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眩晕症知识 | 中医眩晕辨证
2020-04-06 10:01:53
眩晕症知识 | 中医眩晕辨证
中医眩晕辨证
眩是眼目昏花,晕是头脑旋转,二者同时并现,统称眩晕。《内经》中称为“眩冒”、“眩”,对其病机论述颇详。
眩晕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如心脾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肝肾阴精亏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跌仆所致头部损伤,瘀血阻滞等。这里仅选择急重常见的痰浊中阻所引发的眩晕加以论述。该证多因恣食肥甘或劳倦太过,七情过极等损及脾胃,健运失司,中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关于本证的针灸治疗,在《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中即有记载:“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后世医家,发挥颇多。宋?窦材曾记录针灸治疗重证眩晕一则:“一人头风发则旋晕,呕吐数日不食,余为针风府穴”,并配合药物而“永不发”(《扁鹊心书-卷上》)。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原因所致的眩晕如内耳性眩晕、脑性眩晕等,均归属于本证范畴。
【辨证分型】
(一)痰浊中阻
痰浊中阻,症见眩晕阵作,旋转不已,耳鸣耳闭,难于站立,动则晕甚,呕吐恶心,胸闷脘痞,甚则汗出,面色苍白,脉象弦滑,舌苔白腻。
(二)气血亏虚
眩晕时作,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兼见面色皝白,唇甲不华,气短懒言,神疲纳减,心悸失眠,脉细弱,舌淡。
【治疗】
(一)痰浊中阻
1.治则:化痰和中。
2.处方:风池、内关、合谷、丰隆。
3.方义:风池通于阳维,又为手足少阳之交会,能疏理三焦气机,通导清阳上升;内关通于阴经,为手厥阴之络,手厥阴与少阳相表里,故取之能利气降浊,和胃止呕;合谷为手阳明之原,取此乃宗“头面合谷收”之旨;加胃络丰隆,涤化痰浊。
4.治法:风池针法同前,与内关均用平补平泻法;合谷、丰隆施泻法。
(二)气血亏虚
1.治则:补益气血。
2.处方: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
3.方义:本型由气血不足脑失所养引起,脾胃为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胃俞以健运脾胃,化生精血,以资化源。足三里、三阴交可增强调补脾胃之功。百会位于巅顶,可升提气血,充益髓海,脑髓得养则眩晕自止。
4.治法:百会用悬灸法,余穴用针刺补法。
【古方辑录】
《针灸大全》:阴厥头晕,及头目昏沉:大敦二穴,肝俞二穴,百会一穴。
《通玄指要赋》: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杨敬斋针灸全书 下卷》:头眩、眼目生花:神庭、上星、风池、肺俞、合谷。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