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合百合地黄汤治疗焦虑性失眠
作者 / 1褚雪菲 1刘道龙 2姜德友
1三亚市中医院老年病科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许红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焦虑状态在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多表现为失眠并伴有躯体的不适,具体症状为夜间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早醒,日间烦躁、乏力、头晕、头痛、多汗、胃痛、口干、口苦等。失眠是焦虑的前驱症状,是患者感觉最痛苦的表现,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笔者自2017年开始用四逆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制定。同时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主要因子进行焦虑状态的诊断。(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诊断,主证:不寐;次证:1)心烦;2)头晕;3)头痛;4)心悸;5)汗出;6)咽中异物感;7)恐惧感。舌淡暗,苔薄白,脉弦。1)~7)只要具备一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4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 1 辑制定(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1)临床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正常或者夜间睡眠时间> 6 h,睡眠质量好,醒后精神充沛而无疲劳感。2)显效:治疗后睡眠总时间数较治疗前增加≥3 h。3)有效:治疗后睡眠总时间数较前增加< 3 h。4)无效:睡眠的总时间数较治疗前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均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总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总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比较(± s,n = 3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对失眠病机的研究过程中认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七情不能调达。宋代陈无择认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情志失调是失眠最重要的原因。因焦虑性失眠患者多伴有惊恐、易怒、担忧的人格特点,故而肝气郁滞,郁久化火成为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正如《内经》中“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肝对人的情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实验研究中,刘珊珊采用电刺激法诱导大鼠失眠,利用脑电图的描记法观察服用四逆散后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四逆散可显著的延长失眠大鼠的总的睡眠时间(TST),并使觉醒时间(W)显著的减少,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四逆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治疗后总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及HAMA与治疗前比较,(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的HAMA评分与治疗1周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伴随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3.1%,2周后伴随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8.27%,2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依从性给予个体化治疗,无西药的依赖性及不良反应,在调整睡眠的同时,改善焦虑引起的伴随症状,配合心理疏导,可使患者的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