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千千种,然而皆不出虚实两型,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虚证、实证,肾虚了,上火了,他们都是什么呢?本文讲述中医虚证与实证,溯源清流,明明白白中医辨证那些事。
“证”和“症”
这两个字看似一样,实则不同。“症”是症状,而“证”则是各种症状所反映出来的人体内部动态平衡变化的根源和实质。
比如,感冒时会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咳嗽、脉浮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就称为“风寒表证”。
“辩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症状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
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往往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人体的各种基本物质,如气、血、元阴、元阳、津液等。二是各脏腑功能状态,各脏腑之间能相互协调工作,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当人体的基本物质出现亏损或脏腑功能紊乱,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所以,对疾病的本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体基本物质亏损为主要原因的疾病, “精气夺则虚”,称为“虚证”。另一类就是以内外邪气扰乱脏腑功能为主要原因的疾病,“邪气盛则实”,称为“实证”。
中医的虚证
中医的实证
长按扫描关注中医交流平台
判别中医“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