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2021-01-06 19:27:10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
2003
年)。
(
1
)久视后有视物模糊、眼胀、头额痛、眼眶胀痛、睑沉重、眼干涩等症状,休
息后可缓解或消失。
(
2
)可能有屈光不正或老视。
(
3
)眼压不高,视野正常。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
眼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
1
)轻度
患者用眼后自觉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眼部发干、烧灼感、压迫感、轻度钝痛、鼻
根部或颞部酸胀感、畏光、流泪、视物双像等。
(
2
)重度
自觉眼痛、头痛,甚至胸部胀满、面色苍白、心动徐缓、肩部酸痛、恶心、眩晕或
呕吐。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精神症状。
(
3
)导致视疲劳的原因可能为:
①
眼部因素:
屈光方面问题:如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未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
调节功能障碍:如老视眼、调节衰弱、调节痉挛等。
眼肌功能障碍:如外隐斜、内隐斜、集合无力、融合无力等。
眼病所致的视力不良: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以视疲劳为主要症状。
注视一个目标太久。
②
全身因素:身体衰弱、久病恢复期、内分泌紊乱、哺乳期、更年期、神经衰弱、
神经官能症、过度疲劳。
③
环境因素:光线过强或过暗、阅读材料过于细小。字体与背景对比度低、视标不
稳定。长期工作在显示器前(显示器终端综合症)。
—
302
—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二)诊断要点
1.
根据病史;
2.
检查是由于屈光不正、调节和眼肌等原因引起的视疲劳;
3.
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情况。
(三)证候诊断
1.
肝肾不足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楚。舌红,苔薄,脉细。
2.
气血亏虚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
暗,脉沉细无力。
3.
肝郁气滞证: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昏花,怕光流泪,眼眶、眉棱骨痛;全身可
见精神抑郁,头晕头痛,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舌红苔黄,脉象弦细。
4.
脾虚气弱证: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泄。舌淡红,
苔薄白,脉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推荐方药:驻景丸加减。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人参、熟地、
肉苁蓉、菟丝子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等。
2.
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推荐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
草等。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等。
3.
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4.
脾虚气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推荐方药:助阳活血汤加减。黄芪、炙甘草、防风、当归、白芷、蔓荆子、升麻、
柴胡等。
—
303
—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二)特色疗法
1.
针灸疗法
推荐穴位: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太阳、睛明、承泣、瞳子髎等。
气血亏虚证加足三里、关元;肝肾不足证加太冲、光明、太溪、照海、行间、肝俞、
肾俞、三阴交;肝郁气滞证者加行间。
推荐
3
~
5
天为
1
疗程,可行
2
~
3
个疗程。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眼部穴位,要注
意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
2.
推拿按摩
推荐穴位:攒竹、睛明、四白、鱼腰、太阳、百会、风池等,推荐以点按、指揉,
5
天为
1
疗程,可行
2
~
3
个疗程。
3.
耳穴压豆
推荐以王不留行子贴敷耳廓穴位,双耳推荐穴位:眼、目
1
、目
2
、肝、肾、神门、
太阳等。
推荐方法: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贴敷部位王不留行子
2
~
3
次,每次根据患者接受
程度顺时针转
10
次和逆时针转
10
次,告知患者按压贴敷耳朵部位会感到酸、麻、胀或
发热。每
3
~
5
天为一次疗程,根据患者情况停
1
~
3
天,再下一次疗程。
4.
梅花针
推荐穴位:正光
1
、正光
2
、风池、内关、大椎等。
推荐在以上各穴表皮上
1.2cm
直径内均匀扣击,以病人耐受为宜。针头专人专用,
避免出血感染。推荐治疗时间:每疗程
3
~
5
天,每日
1
次,两疗程间休息
5
天。
5.
雷火灸
推荐穴位:印堂、鱼腰、瞳子髎、四白、睛明穴,可加灸耳门、耳垂及翳风等耳部
穴位及合谷、足三里等。
推荐方法:将艾柱点燃后置入竹筒内,然后对眼部及周边穴位进行熏蒸。先熏额头,
再熏双眼眶周围。可以平行移动,也可以围绕眼部穴位转圈或点灸。距离以患者可以忍
受为度。每天
1
次,
3
~
5
次为
1
疗程。
6.
中药眼部敷贴
敷贴眼周穴位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太阳、睛明、承泣,每日或隔日一次,
3
~
5
次为
1
个疗程。
7.
中药滴眼液。
(三)其他疗法
—
304
—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医学验光,科学配镜。
(四)健康指导
1.
尽量找出引起视疲劳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2.
注意眼睛的保健,应合理用眼,阅读或工作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连续用眼半个小
时,最好休息
5
分钟,轻轻闭上眼睛,做眼保健操或向远处眺望,视疲劳会明显缓解。
3.
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节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在震荡、晃动的条件下
如坐车时阅读,不在黄昏时阅读;阅读时光线不要过暗或过强;电视屏幕亮度与色调选
择要适中,图像不清时应及时调整;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停留时间不要过长。
4.
保证充足睡眠,慎适寒温,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文体活动,增强体质,
消除精神紧张和忧郁。
5.
平衡饮食:多吃谷类、豆类、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遵循生活规律,居室环境
舒宜。
6.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眼镜。佩戴适合自己的矫正眼镜,眼睛和书本及电脑屏幕的
距离最好在一尺(即
33
厘米)左右。看书的姿势要正确,注意调整桌子和椅子的高度。
7.
每日做眼保健操
2
~
4
次。
8.
有眼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及时诊治。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目前尚无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由肝劳(视疲劳)协作组自行拟定。
治愈:能坚持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
1
小时以上,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和
头痛症状消失;
显效:能坚持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
30
~
60
分钟,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
和头痛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较治疗前延长
10
分钟以上,眼痛、眼眶疼痛、畏光、
羞明和头痛症状减轻;
无效:治疗前后眼部及全身症状均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
进入路径时,对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持续时间,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
和头痛症状进行评判。
2.
在治疗的中期及完成路径时,对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持续时间,眼痛、眼眶疼
痛、畏光、羞明和头痛症状进行评价。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