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姝 李翊 张志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原发性失眠是指在长时间内(大于1个月)的睡眠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并导致白天正常功能受到影响的主观体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难以维持、容易早醒,并排除由精神障碍、身体疾病、药物、饮酒等引起的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的患者通常在白天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思维混乱;失眠伴随的焦虑、抑郁情绪可增强患者对外界应激的反应性,诱发心理疾病,甚至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医药治疗失眠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中医理论认为恢复正常的睡眠必须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2014年2月至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生成随机序列,按1∶1的比例将就诊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9~66岁,平均44.07±5.31岁;病程2个月~13年,平均3.12±2.49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5~61岁,平均41.76±5.54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3.25±2.5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入组年龄、发病病程各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精神与行为障碍国际分类(ICD-10)及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Ⅱ)标准制定,主诉为睡眠紊乱,包括难以入睡,睡后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梦、醒后不适、白天困倦等,每周至少发生3次且持续1个月以上,并排除外源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的患者。
排除标准 继发性失眠患者;严重心、肺、肾、脑、血液系统功能异常和精神病患者;近3个月服用过镇静安眠药或接受过中医药治疗者;不配合治疗方案的患者;孕期或哺乳期患者;不能独立完成评定表填写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处方:柴胡15g,党参、黄芩、磁石(先煎)、桂枝、法半夏、生姜各10g,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酸枣仁各30g,茯神15g,夜交藤20g,大黄5g,大枣3枚。每日1剂,冷水浸泡1h,水煎2次过滤出药汁约5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30min温服。对照组:口服甜梦胶囊,主要成分:刺五加、熟地黄、党参、黄芪、黄精、蚕蛾、淫羊藿、法半夏、桑椹、砂仁、枸杞、山楂、陈皮、茯苓、泽泻、马钱子、山药;规格为0.4g/粒,1次3粒,1d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
疗效标准 ①一般疗效判定:参考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制定为。治愈:每晚的睡眠时间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大于6h,白天的不适、困倦感觉消失;显效:每晚的睡眠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增加到4h,白天的不适、困倦感觉消失;有效:每晚的睡眠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增加到2h, 白天的不适、困倦感觉减轻或仍然存在;无效:治疗前后的睡眠时间、质量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②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PSQI 对7个项目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总分21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睡眠质量越差。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包括14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总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④随访1个月后失眠复发率;⑤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正态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PSQI评分比较 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0.05);治疗组PSQI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治疗组睡眠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HA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评分均较高,治疗后两组的HAM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焦虑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复发率 1个月后电话随访,治疗组13例痊愈中有3例复发,睡眠时间均恢复到治疗前状态,复发率23.07%;对照组9例痊愈中有3例复发,睡眠时间亦均回复到治疗前状态,复发率33.3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从古到今很多医家学者在中医阴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和治疗本病。《灵枢·邪客》云:“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后世医家总结言:“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意思是阳不入于里与阴合,则会阴阳不交,从而导致失眠。因此在治疗失眠时,重点就应调和阴阳;只要阴阳能够交合,病症则自去。本试验治疗组口服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首载于仲景《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为伤寒误下而设,治疗邪犯少阳,表里俱病之证。少阳为阴阳之枢机,邪犯少阳,当枢机不利,阴阳不调;此方的本质属柴胡类方,它是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恰能宣畅枢机,转邪外出,调和阴阳。由于铅丹具有毒性,本试验以磁石替代,同样能重镇安神。只要调和阴阳,使二者能交合,则神气自当复原,失眠随之亦去。
通过本次试验发现,原发性失眠患者PSQI、HAMA评分较高,说明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差,焦虑明显,失眠已经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损害,这可能与神经递质相关,神经递质的紊乱将导致大脑整体功能活动下降;而由于害怕失眠,患者在夜间容易出现焦虑,并随着病程的加长而更加严重。在本次试验中,随着服用汤药提高了睡眠质量后,患者焦虑的情况也随之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