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
2020-03-21 07:04:24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
作者:徐苏苏1,张小琴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单兆伟教授,全国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脾胃病专家,师承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从医50余年,尤其善于治疗脾胃病。单兆伟教授对于慢性泄泻的诊治经验颇丰,见解独特,现将单教授辨治慢性泄泻的经验做一总结,分析其处方思路及辨治特色,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慢性泄泻相关论述文献甚多,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提出“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1]。程国彭《医学心悟·泄泻》云:“湿多成五泻,泻之属湿也,明矣。”[2]故慢性泄泻以湿邪为患,脾虚湿盛,小肠受盛化物、大肠传导之功失常,清浊不分,相夹而下,发为泄泻。慢性泄泻与肝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若肝气疏泄不畅,肝气乘脾,则出现肠鸣泄泻之候。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虚日久,必波及肾,肾主水液功能失司致慢性泄泻。然病机亦有转化,如湿邪久蕴肠腑,容易郁而化热,加之饮食不洁、生活不规律,演变成脾虚湿热型泄泻,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故患者临床上常有大便不成形、黏腻不爽、夹有黏液及不消化食物残渣、口干苦明显、苔黄腻等脾虚湿热之象。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所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下为飨泄”[3]。脾虚失运,可生积滞,临床常见便前腹痛、泻后痛减、纳食不香、嗳腐吞酸、脘腹痞胀不适、舌苔厚腻等一派食积之象。慢性泄泻日久不愈,久病入络,气虚血滞,则生瘀血,瘀阻中焦,困厄脾胃,脾不升清,则生泄泻,伴见腹痛、舌暗、舌下脉络曲张、脉涩或细涩等瘀血之象[4]。故食积、湿热、血瘀为本病主要兼证。
2 辨证论治
2.1 从脾论治
健运脾气,温补脾阳,调理脾阴。慢性泄泻脾虚为本,故先从脾论治,脾虚可进一步辨证,有脾气虚、阳虚、阴虚之别。脾气虚证,症见大便时溏时泄,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则泄,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治以健脾化湿,常用方为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单教授乃孟河医派传人,主张斡旋气机升降,倡导补脾以健运为本,益气以健脾为先。单教授认为纯补则滋腻碍脾不可取也,中焦壅滞胀满,久则致脾胃之气机不畅,故重视运脾。
脾主运化之功恢复,则湿邪可化。正所谓中虚不壅补,重在运与升,补而兼通,补而不壅,通而不耗,此乃孟河医派治脾胃病之特色。脾虚日久发展为脾阳虚证,症见大便溏泄、肠中漉漉有声、畏寒喜暖、小腹冷痛、手足冷,治以温中健脾,方选理中汤加减。李中梓在应用理中汤类治疗慢性泄泻时多用干姜[5],然而单教授更喜用炮姜,炮姜即干姜炭,也叫炮干姜,其性守而不走,可燥脾胃之寒湿,温脾阳、收敛止泻之功较干姜更强,少用或不用附子等大热之品。单教授在临床上常指导我们脾阴虚证在泄泻病中并不少见,久泻之人既往治疗往往长期服用辛温燥湿之剂,且久泻之人存在阴液的耗损,伤脾胃之阴。脾阴虚证,症见大便时干时溏、泻势不重、口唇干燥、欲饮、纳谷不香、舌红少津、脉细,甚则舌质红绛光剥等阴虚之象,故应治以补脾阴,使补而不涩、化而不燥,益气兼养阴,使阴津得复,脾之阴阳互根化生,运化正常则泄泻易向愈[6]。若临证不辨证,脾阴虚证仍用健脾燥湿温补之品,劫伤阴液,反而加重阴伤。单教授善用参苓白术散或慎柔养真汤化裁,宜用甘平微温之品,如太子参、炒山药、炒白扁豆、莲子肉、生麦芽等甘淡悦脾之品[7]。其中炒山药肺脾肾同补,为必用之品;莲子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以达到“脾阴足则诸邪息”之目的。
2.2 从肝论治
扶土抑木,疏肝健脾,调和肝脾。肝主疏泄,有助于调节脾胃气机。若肝气郁滞,疏泄不畅,肝气乘脾,则出现肠鸣泄泻之候。反之,脾虚失运亦会引起肝之疏泄,出现“土壅木郁”之证。故临床上肝脾不调分土虚木侮和木横克土两个证型。土虚木侮,重点在土虚,以脾虚为主,临床上见大便溏泻,腹痛即泻,泻后痛缓,胁肋部隐痛、善太息等。治以健脾为主,疏肝为辅,常用参苓白术散加疏肝理气之品,如炒白芍、玫瑰花、佛手。木横克土则是由于情志不佳,肝气蕴结,木旺乘土,情绪紧张时易泄泻,重点在肝旺,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健脾,常用痛泻要方或柴胡疏肝散加减。其中小剂量醋柴胡配炒白芍、炒白芍配炒白术是单教授常用的药对,取疏肝补脾同治之意[8]。柴胡醋炒入肝经,小剂量起到疏肝理气,又不伤肝阴。《滇南本草》曰:“炒白芍酸寒柔润,酸性收敛,可敛肝之液,收肝之气,炒白术健脾助运,两者相配,可于土中泻木。”[9]不论土虚木侮抑或木横克土,单教授均喜用炒白术以助脾之健运以促生化之源。本证型常常与情绪相关,故单教授在遣方用药上常兼顾情绪及睡眠问题,喜用合欢花配百合,夜交藤配酸枣仁、煅龙牡等。面对情绪不佳的病人,予以心理疏导、指导饮食,鼓励病人心情宜愉悦,解除焦虑,从而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广告
纸巾盒客厅多功能桌面遥控器收纳盒子欧式创意皮革茶几餐巾抽纸盒 带3收纳-白色编织纹
2.3 从肾论治
温阳止泻,收敛固脱。慢性泄泻与肾同样密切相关,脾虚日久影响及肾,肾虚则蒸化失司,水液不归正化,反之亦可影响脾脏运化之功[10]。肾虚泄泻患者常常黎明之时腹痛则泻,下利清谷,滑脱不尽,平素怕冷、腰酸耳鸣、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等一派阳虚之象,治以补火生土、温肾暖脾。单教授常用四神丸加附子、肉桂,或附子理中汤加仙灵脾、仙茅佐以温补命门之火。肾阳充足,肾气不亏,则可以资助脾阳,健脾以止泻,且肾气充足,膀胧气化功能正常,利水以止泻[11]。对于泄泻已久,滑脱不禁,泻次频多,脱肛者,可用收敛固涩止泻法,方选真人养脏汤、桃花汤等固涩剂。单教授喜用小剂量石榴皮、乌梅、罂粟壳等收涩之品以止泻,其中石榴皮不仅能收涩止泻,其对肠道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罂粟壳用量在3~5 g,中病即止,连用不可超过2周,以防成瘾。传统认为固涩法不宜轻率使用,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闭门留寇。然而单教授认为,此时泄泻不止,正气已虚,若单用苦温燥湿之品,则更伤人体正气,病体难复,故酌情配用芳香化湿之品祛邪,如石菖蒲,每每能收到良效。
3 用药特色
3.1 善用风药,升阳止泻
慢性泄泻的发生与气机升降失常密切相关,脾虚生湿,湿性属阴,湿浊进一步阻遏阳气。风药以升浮、发散为特点,轻灵善动,走而不守,可提升中气以除湿,振奋肠道,促进气机流转,适合中焦脾胃湿浊中阻、脾阳不升、脾气下陷之慢性泄泻。其气味芳香上行,质多轻清主升,能举下陷之清阳。风药亦宜作引经之用,与健脾之类的补益药配伍,直达病所。单教授常在健脾化湿方中加入1~2味风药,仿李东垣升阳益胃汤之意,如荷叶、葛根、防风、升麻等药以助脾升[12]。荷叶有引清阳之气上升阳道之功,配合其他健脾化湿之药而达到升清阳、健脾胃,祛湿而不伤阴、清热而不寒凉之功[13]。葛根味甘,鼓舞胃气上行,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防风可通行脾胃二经,炒用为佳,偏于疏风解表,症见腹痛肠鸣者更为适用;升麻偏升提,引甘温之药上升,故有肛门坠胀感、大便不尽感常常配黄芪用之,取补中益气汤之义。慢性泄泻用风药一方面胜湿止泻,另一方面升引下陷之清气。
3.2 寒热错杂,温清并用
慢性泄泻多虚,然其病因复杂,病程较久,往往在病程中寒热错杂。单教授认为慢性泄泻既存在正虚之象,亦有邪滞一面,正虚当补当健,邪滞宜清宜化。温以治本,清以除标。单教授临证之时见脾胃气虚用健脾益气之参术苓枣草等偏温之属,见脾肾阳虚之泄泻用温中散寒之炮姜、肉豆蔻之属。若泄泻日久,蕴而化热,或饮食不洁喜食肥甘厚味或熬夜伤阴,或素体阳虚,复感湿热之邪等等,虚中夹实,寒热错杂,互相矛盾的证候群,如既有受凉后腹泻,有里急后重、大便夹有黏液、口干苦、舌苔偏黄腻等湿热之象,此时应温清并用。若单纯以温补,往往加重湿热。若纯用清利,则湿热未复而阳气愈亏。单教授常用理中汤或参苓白术散合香连丸(木香、黄连)以温清并用。木香辛温,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两者合用,清化湿热,理气止泻。古方香连丸中黄连、木香用量比为4∶1,然单教授喜用剂量黄连2 g、煨木香5 g。单教授认为古方中黄连炮制有所不同,用吴茱萸炒,去吴茱萸不用,取其能利大肠壅气,苦寒败胃大减,意在以清热燥湿为主。然临床实际应用中炮制方法达不到要求,故用小剂量黄连清肠道湿热,以避败胃之嫌。除香连丸外,大便黏液较多时单教授还喜用马齿苋配仙鹤草,取其清热祛湿,修复肠道黏膜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马齿苋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等,其中马齿苋黄酮类和马齿苋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葡菌和痢疾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14]。仙鹤草能燥湿,入大肠经,除大肠湿热[15]。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