘,舌苔一般不厚;而吴茱萸
所治腹痛,为持续性胀痛,甚至胀痛如锥刺,并多伴有干呕、厥冷而舌苔
白厚。细辛亦治头痛,其人必多恶寒,但头痛多伴有咳吐清涎,或鼻流清
涕,偏于呼吸道;而吴茱萸所治头痛,多伴有呕吐清涎、胸满腹痛,偏
于消化道。其干呕、手足厥冷。脉细,极似附子证。但附子证脉必沉微,
而吴茱萸不然,脉象多细而弦
伤寒论》 吴茱萸汤应用:消化道疾病 、神经性呕吐、血管神经性头痛见腹痛、干呕、
吐涎沫、头痛、吐利而手足厥逆
补脾阳干姜,补肾阳附子
吃吴茱萸汤后而燥的,改吃真武汤
子宫颈糜烂、阴道、子宫颈那个地方糜烂、痒、烦,通常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顽固性头疼
柴胡桂枝汤加荆介、川芎、钩藤、秦艽
原理: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疏通三焦,加疏风解表又含
精油的川芎、荆介,配合可以松驰肌肉的钩藤、秦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