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
过敏性皮肤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
面部、
头部、耳周、
小腿、
腋窝,
肘窝、
阴囊、
外阴及
肛门周围等部位,发病原因未明了,
过敏体质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急性湿疹常对分布,
皮疹有多种形式,表现为
红斑、
丘疹、
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自觉剧痒,抓破后可引起
感染。
病程约2 ̄3周,但容易转为慢性,且反复发作。
慢性湿疹以
四肢多见。表现为
皮肤增厚粗糙,可呈苔癣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自觉剧痒。常可急性发作,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
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
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
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
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
外耳道湿疹易伴发
真菌感染,
乳房湿疹常见于
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
疼痛。肛门、
阴囊湿疹常因搔抓、
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临床上还有部分表现寻常的特殊型湿疹,如继发于
中耳炎、溃疡、
瘘管及
褥疮等细菌性
化脓性皮肤病的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对自体内部皮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
过敏而引发的
自体敏感性湿疹。
婴儿湿疹好发于满月后
婴幼儿期,常对称发生在
手背、四肢伸侧及
臀部。皮损形状似钱币的
钱币状湿疹。
【病因及发病机理】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
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凡有此素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
蛋白质,尤其是鱼、虾、
蛋类及
牛乳,还有化学物品、
植物、动物皮革及
羽毛、
肠道中
寄生虫,感染灶等的作用较
正常人容易发生
过敏反应。有的甚至连
日光、
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此外,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与
神经功能障碍、
内分泌失调、
消化不良、
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总而言之,湿疹的发病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也可见到,坚持
锻炼身体或环境的改变,使湿疹病损减轻或自然消退。其易复发原因与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密切相关。
中医对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疮”相当于泛发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乳头风”相当于乳头湿疹,“脐疮”相当于脐部湿疹,“绣球风”、肾囊风”相多于阴囊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鹅掌风”相当于掌部湿疹,“湿臁疮”相当于小腿湿疹,“肛门圈癣”相当于肛门湿疹。祖国
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
风湿热邪相搏,浸淫
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
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
伤阴,化燥生风,
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
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
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
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一般治疗】目前
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
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
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
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
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
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
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
洗剂、
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
涂膜剂、
酊剂及硬膏等。
【独特疗法】我所近年来采用内服“湿毒清浓缩颗粒”,每晚睡前开水冲服一包;配合外用肤康净洗剂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对局限性慢性湿疹,我所近年来采用
皮炎灵封闭液
皮下浅层注射封闭治疗,收到满意效果。7——10天一次,一般三次即可痊愈。
【注意事项】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调整饮食,
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
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
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
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
剂量外用使用
皮质激素类药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
制剂,还会
成瘾导致
药物依赖性皮炎。其
副作用表现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
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
裂口、脱屑,以致发生
脓疱,原发病变加重,又称之为反跳性皮炎。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几个月或
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
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
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涂用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
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
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下面一些
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
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
血糖升高、
高血压、钠潴留、
水肿、血钾降低、
月经紊乱、
骨质疏松、无菌性
骨质坏死、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等
并发症。对
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
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
肾钙化或
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
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
肾病等。还会引起
机体糖、蛋白质、
脂肪及
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
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医生与患者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
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
不良反应的方法与
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治疗湿疹效方九则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
冰片9克。共研
细末,用
麻油调糊状,外涂
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
炉甘石30克,冰片6克,
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蒲黄研末,将粉直接撒在湿疹处,外用
纱布包扎,1日1次。
4.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
肤轻松软膏调糊状,外敷湿疹处,1日3次,一般用1次痒止,用6-15天可愈。
5.滑石、炉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叶15克。共研末,装入广口瓶内备用,撒在湿疹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
6.苦参研末,
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7.茄子1个,
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
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
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t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8.黄丹15克,冰片6克,
氧化锌20克。共研末,调香油外涂患处。1日3次。
9.
蛇床子、大黄、苦参30克,枫球15克,
黄柏12克,水煎外洗患处,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钟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湿疹即消。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李典云
参考资料:山东省聊城市皮肤病研究所
湿疹的诊断要点
1.急性湿疹
(1)发病呈急性。
(2)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肘窝、
腘窝)、小腿、
手足背、
头面部(
前额、
眼皮、
颊部、耳部、口周围等)、外阴部(阴囊、
女阴)、脐窝、
乳房、肛门周围等处。多对称分布,也有不对称者。
(3)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鳞屑等),边界不清楚。皮疹的发展过程,一般开始时局部出现边界不清楚的片状水肿性红斑,红斑继续向四周扩展,同时在红斑上或周围皮肤出现数量较多的红色小丘疹,以后可演变为
丘疱疹或水疱,如继发感染可演变为脓疱。水疱或脓疱破损后,则出现红色糜烂面,并有
浆液或
脓液渗出,以后则结痂及可见鳞屑。在发病过程中,常可见有2~3种以上的皮疹同时存在。
(4)自觉剧痒。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泛发者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
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5)病程:一般经2—3周可治愈;泛发者则需4—6周。愈后容易复发。
2.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症状较为缓和,有
炎症消退的倾向。表现为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出现鳞屑、结痂,仍可见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及糜烂,自觉瘙痒。
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愈,多次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也有少数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触之较硬,呈暗红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皮疹边界清楚,伴有少量
糠秕样鳞屑、
抓痕、结痂和色素沉着;外围也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间有糜烂、渗液。自觉阵发性瘙痒。
4.急性湿疹应与
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一般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皮疹形态较单一,较重者可发生大疱,一般病程较短,去除病因(不再接触致敏物质)后很快可痊愈。
5.慢性湿疹应与牛皮癣相鉴别。后者皮疹以典型的苔癣样变为主,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表现,且皮疹80%~90%发生于颈项部,其次为
肘部、
尾骶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