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中医又称为“肺风粉刺”。肺主皮毛,脾其华在面,而痤疮多发于面部,故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多与肺经风热或脾经湿热上蒸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曰:“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外科正宗》中亦云:“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等。因此中医临床治疗痤疮多从肺、脾、胃的热、湿、瘀来辨证论治,对于痤疮有脓疱的类型收效甚佳。但是有些痤疮的表面不化脓,仅是疮面红肿,久久不退,用清热燥湿的方法收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总结,此类型痤疮用疏肝凉血法治疗,收效甚好。
肝藏血,主疏泄,其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脾胃消化和促进调节生殖功能等方面。在调畅气机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往往导致气郁,气郁日久,郁而化火。《灵枢·经脉》又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由此可知肝经在面颊、口周、前额、胸背部均有循行经脉,而这些都是痤疮的好发部位,肝经之火循经上传发为痤疮。另一方面肝属木,肺属金,肝火过旺出现木火刑金,肝经之火导致肺经郁热,肺主皮毛,发为痤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压力大,情绪不稳,易为物所感,不能及时疏泄则气机郁滞,气郁久则化火;年轻人本身生长发育迅速,阳气旺盛,“阳盛则热”,火热之邪入血,或若饮食失节,恣食辛辣油腻之品,则湿热内生,助长肝火,上炎面部,均可诱发或加重痤疮。肝经之火热会入血,血是人体极富濡养作用的液态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灵枢·决气》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吸收其中最精专的成分,生成营气;营气又与津液相合,上疏心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以成为血。血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濡养滋润全身和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两个方面。《难经·二十二难》说:“血主濡之。”血液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肌肤官窍,对于全身的濡养无所不至。血液充足,功能正常则表现为面色红润,皮肤光泽,血热则使其濡养皮毛的功能障碍,发为红肿、突起的皮肤病变,即为痤疮。
对于表面没有脓疱的痤疮来说,以血热为主,单纯采取凉血法也未必解决根本问题,由于此种血热是由肝经郁火所致,必定辅以疏肝清热之法才得以标本兼治。笔者基于对痤疮病机的认识,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疏肝凉血法治疗痤疮,临床以逍遥散为底方,合清热凉血药加减化裁。(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药用柴胡、枳壳、川芎等疏肝行气;薄荷辛散达郁以助柴胡疏散条达,并兼有疏散肺热之功效;赤芍、当归等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茯苓健脾益气,健旺脾土以防肝乘脾;丹皮、玄参、赤芍等清热凉血泻热;丹参、皂角刺等活血化瘀,以防血热日久化瘀。
高某,女,22岁,初诊2011年10月18日。患者因面部痤疮前来就诊,颜面部痤疮密集,每遇月经前加重,表面红肿脓包较多,不痒微痛,大小不一,皮肤油腻不重。自述每次月经前痤疮更加密集,月经第一天痛经严重,血块较多。平时学业压力大,心情不很舒畅,急躁易怒,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小便黄,排气少。口干口渴,食欲尚可,入睡较为困难。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证属肝经火旺,血热瘀滞。
痤疮中医又称为“肺风粉刺”。肺主皮毛,脾其华在面,而痤疮多发于面部,故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多与肺经风热或脾经湿热上蒸有关,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曰:“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外科正宗》中亦云:“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等。因此中医临床治疗痤疮多从肺、脾、胃的热、湿、瘀来辨证论治,对于痤疮有脓疱的类型收效甚佳。但是有些痤疮的表面不化脓,仅是疮面红肿,久久不退,用清热燥湿的方法收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总结,此类型痤疮用疏肝凉血法治疗,收效甚好。
肝藏血,主疏泄,其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脾胃消化和促进调节生殖功能等方面。在调畅气机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出现问题往往导致气郁,气郁日久,郁而化火。《灵枢·经脉》又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由此可知肝经在面颊、口周、前额、胸背部均有循行经脉,而这些都是痤疮的好发部位,肝经之火循经上传发为痤疮。另一方面肝属木,肺属金,肝火过旺出现木火刑金,肝经之火导致肺经郁热,肺主皮毛,发为痤疮。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压力大,情绪不稳,易为物所感,不能及时疏泄则气机郁滞,气郁久则化火;年轻人本身生长发育迅速,阳气旺盛,“阳盛则热”,火热之邪入血,或若饮食失节,恣食辛辣油腻之品,则湿热内生,助长肝火,上炎面部,均可诱发或加重痤疮。肝经之火热会入血,血是人体极富濡养作用的液态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灵枢·决气》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吸收其中最精专的成分,生成营气;营气又与津液相合,上疏心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以成为血。血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濡养滋润全身和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两个方面。《难经·二十二难》说:“血主濡之。”血液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肌肤官窍,对于全身的濡养无所不至。血液充足,功能正常则表现为面色红润,皮肤光泽,血热则使其濡养皮毛的功能障碍,发为红肿、突起的皮肤病变,即为痤疮。
对于表面没有脓疱的痤疮来说,以血热为主,单纯采取凉血法也未必解决根本问题,由于此种血热是由肝经郁火所致,必定辅以疏肝清热之法才得以标本兼治。笔者基于对痤疮病机的认识,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疏肝凉血法治疗痤疮,临床以逍遥散为底方,合清热凉血药加减化裁。(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药用柴胡、枳壳、川芎等疏肝行气;薄荷辛散达郁以助柴胡疏散条达,并兼有疏散肺热之功效;赤芍、当归等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茯苓健脾益气,健旺脾土以防肝乘脾;丹皮、玄参、赤芍等清热凉血泻热;丹参、皂角刺等活血化瘀,以防血热日久化瘀。
高某,女,22岁,初诊2011年10月18日。患者因面部痤疮前来就诊,颜面部痤疮密集,每遇月经前加重,表面红肿脓包较多,不痒微痛,大小不一,皮肤油腻不重。自述每次月经前痤疮更加密集,月经第一天痛经严重,血块较多。平时学业压力大,心情不很舒畅,急躁易怒,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大便干燥,三、四日一行,小便黄,排气少。口干口渴,食欲尚可,入睡较为困难。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数。证属肝经火旺,血热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