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是发生于颈面部的肿块性疾患的总称,因在颈绕喉而生,状如核而得名。其特点是:颈面部漫肿或结块,随吞咽而上下活动,逐渐增大,缠绵难消,然亦始终不溃破。本病以高原地带及山区多见,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甲状腺一类疾病。临床有气瘿(地方性和散发性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肉瘿(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石瘿(甲状腺癌)血瘿、筋瘿之分。
方复方甲板汤
【组成】生地、鳖甲、龟板各20g,龙骨、牡蛎各25g,蛤壳12g,石决明、珍珠壳各30g,麦冬10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甲状腺囊肿。
【出处】新中医
藻药散
【组成】海藻(酒洗)30g,黄药子60g
【制用法】共为末,以舌时时舔,以津咽下,消三分之二止药。
【功效】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断厚味,戒酒色。
【出处】《中医外科学》
消瘿汤
【组成】丹参、海藻、煅牡蛎、黄药子各30g,玄参、象贝母、僵蚕各12g,路路通15g,莪术、青皮、郁金各10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甲状腺腺瘤。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黄药液
【组成】黄药子60g
【制用法】将黄药子浸泡于500毫升的酒中,待药出味,每次服5毫升,每日2次。
【功效】气瘿。
【出处】《斗门方》
带糖饮
【组成】生海带200g,白糖200g,
【制用法】将生海带洗净,泡开切丝,与白糖搅拌均匀即可食。
【功效】瘿病。
【出处】《中国秘方全书》
消瘿丸
【组成】昆布150g,海藻150g,海螵蛸150g,夏枯草150g
【制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服1丸,每日服次,3个月为1疗程。
【功效】单纯性甲状腺肿。
【出处】《百病良方》(三)
消瘿汤
【组成】当归、白芍、贝母、柴胡各10g,昆布、海藻、夏枯草、三棱各12g,海浮石20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甲状腺癌。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复方海贝汤
【组成】海藻、川贝母各9g,海带12g,法半夏4.5g,蛤粉4.5g,青皮4.5g,陈皮6g,昆布6g,青木香4.5g,夏枯草6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或研细末制成丸药亦可,是可按比例增加。
【功效】甲状腺肿。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甜品。孕妇禁服。
【出处】《祖传秘方大全》
昆海饮
【组成】海藻15~30g,昆布15~30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制成丸剂服用亦可。
【功效】气瘿。
【出处】《中医外学科》
贝牡海藻散
【组成】浙贝母、海藻、牡蛎各12g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日服2次。饭前服,白酒1盅送下。
【功效】甲状腺肿大。
【出处】《祖传秘方大全》
黄药饮
【组成】黄药子9~15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气瘿。
【出处】《中医外科学》
二甲亢
【组成】黄芪30g,党参20g,鳖甲15g,龟板12g,首乌12g,生地12g,白芍12g,淮山药12g,夏枯草30g,制香附12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甲亢伴甲状腺肿大。
【出处】《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
消瘿汤
【组成】玄参、海浮石各12g,海藻、昆布、土贝母、天葵子各10g,当归6g,川芎6g,乌药6g,八月扎9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分服
【功效】良性甲状腺腺瘤。
【出处】《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
甲瘤丸
【组成】夏枯草、全当归、珍珠母、生牡蛎各30g,昆布、丹参各10g
【制用法】上药研细末,加蜜制丸,每丸重9g。每日服2次,每次1丸,3个月为1疗程。
【功效】甲状腺良性结节。
【出处】中医杂志
五倍子膏
【组成】五倍子不拘多少
【制用法】放人砂锅内炒黄,冷后研末,每晚睡前用米醋调成膏状敷于患处,次晨洗去,7次为1疗程
【功效】甲状腺肿。
【出处】四川中医
消瘿散
【组成】象贝、煅牡蛎、广郁金、海藻各等分
【制用法】焙干研末,每次3g,每日2次黄酒送服。
【功效】地方性甲状腺肿。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化瘿汤
【组成】猫爪草30g,石上柏20g,三棱、莪术、丹参、浙贝母牡蛎各15g、风粟壳、夏枯草各20g,甘草10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甲状腺囊肿。
【出处】《广州中医学院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选编》
消瘿软坚汤
【组成】海藻30g,夏枯草15g,白芥子6g,白术、王不留行、苍术、猪苓、茯苓、赤小豆各12g,丹皮、艾叶、椒目各9g,泽泻、射干、七叶一枝花各15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甲状腺腺瘤。
【出处】上海中医杂志
海瘿柴香汤
【组成】海藻12g,昆布、香附、郁金各12g,柴胡、连翘、淅贝、鳖甲各10g,牡蛎、夏枯草、半枝莲各30g,玄参15g,瓦楞子20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甲状腺肿。
【出处】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