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由于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而导致的消化道疾病日益增加,尤其是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是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中医理论上机械地翻旧典,治疗盲目套用老方,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进一步的认识;而西医对胆汁反流性胃炎似乎热情不大,远不如对胃溃疡的重视,你如果找西医看胆汁反流性胃炎,即使你明确地告诉医生我得的是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做过胃镜确诊的,奇怪的是大部分医生仍然给你开一些如雷尼替丁、甲氰咪胍等治疗胃溃疡的药,对你所说的话充耳不闻。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表现是口苦饱胀,消谷善饥,右肋下疼痛,容易误诊为胆囊炎和肠炎,必须做胃镜以确诊。此病如不加以重视,并进行有效的治疗,人会日渐消瘦,逐渐的胃肠道也变得疼痛,会得缺铁性贫血。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表现,那就是烧,没日没夜地烧,对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在治疗方面,中医有很多方剂,比如化肝煎、左经丸、蒿芩清胆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石汤等,都是基于”六腑以通为补”的理论。但常用的主要以温胆汤为主,效果并不好,否则新版的《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也不会把胆瘅一节给删了。西医的治疗以促进胃动力为主,胃粘膜保护为辅,比如胃复安、吗丁啉、莫沙必利、西沙必利,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思密达等。其中只有莫沙必利效果要好一些,但也不过是延缓病情的发展,至于胃粘膜保护剂根本不需要,反而会阻碍胃动力。
那么到底该如何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呢?其实也不难,中医是治证的,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证有很多种,大部分胆汁返流性胃炎所表现出来的证是气郁化火,胆火胃逆,所以治疗以理气通降,清胆和胃为主,同样的理论,为何温胆汤效果就不好呢?关键在于方药上,方药的不同,疗效相差极大。温胆汤方药太燥,燥则化火,所以反而助火为虐,加重病情;至于柴胡疏肝散,除了偏燥以外,其中柴胡升提,甘草守中,阻滞胃气,白芍解痉,阻碍胃肠动力,都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相悖。下面给大家介绍一首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好方剂。
方名:芦根和胃饮。
组成:竹茹 10克,芦根 30克,麦冬 10克,石斛 10克,枳壳 6克,佛手 6克,川楝子 10克,茯苓 10克,六曲 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煎服。
功效:清胆和胃,理气通降。对属于气郁化火证的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这也是中医的异病同治。
方解:竹茹、芦根甘寒清热和胃而不苦燥,麦冬、石斛养润胃阴而不腻,枳壳、佛手理气而不燥,川楝子清肝胆热且降逆,茯苓、六曲健脾助胃肠运化。此方皆轻清流畅之品,味清淡不苦,服后有肠鸣下气之感,疗效明显。本方配伍合理,无需加减。
注:需要指出的是此方虽然无黄连、半夏、大黄、香附之类的猛药,但依然不可久服,中病即止,所谓过犹不及。依笔者经验,至多15剂左右,服多了还是会伤阴的。如果出现了伤阴化燥,可以用一贯煎养阴去燥。
最后”三分治疗,七分调养。”任何病都是如此,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常吃一些粥类,比如糯米粥、小米粥,养胃易消化。增加营养方面还是牛肉效果明显,这是笔者的经验。至于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保持心情愉快,这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所以说各方面积极配合起来,才有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