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常反复发作不愈,治疗十分棘手。笔者自2003年起将痛风辨证分型为湿热型、湿毒型、瘀血型、脾肾两虚型,采用经方为主,并结合西医治疗71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71例,其中男63例,女8例;年龄25~62岁。湿热型43例,病程平均1.5天;湿毒型18例,病程平均12天;瘀血型5例,病程平均21天;脾肾两虚型5例,病程平均31天。以第一跖趾关节疼痛为主症的48例,以踝关节和足背疼痛为主症的18例,以膝关节疼痛为主症的3例,肘关节和胸锁关节疼痛为主症的2例。红肿热痛者43例,肿痛者21例,疼痛者5例,破溃流脓(第一跖趾关节)者2例。
1.2诊断标准: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1977),具备以下6条者可确诊:①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②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高峰;③单关节炎;④关节发红;⑤第一跖趾关节肿或痛;⑥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侧发作;⑦单侧附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10)X线提示关节内不对称性肿胀;(11)X线提示骨皮质下囊变不伴骨糜烂;(12)关节炎发作期关节液微生物血培养阴性。
1.3分型标准:①湿热型:急性发作,局部红肿热痛,步行困难,反复发作,舌红苔黄厚,脉弦有力;②湿毒型:症状已明显缓和,红热消失但余肿未消,血尿酸仍高于正常,受风寒或微小创伤肿痛加重,但不红热,或皮肤破损而流出尿酸晶体;(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③瘀血型:病程日久不愈,尿酸已正常化,局部微肿,皮色黑,步行或受力时局部疼痛,舌黯苔薄白,脉沉细;④脾肾两虚型:多见于老年人,尿酸已正常,病程日久不愈,局部浮肿,膝活动痛,皮肤凉,少气懒言,脸色白光白,便溏,舌胖淡苔少润湿,脉弱无力。
2、治疗方法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血及尿中尿酸含量正常,关节功能及肾功能正常,连续随访2年无复发;(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好转:在服药情况下,疼痛等症状减轻,血及尿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及关节功能有改善;未愈:症状无减轻,功能无恢复。
3.2治疗结果:湿热型43例,痊愈25例,好转18例;湿毒型18例,痊愈7例,好转9例,未愈2例;瘀血型5例,痊愈2例,好转1例,未愈2例;脾肾两虚型5例,痊愈2例,好转2例,未愈1例。总痊愈率56.25%,总有效率92.96%。
4、典型病例
体会
目前,痛风的中医辨证分型还没统一,有分为风湿热痹证、风寒湿痹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证;有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四型;有分为湿热下注、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脾气虚弱、肝肾阴虚五型。笔者根据临床辨证及治疗体会,分为湿热型、湿毒型、瘀血型、脾肾两虚型四型,初步临床结果显示本分型方法及采用的经方在临床上有确切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