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三涛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许琦
鼻渊是中医古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它是因邪聚鼻之窦窍,灼腐肌膜致鼻流浊涕为基本病理特征的常见多发鼻病,常伴头痛、鼻塞、不闻香臭等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笔者所指的重症鼻渊为急性鼻渊的重症,诱因多为鼻渊反复发作,缠绵不愈,邪浊积聚窦窍而致。临床多见头痛剧烈、闷胀、鼻塞、流脓涕,进而耳胀不舒,咽喉肿痛,甚至耳鸣。笔者根据河南中医学院和贵章教授临床多年的治疗经验,整理出祛除重症鼻渊患者鼻腔瘀腐脓物的经验方——通窍排脓汤,临床治疗观察重症鼻渊1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通窍排脓汤组成:菊花10g,僵蚕10g,天麻10g,川芎10g,辛荑10g,青葙子10g,藁本10g,荆芥10g,元参10g,川贝10g,生牡蛎30g(包煎),白芷10g。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3天为一疗程。治疗16例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最小23岁;年龄最大55岁,平均年龄38岁。(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来诊前皆因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诱发感冒,慢性鼻窦炎呈急性发作,病情加重,特别是感觉头部闷胀,疼痛明显。局部如前额、眼眶和颞部,眼内眦和鼻根间,或头顶部、后枕部,头内或乳突深部、颈项部有广泛反射性疼痛。全部病例均使用通窍排脓汤为基本方治疗。一般病人在初服1天,即感头痛、鼻塞症状减轻(个别病人头痛症状反而加重),服药2~3天即能咯出或擤出鼻腔深部的腐脓物或新生的炎性分泌物,色泽、大小、量根据病人不同有异,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效果显著。
典型案例1
典型案例2
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