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仙姑的养颜秘药——孙仙少女膏
周思成
孙不二(1119~1182)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她是南宋道教全真道清净派的创始人,著有《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孙不二元君法语》等道学专著。孙不二的道学修养很高,曾被元世祖、元武宗分别赐以“真人”、“元君”的封号。据说,孙不二在拜王重阳为师后,为了修习道法而在洛阳凤仙姑洞附近乞食度日,终日垢面蓬头,形容枯槁,“以秽污而远世魔”。但是,每当她用一种秘药洗面后,便可恢复青春的容颜,“旬日容如少女”。因此,洛阳居民都称她是孙仙姑。据明代的《鲁府禁方》记载,孙不二使用的这则秘方就是“孙仙少女膏”。
孙仙少女膏的制用法是:取黄柏皮、土瓜根各20克,大枣7枚。将上述药物一起研成极细末,用适量的蜂蜜调成药膏即成,可每日早晨起床后取少许的此药膏化入温水中洗面。
在此方中,黄柏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水煎剂对多种细菌、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土瓜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清痈、“去颜面热毒疮疖”的功效。《肘后方》中说,土瓜根“可治面上痱磊,令面上光润,服百日光华射人,夫妻不相识”。大枣具有补气血、生津液、滋润皮肤的功效。用上述诸药制成的孙仙少女膏,具有延缓皮肤衰老、去除皱纹的功效,可有效治疗颜面疱皯(gǎn)、痤疮等疾病。常用此方洗面,可令面部皮肤光滑洁净。常用其洗澡,则可取得营养滋润肌肤、防治皮肤病的效果。
《鲁府禁方》是明朝名医龚廷贤在鲁王朱三畏的指示下编撰的王家秘方集。朱三畏酷爱收集天下奇方,他在为《鲁府禁方》写的序言中说:“频年以来,博集奇方,殆今数载,续以成帙。行袭珍藏,世不多有”。《鲁府禁方》荟集了无数的秘方秘术,其内容涵盖内、外、妇、儿诸科疗法、美容方法及食疗方法,从内服方药到外用方药无不集备。(2013年3月1日 《求医问药》 2013年第3期)
茯苓霜——红楼女儿养颜秘方
董静
古人因看到茯苓长在老松树的根上,便以为它是松树精华所化生的神奇之物,称它为茯灵(茯苓)、茯神或松腴。晋朝葛洪在《神仙传》中就有“老松精气化为茯苓”的说法。其实,茯苓是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茯苓长在20~30厘米的地下,菌核呈球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为了入药方便,人们为茯苓的每个部位都起了相应的名字:外表被覆的一层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断面靠外淡红色疏松的一层叫赤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称白茯苓。还有些茯苓中间有一道松根穿过,靠近树根的部分称茯神,中间的树根则叫它茯神木。
白茯苓可健脾,对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作用。白茯苓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后世的许多补气益脾的方剂都依此方而来。赤茯苓和茯苓皮能利尿消肿,可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眩晕心悸等症,多与白术、猪苓、泽泻、桂枝配伍,称五苓散,是中医治疗各种水肿的基本方剂。茯神有扶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失眠多梦、虚烦易惊、健忘等症的病人,可选用以茯神、人参、当归、龙眼肉等配制的归脾汤(丸)治疗。茯神木则能舒筋活络。
茯苓历来还被当作珍贵的滋补食品。据说慈禧在晚年就喜食一种叫茯苓夹饼的小点心。《红楼梦》第60回中还详细介绍了茯苓霜(碾碎的白茯苓末)的服法:“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盅,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即用人奶、牛奶或滚开水将茯苓霜冲化、调匀,于每日晨起吃上一盅(净含量约20克),对人十分滋补。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极易吸收的多糖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久病、体弱、老年人均有帮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促进癌症患者化疗、手术后的康复。(《当代健康报》 200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