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枇杷叶30g,桑白皮20g,黄芩10g,甘草10g,白芷10g,辛夷10g,苍耳子10g,鱼腥草30g,桃仁10g,红花10g,三七参6g(冲服)],并合用西药林可霉素静脉点滴,改善局部炎症,治疗慢性鼻窦炎。结果 总有效率达90.9%。结论 本法具有宣肺清热、散结排脓、透窍止痛、抗菌消炎的作用,且疗程短、费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从2002年4月~2006年4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6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女59例,男2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2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头痛、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X线瓦氏位片提示有脓液的患者除外。
1.2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即多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弱或消失。X线瓦氏位片提示鼻窦炎。
1.3 治疗方法 西药均给予林可霉素2.4g加入生理盐水300ml,静脉点滴;中药给予《医宗金鉴》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30g,桑白皮20g,黄连10g,黄芩10g,甘草10g,白芷10g,辛夷10g,苍耳子10g,鱼腥草30g,桃仁10g,红花10g,三七参6g(冲),2周为1个疗程。儿童酌情减量。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鼻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其症状体征消失,或鼻窦X线片无异常;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腔检查见充血、黏膜肿胀等减轻,或鼻窦X线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86例经1个疗程治疗,其中治愈68例,占79.1%;好转10例,占11.6%;无效8例,占9.3%;总有效率为90.7%。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2003年4月6日初诊。主诉:鼻塞,右侧头痛,尤以早晨9点左右疼痛加重,下午缓解,反复发作6个月。口服“头孢氨苄胶囊”后症状略缓解。感冒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专科检查:鼻黏膜慢性充血,右侧上额窦压痛。X线瓦氏位片提示右侧上额窦炎。给予林可霉素2.4g加入生理盐水300ml,每日1次;中药给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30g,桑白皮20g,黄连10g,黄芩10g,甘草10g,鱼腥草30g,白芷10g,辛夷10g,苍耳子10g,桃仁10g,红花10g,三七参6g(冲服),蚤休30g,拳参20g,每日1剂,水煎服用。2周后病人症状全部消失。复查右侧上额窦压痛消失,X线瓦氏位片未见异常,随访2年未复发。
4 体会
慢性鼻窦炎属中医学“鼻渊”范畴。《素问·气厥论》篇云:“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这说明了鼻窦炎的特征。鼻渊之为病,乃是感受外邪,壅遏肺经,邪毒循经上犯鼻窍,灼津为涕则多脓涕,肺气不宣则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气血瘀阻则头痛。中药枇杷清肺饮清肺泄热,方中白芷、辛夷、苍耳子辛散通窍;鱼腥草清肺排脓;桃仁、红花、三七参活血止痛;配合西药林可霉素可改善局部炎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并有疗程短、效果好、费用少等优点。值得基层推广应用。笔者临床体会枇杷清肺饮合用林可霉素较合用青霉素、先锋类药物效果好,但机制未清,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