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丹溪心法》卷三·脚气五十五。
【配方组成】苍术黄柏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槟榔
【用法】上为末,酒糊丸服。
【作用与功效】清热燥湿,消食化积。
【主治】湿热食积痰流注。足膝红肿,脓肿溃破,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本方证病因为湿热、食积郁久化热,痹阻筋脉,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红肿,或为脚气,舌苔黄腻是为湿热之征。方中黄柏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脾燥湿,二药相伍,清热燥湿,共为君药。臣以胆南星苦凉,清热化痰;防己祛风行水;白芷辛温能祛风除湿止痛,消肿排脓。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犀角清热凉血;槟榔化食积。诸药相配,共奏清热燥湿,消食化积之功。血虚加牛膝、龟甲以养血;肥人,加化痰药以化痰除湿。
【临证提要】治湿热食积痰流注方治湿热食积痰流注。临床上以足膝红肿,脓肿溃破,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食积痰热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山楂、半夏、陈皮、桔梗、瓜蒌、枳实、厚朴、黄芩、连翘、莱菔子、葶苈子、牛蒡子、桑白皮和枇杷叶制备而成。药效学及临床试验显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提高胃动素含量,促进小肠推进;对小儿食积痰热咳嗽患者能达到清热理肺、消食化积、化痰止咳、标本兼治的效果,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主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食积痰热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中药组分制成:
李佃贵教授重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倡导“衷中参西”“中体西用”。主张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将胃镜、病理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才能更准确地抓住疾病的本质,取得满意疗效。认为顽固性黄厚腻苔的本质是浊毒内蕴,湿热中阻。以浊毒立论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部分患者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笔者有幸跟诊李佃贵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顽固性黄厚腻苔的经验总结如下:
浊毒致病特点
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为病,常与痰、湿、瘀、毒并存。浊毒较之湿邪,更为黏腻滞涩,重浊稠厚。因此,病势更为缠绵难愈,多久久不能尽除。较之痰邪,浊毒变化多端,可侵及全身多个脏腑、四肢百骸,同时又会随体质及环境因素寒化、热化,从而出现种种变局。浊毒的存在可导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相兼为病,加重病情。浊毒困扰清阳、阻滞气机,可以导致津液停聚,加重痰浊;浊毒胶结,阻碍气血运行,更可加重气血瘀滞。浊毒伤人正气,蕴结成毒,或化热生毒,更可耗血动血、败坏脏腑。四者相兼,元气日衰,则病归难治。
浊毒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病久不去,容易生变。浊毒循人体经络体系,由表入里,由局部至全身,致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浊化、浊变,即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包括西医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其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机能失常,乃至机能衰竭。
李佃贵教授浊毒理论的提出,为癌前病变乃至肿瘤的中医诊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浊毒与舌、脉关系
临床上浊毒证患者以黄腻苔多见,但因感受浊毒的轻重不同而有所差别。以湿浊之邪为主者,舌苔腻、薄腻、厚腻,或黄或白或黄白相间;浊毒并重者,舌苔多为黄厚而腻;以热毒为主者,舌苔黄而微腻,或黑或中根部黄腻。并根据黄腻苔分布在舌部位的不同,来区分浊毒致病的脏腑。如舌两侧黄腻苔属浊毒在肝胆、舌中部黄腻苔属浊毒在脾胃等等。外感病变时,亦可根据黄腻苔所在舌尖、舌中部、舌根部的不同来区分浊毒在上焦、中焦、下焦。
浊毒证患者滑数脉常见,尤以右关脉滑数突出。临床以滑数、弦滑、弦细滑、细滑多见。浊重毒轻者,脉多濡缓;浊毒并重者,脉多濡数;毒重浊轻者,脉多滑数。
浊毒内蕴、湿热中阻的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痞胀或疼痛,痛有定处拒按,胃灼热反酸,大便臭秽,黏腻不爽,排出不畅,小便混浊。
兼次症:或头晕目眩,胁有痞块,恶心腹胀,或寒热往来,身目发黄,或面色晦暗,口苦口臭口干,身重肢倦,或恶心干呕,入食即吐。舌质红或黯红,苔黄厚腻或薄黄,脉弦数或弦滑。
浊毒内蕴、湿热中阻的治疗原则
李佃贵教授认为湿为浊之源,浊为湿之甚;热乃毒之渐,毒乃热之极。徒解其毒浊难去,徒化其浊则毒愈甚。叶天士治疗湿热,“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采用湿热分消论治疗效显著。受其启发,李佃贵教授针对浊毒内蕴、湿热中阻的顽固性黄厚腻苔,制定化浊解毒方,以化浊解毒、清热利湿。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李佃贵教授化浊解毒方由二部分组成。一方面芳香以化浊,另一方面苦寒以解毒。
化浊解毒方的基本药物组成:茵陈15g,黄芩12g,黄连12g,白花蛇舌草15g,半边莲15g,半枝莲15g,藿香9g,佩兰9g,板兰根15g,绞股蓝15g,苦参10g。
芳香以化浊:化浊药物组成由雷氏芳香化浊方演变而来,经李佃贵教授加减后,对舌苔厚腻型浊毒内蕴者疗效显著。雷氏《时病论》“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非香燥之剂不能破也。当用芳香化浊法,俾其气机开畅,则上中之邪不散而自解也。”李佃贵教授以藿香、佩兰芳香化浊,加减配伍半夏、僵蚕等破痰祛湿;陈皮、木香等温燥化湿;香附、大腹皮等宽胸腹;厚朴、莱菔子等畅脾胃,使上中气机宽畅,给湿浊以动力,使湿浊畅出;再配以荷叶升清,令清升则浊自降。如是用药,微苦微辛,平淡芳香,有轻清流动,宣展气机,芳香化浊之妙。
苦寒以解毒:毒由热生,变由毒起,毒不除,变必生,故治以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李佃贵教授常用茵陈、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苦参、板兰根、绞骨蓝等药物,浊毒重者酌加全虫、蜈蚣、土鳖虫、水蛭等药物攻毒解毒。
李佃贵教授常说:“辨证要审慎,要建立中医辨证思维。不是简单的一是一、二是二,要动态地看问题,整体地看问题,辨证地看问题。”虽然舌苔与中焦的关系最为密切,但辨证之时仍需结合患者舌质、脉象、症状,四诊合参。然以黄腻苔论治浊毒,仍是给基层医疗工作者及患者提供了简单、有效、直观的观察病程发展状态的方法。(刘兵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