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法
大凡头上受伤、
脑髓出者,难治;骨色青者,亦难治。若他处骨肉破碎,即将
空痛散敷 之,内服
疏风理气汤五、六剂。伤口平复,再投
补血顺气汤。若有
破伤风,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之症,急以飞龙
夺命汤投之。 若目受伤,将
收珠散敷之,用银簪脚以
井花水蘸药点血筋上,次以青布或用旧青绢汤洗 揉,随用
还魂汤二服,待其平复,再服生血
明目饮。 若
鼻梁骨断,先用
接骨散敷之,次用
生肌散菜油调搽,再服
活血止痛散。 如
口唇缺破,先敷
代痛散,随将青鹑尾下绒毛护之,以
桑枝油线缝合,再敷生肌散,服 活血
止痛饮。有含刀在口,割断舌头尚未见落者,用鸡蛋肉软白衣袋其断舌,将血丹用蜜调涂在 患处,再以蜜和蜡调匀,敷在鸡蛋衣上,取其微软能通药力。但药在口中易散,勤勤敷之为 妙。如不得速效,再以金疮药治之。如被人咬破舌头者,以生蟹杵烂涂之,亦平复。 倘下颏骱骨脱落,先用
宽筋散煎汤熏洗,次以绵裹
大指入其口,指抵住下边,外用
手心 托住 ,缓缓揉上推进骱骨而止,再服补肾
和气汤。有登高跌扑两肩
天井骨受伤,不便绑扎,但见 伤损肿胀,即先服
喘气汤,使骨节相对,次用接骨散敷之,以绵包裹,斜连搭胸背敷之,再 服
活血汤。 盖肩骱落与
膝骱落同,而膝骱送上省力,肩骱送下省力,总属易上。将一手按住其肩, 一手托 住其手,缓缓摇动,使其筋舒血畅,再令本人坐于低处,一人抱住其身,医者以两手又捏其 肩,两膝夹住其手,齐力一上。用绵包裹好,外敷
接骨,内服
生血补髓汤。 遇臂骱触出,上用一手抬住其腕,下用一手按其手,内用足踝抵住,齐力一伸而上, 即敷接骨散,以绵包之,内服生血补髓汤。 若手骱跌出,上用一手按其臼,下用一手托住
指掌,用力一伸而上,此乃会脉之所 宜,即服
宽筋活血散,以接骨散敷之,用绵包裹,再用阔板一片,又用二寸长杉树板四片帮贴患处, 扎缚七日,可得平复。 手指有三骱臼,惟
中节出者有之,然易出易上,用两手抽
伸法上之,服宽筋活血汤。有 臂臼 出而触在腹内者,当另处人侧卧出肉,用手随内出外,又用手随内上扑住其腰,
下手捧住其 腕,将膝揭住其上,出左向右扳,往右向左扳,一伸即上。服生血补髓汤。 盖两腿易于伤损,伤则两段,先将宽筋散熏洗,使患侧卧,
外敷接骨散,好足同敷,用 绵包 裹,要四寸长杉板八片帮好,以绵绳三条绑缚,服活血止痛散三、四剂,再服
壮筋续骨丹。 凡治
膝盖骨跌
脱离骱,须用绵花衣捆作
大包,令伤者仰卧,将包衬于
膝下,一抬脚踝,若骨 偏于左随左而下,偏于右随右而下。医者扶定棉包,以上手挽住其膝,下手按住其脚,使臼 骱相对,用力一扳,推起入骱矣。先敷接骨散,用棉包布裹挽下,以包按之,服生血补髓汤 五剂,再服壮筋续骨汤。 如小膀有
大小两骨,一茎折者易治。俱折者难治。而
骨折看有藕七头(七字折断理然而 成字) 易治。如两骨平断者难医。更有戳穿皮肉者,尤难治也。此症与上
大腿治同一法,如骨戳皮 外,须将碎骨镶上断处,不可汤洗,将生肌散敷之。如骨折不破皮肉,以接骨散敷之。足踝 之骱骨易出难上,须一手抬住其脚掬上以脚根,一手扳其脚指,左出偏其左,右出偏其右, 将脚掬上,以脚根掬下,不可以一伸而上,内服宽筋活血散,脚偶被伤致令筋促
酸痛,不 便伸缩,宜用宽筋散煎汤洗之。 治
失枕颈项强痛,令其低处坐定,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直矣。 凡刀枪所戳,但伤皮肉者,敷金疮药。伤内膜及肠胃者,不治。刀斧砍伤头额,易发寒 热, 脉细者可治,脉大者难治。损骨先疗骨,
伤肉先生肌,外敷金疮药,内服护风
托里散。自刎
食管断者,先以生
半夏研细末掺之,再以青鹑绒毛和入
人参末敷之,再以
桑白皮油线缝之, 以软绢缠封,急切。无有青鹑绒毛,以茅针花搓软代之,随用
紫金丹和入胎骨一分酒调,用 匙灌下,再用护风托里散服之。有肚皮破而肠出者,先去病患
指甲。如肠出食可进者,急用 纺纱车对患处,顺摇勿使风伤患处,将温水揉之令入,用桑白皮搓线缝合破处,外敷金疮药 ,服
通肠活血汤。 一凡夹棍伤,出衙门即用热童便一盆,将足浸之,如便冷烧红砖二块淬之即热,直至童 便面 上浮起白油腻,其伤尽处,庶不烂溃。再用肥皂捣于泥,入
鸡蛋清和匀敷伤处,以草纸包裹 ,用脚带条缚紧,一夜不动即效。内服汤药
末药见后。
论伤各要害处不治
凡受伤之人,痰多及
眼珠淡白者不治。 唇吊者不治。
失枕者不治。 口鼻黑及屎黑者不治。 目
斜视气响者不治。 喘急心高者不治。 耳
鼻赤色者不治。 如断盖心骨及耳内脑后衣,并穿破
阴囊阴户,伤
重痛苦难忍,
瘀血攻心,未有不死者也
囟门盖骨碎,
脑髓出者不治。
鼻梁两眼平对处,打断不治。 两
太阳系空虚处,伤重者不治。
小心突
结喉打断不治。 结喉
下横骨上空潭处,塞下有
横骨,下直
至人字骨,悬一寸三分为一节,伤下一节即凶 一节,不易治。
心坎即前心,人字骨处受伤者必晕闷,久必
吐血,血泛不治。 食肚在心坎下,伤者必
反胃,不治。
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内
膀胱穴,若倒插,一月必死。
睾丸即
外肾子,捏碎不治。外胞伤破尚可缝。 脑后与囟门被木器伤者,不治。
天柱骨与突对折断者,不治。
百旁(劳)穴与塞下相对,背伤重者不治。 两肾与脐相对,在
脊骨左右,受伤者,或哭或笑不治。
海底穴乃
大小便交界空虚处,受伤不治。
气门在
乳上动脉处,伤即气塞,救治稍迟,三时必死。 软肋在左
乳下即食肚,受伤救治稍迟,三时必死。 膻门在右乳,伤重即痰涌,不治。
血海右乳之下,膻门之右,是胁将尽处,伤重不治。 两乳之上伤左者,久必发嗽,伤右者,久必发呃,医迟不治。
中脘在心口下当胃处,伤重不治。
肺底在腰以上,中间高处是。如伤重者,不治。
章门在脊骨上第三节,伤重不治。 中会在中脘之下、丹田之上,伤重不治。
风门在左右胳肢下,伤重不治。 前心后背受伤者,久而成怯症(后背尾至十
八节,则是背心)。 小膀肚受伤者,久则成
黄病。
论用药
自然铜乃
接骨之要药,惟
敷药不用,汤饮必须用之。以
续断、
五加皮为佐;活血以
红花 、当 归为主;
理气以
青皮、
枳壳为先;
破血以
桃仁、
木通为君;
补血以
芍药、生地为最。若欲疏 风先须理气,活血亦须顺气为要。在足
木瓜为
引经药,在手
桂枝、
桑枝亦可。
论各穴要害之处
大凡人左胸为
气门,右胸为痰火;左肋为食肚,右肋为
血海。前胸为龙潭穴,背心为海 底穴。 左乳伤发嗽,右乳伤发呃。两腰为二珠穴,伤则发笑。男子伤于上部易治,以男
子气盛、上 升故也,女子伤于下部者易治,盖女子血盛、下降故也。 盖大凡致命处,则
顶心、
太阳、
耳窍、
咽喉、
胸膛、两乳、
心坎、肚脐、两胁、肾囊、 阴 户、脑后、
耳根、脊膂、背心、两
后胁腰眼并顶心之偏左偏右、
额颅、
额角,伤重者皆能致 命。 大凡人受全体者,死速。伤
肩背死迟,伤左半身者
气促,面黄
浮肿,右半身者
气呃,面
白血 少,伤背者虽不速死,百日后必死,以
五脏皆系于背故也,宜服延
生药酒。伤胸者必嗽咳迷 闷,
面黑,发主三四日死,以胸乃血气往来之所,服
七厘散、
行气活血汤。 大凡跌
打伤轻不致命,但觉两肋
疼痛者,此
肝火有余,实是火盛之故也。或有平日登高 跌扑 者,原有
瘀血瘀滞,今又因新伤而发痛也。或有
痰积、
食积而痛者,或有醉饱
房劳、
脾气虚 耗,
肝木乘脾胃亏虚,当心连两肋而痛者。又有
伤寒发热而两肋痛者。左肋痛,气与火;右 肋痛,痰与食。
瘀血痛者,伤处必有红肿。若肥白色之人身发
寒热而兼肋痛者,多因
气虚; 黑瘦之人发寒热而痛者,大约
阴阳两亏,必日轻夜重,多怒
腰痛,此亦瘀血凝滞故也。
论验轻重伤诀
一看眼,凡
内伤积有
瘀血,
白睛必有红筋,筋多瘀血多,筋少瘀少。若
眼珠动运有神气 者,可治,否则难治。 二看手
指甲,以我手
大指押病者指甲上,一放开血色即还原者,可治。若
迟缓还原, 或乌色或紫色者不治。 三看阳道,不缩及有
小便者可治,否则难治。 四看
足指,与看手指甲同一法。 五看脚底,红色者易治,黄色难治,
五色全犯者不治。 六看脉息,若
胃气和平者易治,
六脉浮数兼有
外感也,难治。六脉微绝,胃气将尽者, 不治。
论用药要诀
凡治
跌打损伤重症,不可匆忙下药,若
患者不能开口,先将
乌梅嚼烂擦其
牙龈,或将皂 角末 吹入鼻中得喷嚏,口即开,随用
韭菜根捣汁炖热,和童便服之,不下咽者难治。若纳下,即 同
瘀血吐出,视其伤之
轻重,先服
夺命神丹,随服
疏风理气汤,外敷吊伤丹。若
小便不通, 用火
灸法或
熏洗法。如破碎伤,用封药护之,次服
接骨紫金丹。若
腹痛者宜行,行后审症轻 重,根据方加减可也。 凡人被打,七日之内血气未曾
积聚,只宜发散活血。十四日之内瘀血积胸,其势将归大 肠,故肚内作痛,宜用行药。 凡人初打必有
气郁,或受
风寒,恐血气攻心,宜服
护心丹。 凡人看
指甲,先看
中指甲,黑色者伤重,脚指甲黑色者亦重。眼内有红筋,或
眼白珠赤 色者亦凶,
面黑者大凶,
睾丸(即
外肾子)上升者更凶,脚底黄色者亦凶。 凡人被
打伤重,不能运动,用
推法。以二人挽起其头四五次,即吐出涎沫苏醒。如不吐 ,以
牙皂末五分煮酒调灌,得吐即醒。牙紧不开,用乌梅擦牙法。 凡人受打,拳向上者其气顺,平打者其气塞,倒插者其
气逆,逆则
血瘀,故倒插伤尤难 治也。 凡人受打自觉伤重,医药不及,将童
便乘热饮二三匙,或以生
地龙五、七条,洗净捣烂 ,热酒
冲服,渣敷伤处,
然后急医,方保无虞。 凡不肖医生遇伤症,先用劫药,将生
半夏、
草乌入口,即头浮
面肿眼肿,寒颤切牙,不 必
惊骇,过三时自平复。为医者当救人为急务。 凡用
引经之药,上部用
川芎,手用
桂枝,头用
白芷,胸腹用
白芍,脐下用
黄柏,左肋 用青 皮,右肋用
枳壳,腰用
杜仲,下部用
牛膝,足用
木瓜,身用
羌活,
当归。不论跌打各伤,须 要用看附。 伤肝部者,
面色青兼紫红色,眼赤
发热,主七日死,先服
流伤饮,次服
小续命汤,后服
中和丸。 伤心口者,
面青气短吐血,呼吸大痛,身体不能动者,主七日死,先服流伤饮,次续命 汤,后服中和丸。
伤食肚者,
心下作
阵痛,身发热,腹高浮如鼓皮,
气促,饮食不进,眼闭口鼻面黑,主 七日死,先服
大续命汤,次服中和丸,倒插伤者不治。 伤两肾者,两耳即聋,
额角黑色浮光,常如哭状,主半月死,先服生血饮,次服流伤饮 ,后服中和丸。 伤
小腹者,面肿气急或时作痛,口
吐酸水,主三日死,先服
续命汤,后服中和丸。 伤大肚者,粪
后血急而又涩,
面赤气滞,主半月死,先服流伤饮,次服续命汤,后服中 和丸。 伤
膀胱者,
小便痛涩,不时有尿膨胀,发热,主五日死,先服续命汤,次服
行气活血汤 。
伤阴囊
阴户者,血从小便出,主三日死,先服护心
养元汤,次服大续命汤。 伤胸背者,
面白肉瘦,食少,发热
咳嗽,主半月死,先服
流气饮,次服中和丸。
伤气海者,
气喘大痛身瘦,夜多
盗汗,食少肿痛不宁,主一月内死,先服流伤饮,次服 中和丸。
伤血海者,血妄行,口常吐出,胸前板住作痛,先服活气汤,次服流伤饮,再服
药酒, 若不取效,主一月内定死。 伤两肋者,气喘大痛,睡下如刀刺,面白
气虚,先服活血
顺气汤,次服续命汤,主三日 死。
论各伤主方
伤
章门者用
当归红花饮。
伤血海者用
血竭煎。
伤气海者用
木香饮。
伤中脘者用
麻黄饮。 伤中 会者用
乳香饮。
伤风门者用
五加皮饮。伤
丹田者用
十大功劳饮。伤
肺底者
香附饮或五加皮饮 。伤
后胁者用
象胆煎。伤腰者用
杜仲饮。
打伤扑心者用九龙饮。伤头者用
羌活饮。伤手者用
桂枝饮。伤
囟门者及两
太阳服麻芎丸(眼伤亦可服之)。伤
鼻梁及
结喉用
紫金丹服之。伤两耳 必晕闷,与下伤胸同一
治法。伤胸前
横骨下三节必
吐血或咯红痰,服紫金丹童便浸煎,横骨 下 服
胜金丹收功。伤
心坎下必
口噤心闷,
行动不得,服
夺命丹。伤心坎下至
小腹,先服猛蝇散 ,再用行药。伤
膀胱小腹,用灸脐散通之,再服
行气活血药。脑后伤破服紫金丹、麻芎丸。 阴 囊碎破先用封药,再用青鹑绒毛封之,又用桑皮线缝之,再服麻芎丸。伤左乳必发咳,先服 紫金丹,次服
胜金丸,再服
六味地黄丸,方中加
止咳药。伤右
乳发呃,先用夺命丹三服,次 服猛蝇散,服之后用活血
理气之药。伤前胸后背用
桔梗、
青皮为引,服活血理气之剂。伤手 用落得打草煎汤浸洗,服
桂枝汤饮。伤腿用
两头尖膏,再服活血
补血药。伤腰背用
麸炒熨, 再服
煎剂。若
腰痛用
补骨脂、
杜仲、
凤凰衣三味为末,切开
猪腰子,入药在内扎好,加青盐 、陈酒煮食。伤
海底穴必因脚踢其
气上冲,觉耳内一声响,即必晕绝倒地,先服
护心散,再 服活血药,若便结用脐
熨法。伤
尾闾穴(在
尻骨尽处),服
车前子末七分,米汤下,再以麸皮 、葱姜糟同
热熨之,再服活血之药。伤膀胱肚腹,服紫金丹,次服行血活血药加
茵陈。如治 缓则成黄痛。伤颤门必口噤,目反张,在七日内服夺命丹,七日外用煎剂下之。若伤在上部 ,忌用行药,先服紫金丹赶下
瘀血,再服行药。伤血海者,久而成血癖,治法以水拌面,搓 作长条,四围安定,中放
朴硝或
芒硝,以纸三四层盖之,外将脚带捆定,将炭火烧红入熨斗 内熨之,闻腹中有响声,血癖已消,再服活血补血之药。伤气门者,气必塞,目反口噤身僵 ,过不得三时,救迟其
气下降,撒屁则无救矣。此时不可慌张乱治,急以我耳傍其口,听候 其气息,如无气者必伤于倒插,须揪其发伏我
膝上,轻敲其背,若
得气从口出则醒。或
气门 左右受打皆致闷晕,俱不可用表散,左服药紫金丹,右服
夺命汤丹,至三日上必
发热,仍服 表汗药去风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