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慢性胃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炎(gastrit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炎其病理改变亦不同,通常包括三个过程即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急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又可分为单纯性、糜烂出血性、腐蚀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各型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病因
(1)生物因素 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2)免疫因素 部分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壁细胞抗体。
(3)物理因素 如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浓茶、浓咖啡、烈酒,辛辣刺激食物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引起慢性胃炎。
(4)化学因素 吸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同时使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
(5)其他 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
慢性胃炎
不同类型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但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轻重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常不一致。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1)上腹痛或不适 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或不适感。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上腹胀和早饱 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尤其是餐后有明显的饱胀感。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早饱是指有明显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就有饱感,进食量明显减少。
(3)嗳气、反酸、恶心 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反酸是由于胃酸分泌增多所致。
(4)其他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消瘦、舌炎、腹泻;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伴有贫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慢性胃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慢性胃炎颗粒,包括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进一步的,慢性胃炎颗粒包括吴茱萸5-12克,人参5-12克,生姜12-20克,大枣4-8克。
进一步的,慢性胃炎颗粒包括吴茱萸9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克。
另一方面,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 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
(3) 取辅料和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将颗粒干燥后整粒即得。
进一步的,步骤(2)中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
进一步的,步骤(2)中浓缩得到稠膏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
进一步的,步骤(3)中辅料包括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
进一步的,步骤(3)中以质量比计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
进一步的,步骤(3)中干燥温度为50-60℃。
进一步的,步骤(2)中加入乙醇至含醇量在50-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慢性胃炎颗粒,采用常见中药材为原料,配方科学,采用颗粒剂的剂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药物到达病所迅速、显著提高了疗效,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取吴茱萸9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克,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实施例2
(1)取包括吴茱萸10克,人参9克,生姜15克,大枣5克,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实施例3
(1)取包括吴茱萸10克,人参10克,生姜18克,大枣6克,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至含醇量在50-60%,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的稠膏;
(3)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和稠膏(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混合均匀后制粒,50-60℃干燥颗粒后整粒即得。
本发明的慢性胃炎颗粒,采用常见中药材为原料,配方科学,采用颗粒剂的剂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药物到达病所迅速、显著提高了疗效,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慢性胃炎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吴茱萸5-12克,人参5-12克,生姜12-20克,大枣4-8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吴茱萸9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克。
4.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加药材总量的6倍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取过滤后的药渣再加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弃去药渣,合并两次滤液;
2)将合并后的所述滤液浓缩,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乙醇,边加边搅拌,放置12小时,过滤,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得到稠膏;
3)取辅料和所述稠膏,混合均匀后制粒,将颗粒干燥后整粒即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合并后的所述滤液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10-1.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浓缩得到稠膏在70-80℃的相对密度为1.25-1.3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辅料包括甘露醇和微晶纤维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以质量比计稠膏:甘露醇:微晶纤维素=1:0.3:0.1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干燥温度为50-6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慢性胃炎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加入乙醇至含醇量在50-60%。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胃炎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慢性胃炎颗粒包括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本发明的慢性胃炎颗粒,采用常见中药材为原料,配方科学,采用颗粒剂的剂型,分散度大,吸收快,药物到达病所迅速、显著提高了疗效,标本兼治,临床应用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雷林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弘泰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文档号码:201711322783
技术研发日:2017.12.12
技术公布日: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