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移行皮肤全层破裂,形成地纵形梭形的慢性溃疡,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国际上该病确切发病率缺乏大规模统计数据,在国内发病率在肛门直肠疾病中仅次于痔疮,居第二位,占该类疾病的5.02%。大多数急、慢性肛裂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对于Ⅲ期肛裂一般均需行手术才能愈合,但肛裂的手术易出现疼痛、出血、感染、肛门狭窄、瘘管形成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故Ⅰ、Ⅱ期肛裂的保守治疗非常重要。纵观国内外专家对肛裂的治疗,不外乎抗感染及局部坐浴,但效果欠佳。本文采用润肠汤加中药熏洗坐浴疗法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肛肠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Ⅰ、Ⅱ期肛裂患者10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15~63岁,平均(48.65±4.5)岁,病程 0.2~7 年,平均(5.28±0.35)年;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3~65岁,平均(47.75±4.65)岁,病程 0.1~6 年,平均(5.15±0.37)年。两组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肛裂的诊断标准:①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为Ⅰ期肛裂。②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为Ⅱ期肛裂。③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为Ⅲ期肛裂。
①符合Ⅰ、Ⅱ期诊断标准;②患者无发热、血像正常;③受试者自愿配合;④经食疗(如粗纤维饮食调理后)无效患者。
①Ⅲ期肛裂;②发热及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75%的患者;③在治疗过程中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无法判断疗效者;④合并心脑肝肾功能衰竭者;⑤对药物过敏者。
每日查房检查患者肛门1次,记录患者的症状及裂口情况等,并于治疗第15天评价肛裂的总体治疗效果。
根据肛裂的症状、体征进行临床积分评估。①出血:无出血,0分;轻度,表现为便纸染血,1分;中度:表现为便时肛门滴血,2分;重度:表现为便时肛门射血,3分。②疼痛: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1分;中度:明显疼痛,口服止痛可以缓解,2分;重度:剧烈疼痛,口服止痛药不能缓解,3分。(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③裂口愈合情况:裂口完全愈合,0分;裂口缩小1/2,1分;裂口缩小1/3,2分;裂口无变化,3分,原有裂口为3分。④对排便的恐惧感:无惧怕排便,0分;轻度惧怕排便,1分;惧怕排便,但尚愿意排便,2分;极度惧怕排便,不愿意排便,3分。得分越高,肛裂越严重。总分最高12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计算分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无任何不良反应;轻度:受试者可忍受,不影响治疗,不需要做特别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无影响;中度:受试者难以忍受,需要撤药或做特殊处理,对受试者康复有直接影响;重度:危及受试者生命,致死或致残,需立即撤药或做紧急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的肛裂裂口疼痛、出血消失及裂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肛裂裂口疼痛、出血消失时间及裂口愈合时间的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在临床观察中均无不良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肛裂的发生可能与肛管其特殊的解剖部位有关,肛管外括约肌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该韧带的血供及伸缩性差。肛管向后、向下形成肛管直肠角,排便时肛管后侧所承受压力较大,在后正中位处易受损伤。排便时用力过猛,容易损伤肛管皮肤,形成慢性溃疡。肛门疼痛、出血是肛裂后排便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排便而致肛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及排便时恐惧致机体疼痛过度敏感。(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肛裂在祖国医学中属“钩肠痔”范畴,肛裂的病机关键是肠燥便结,排便努责用力撑裂肛门,血脉损伤,因此中医治疗肛裂多采用中药辨证施治,以清热泻火、通便润肠、凉血止血药物治疗为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肛门围绕折及破裂,便结者,火燥也”,故便秘既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又是肛裂发作的重要原因,因此润肠通便法是肛裂的首要方法。
庄永强报道,采用润肠通便汤治疗肛裂便秘便后出血,发现对于Ⅰ、Ⅱ期肛裂的效果较佳,但对Ⅲ期的有效率仅为16.6%;赵美玉报道,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肛裂,观察组的愈显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李利霞等采用自制生肌玉红膏联合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肛裂术后疼痛,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单纯换药组,采用口服本方联合中药熏洗坐浴法治疗Ⅰ、Ⅱ期肛裂,国内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润肠汤加熏洗坐浴的治疗组治疗后肛裂裂口疼痛、出血消失时间及裂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治疗组第15天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润肠汤加中药熏洗坐浴治疗Ⅰ、Ⅱ期肛裂的效果优于头孢拉定联合高锰酸钾,该中药组合克服了高锰酸钾坐浴带来肛周黏膜干裂、粗糙之缺点,避免了抗生素对消化道的副作用,对治疗Ⅰ、Ⅱ期肛裂起到较好的作用,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排便时对肛门的刺激及加速裂口的愈合,避免Ⅰ、Ⅱ期肛裂进展成Ⅲ期肛裂,避免患者承受手术之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