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便秘中医药辨治与体会
朱秀梅
大连甘井子红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张仲景则把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便秘的病性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于实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和寒秘,治疗应以通下为主。老年人便秘有其不同的一面,老年人身体多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肠道失润,或真阴亏损,温煦无权,阴邪凝结,大肠液枯,无力行舟,均易致大便排畅困难,该证多属虚证,临床也有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张洁古首倡实秘与虚秘之别,所以临证不可一味地补虚,又不可猛进攻伐,应辨证论治施以治则。若便秘因糖尿病、结肠疾病等引起的,一定要治疗原发疾病。
现将老年人临床常见便秘治疗案例总结如下
案例1:刘某,女,67 岁,退休教师,2018 年3 月就诊,近3 个月大便排便不畅,有时无便意感,2~3d 一便,临厕努挣无力,久蹲难解且有便不净感觉,肛门下坠感,有时大便发散,伴有倦怠乏力,气短,胃脘满闷,偶有心慌,腰膝酸软,睡眠尚可,饮食尚可,舌淡,苔薄,脉沉虚无力。来此诊治前,经西医治疗外用过开塞露,口服芦荟胶囊、麻仁滋脾丸后,病情缓解,停药后,病情加重。经中医辨证诊断为气虚便秘,治疗以益气润肠通便,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黄芪30g、生白术15g、陈皮15g、党参20g、当归15g、升麻5g、火麻仁30g、柏子仁20g、寸云10g。1 剂/d,水煎300mL 早晚分服,服药1 周后,大便有便意感,大便通畅,但仍不成形,脾虚夹有湿邪,原方加炒薏米30g、炒扁豆30g,服药2 周后,病情已明显好转,后又因饮食不当出现胃脘满闷,舌苔略腻,原方加炒内金15g、莱菔子15g,服药2 周后痊愈。后嘱咐患者饮食调养,多食山药、扁豆之类食物,多顺时针摩腹,病情未复发。
案例2:王某,男,72 岁,退休工人,2018 年9 月就诊,近5个多月常有大便4~5 日一次,便干,有时呈硬球样,曾多次服药牛黄解毒片、番泻叶、芦荟胶囊,还外用开塞露,病情时好时坏,近1 周因多食辛辣刺激食物,病情加重,现患者头晕耳鸣,口干口渴,夜间加重,潮热汗出,腰膝酸软,心烦,睡眠欠佳,舌嫩红,脉细数,证属阴虚便秘,治以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方药元参30g、生地30g、麦冬15g、当归15g、生首乌30g、知母15g、麻子仁30g、白芍15g、木香10g、瓜蒌仁30g,日1 剂,水煎300mL 早晚分服,服药第5 天,病情缓解,大便不干结,后又复诊,服药两周大便畅通,1~2d 一便,后嘱咐患者多食清淡粗纤维食物,每天顺时针摩腹,年后电话随访,病情未复发。
案例3:张某,女,72 岁,退休工人,2018 年10 月来诊,近半年排便不畅,4~5d 一便,有时大便干结,来诊前也口服过泻下药,具体药名不详,近1 周又服过乳果糖,效果也不佳,现患者倦怠乏力,气短,动则尤甚,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多梦健忘,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两虚便秘,治以益气养血润肠通便,方药黄芪汤和润肠丸加减。黄芪30g、生白术15g、陈皮15g、当归15g、桃仁15g、生地30g、火麻仁30g,日一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服药1 周略有缓解,2~3d 一便,服药第2 周出现干咳咽痒,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原方加紫苑10g、牛蒡子10g,宣肺气通便,经原方加减治疗服药第7周,病情已明显好转,1~2d 一便,后经患者本人要求再巩固1个疗程,又开药1 周,今年2 月回访,病情未复发。
经临床诊治,根据症状,辨证论治加减,若患者因情绪波动,病情加重可于方中加郁金、甘松、百合,若伴有恶心可于方中加姜半夏、代赭石,若胃阴不足,可加石斛、麦冬,胃中冷,舌淡苔薄可加干姜、乌药,睡眠欠佳可加柏子仁、炒枣仁,若夹食积可加莱菔子、槟榔。总之临床辨证随证加减,但一定不要忘记舒肝,调畅气机,有利于气的推动作用,才使大便得以下行。通过临床治疗,患者排便通畅有规律,1 次/1~2d或2 次/d,便量正常。
中医药治疗老年便秘后也应注意预防调护,饮食调理,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勿过食辛辣厚味食物,并嘱咐病人每早按时如厕,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心情舒畅,也可多食易消化食物,促进胃肠功能改善。
临床近三年观察86 例患者,57 例痊愈,26 例病情好转,3 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96.5%,后经回访,有11 例患者因饮食不当,或其他原因,病情复发。
老年人因体制特殊性,临床便秘虚症多见,治疗应扶正固本,兼顾及气血津液,滋补脾肾,润肠通便,着眼于补养通,佐以舒肝,调畅气机,而不应盲目地用泄剂,用承气汤类处方。承气本为逐写,非为结粪而设《瘟疫论》。中医中药治疗便秘,尤其老年人便秘,相对单纯用泻下药比较,有治愈率高、复发少、副作用小的优点。便秘也可以见于其他病症中,治疗虽以通下为法,则可以补法、润法和通下法并用,效果显著。所以临床一定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依法遣药,方可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