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西湖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与教学50年,主编并出版了《内科辨病专方治疗学》、《肿瘤综合治疗手册》、《男科辨病专方治疗学》等19部专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万分有幸伺诊于侧,深受启迪。现将其运用辨病、辨证、辨体三维一体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的经验简介如下。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血管反应性、瘙痒性的过敏性疾病。临床以皮肤出现风团,瘙痒剧烈,发无定处,消退后不留痕迹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之瘾疹范围,核心病机为风邪致病。治疗原则遵“风邪客表,疏而散之;其在表者,汗而发之。”戴师认为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在主导(核心)病机的理论指导下。
由于疾病的病理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传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而证候则具有由疾病本身所决定的特异性、阶段性、动态演变性等基本特征。瘙痒性皮肤病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则表现出具有不同内涵或不同性质的证候类型,辨证论治是在专病专方(消风散)的基础上,对不同兼证进行随症加减治疗,做到(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方证相应。若风热偏胜而身热、口渴者在消风散的基础上加金银花、连翘、土茯苓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胜,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利湿热;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受患者体质影响,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其临床征候类型则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证”在整个疾病中具有时相性的特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病情的变化而时刻变化着。“证”常以体质为转变,体质是形成“证”的物质基础之一。患者的(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体质类型是辨证施治、立法处方的重要依据,故我们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指导临床用药。其一注意药物性味,一般来说,体质偏阳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体质偏阴者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素体气虚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注意用药剂量,一般来说体强而壮实者,剂量宜大;体瘦而弱者,剂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剂缓求之。
按:荨麻疹是一种以风闭块和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疹、瘾疹。该患者荨麻疹迁延日久,病程长,顽固难治,单用一方恐嫌药力不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合方若配伍得当往往可增强药力。故合三方加减而成。
有病始有证,而证必附于病,姜春华教授指出:“古人有专病、专方、专药,不要有唯证论观点。”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在主导(核心)病机的理论指导下,研究出专病专方。由于疾病在发展时间阶段上(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的不同和所受空间类型上的各异,又会有其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主要矛盾,亦即其主要或特殊病机即疾病的动态性,戴师认为据“辨体、辨证”化裁来“活化”专方,即通过方剂内药物的增损来使专方“活”化,以解决疾病动态性与专方静态性之间的矛盾,进而使专方与病证完全契合,建立起“专病专方”、“病证结合”、“病体结合”的诊疗模式,施治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