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研究进展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一首小巧的经方,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为治疗肠痈之主方。其方组成精炼,即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并具有温阳健脾、清热祛湿之功。现代医家根据这一病机,扩大了该方的主治范围,在临床诸多内、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就近10余年国内有关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报道作一综述。
1胃肠疾病
唐祖宣等用本方(薏苡仁100g,炮附子30g,败酱草30g)治疗急慢性肠痈25例,其中治愈21例(84%),显效2例(8%),无效2例(8%),有效率92%。刘英梅采用本方加减(制附子9g,薏苡仁20g,败酱草15g,白芍15g,白及10g,三七粉3g,延胡索10g,甘草9g),配合中药(白头翁20g,黄连15g,黄柏15g,秦皮10g,白芍20g,三七粉9g)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李春阳应用本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疗效确切。钱惠泉用本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2个月后观察有效率77.78%,较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55.56%)有显著优势。张聚府观察了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胃肠穿孔后腹腔炎性包块38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100%。
2妇科疾病
沈关桢等采用本方加减治疗宫外孕包块66例,研究发现该法不但可以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又能避免输卵管的局部病变。光爱珍用本方加味(薏苡仁30g,败酱草2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2g,甘草6g,川芎10g,川牛膝12g,苍术15g,香附12g)治疗手术失败的过期流产患者1例,3剂而愈。蔡元龙等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味治疗4种证型的盆腔积液30例,服药3~10周后经超声检查积液全部消失。(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杨芳等采用本方加味(生薏苡仁40g,白附片30g,败酱草35g,绿豆18g,白芍25g,川芎15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8g,台乌15g,延胡索15g,柴胡10g,香附15g,炙甘草10g)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总有效率98%。朱宗元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肾阳虚与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服药1~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疗效甚佳。
3男科疾病
4皮肤疾病
5肺系疾病
陈章生等以本方加减治疗8例肺脓疡、19例支气管扩张,证属正气不足、阳虚毒结者,疗效显著。
6讨论
薏苡附子败酱散见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方中薏苡仁十分利湿排脓,附子二分温阳散结,败酱五分排脓解毒,共奏散痈解毒、振奋阳气之效。(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如本文上述,当代临床医家多用此方治疗消化道、妇科、泌尿系及外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痤疮、湿疹等。治疗对象大多继发于急性炎症合并化脓性感染,由于失治误治或体虚等原因,病情迁延为慢性炎症过程。该病患群体大多经历过急性期的西医或中医治疗,如抗生素或大量清热解毒药物折阳伤正。而本方能扶正祛邪,在振奋阳气的基础上解毒排脓,直中慢性炎症正虚邪恋的病机,因而在广泛的疾病谱中能够发挥确切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