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硬结症是1943年由Peyronie 首次提出,属于阴茎白膜的慢性纤维化疾病,是以阴茎白膜下形成纤维化斑块硬结为特征的病变,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根治性治疗手段。有学者对8000 名30 ~80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3.2%,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30 ~39 岁为1.5%、40 ~59 岁为3.0%、60 ~69 岁为4.0%、大于70 岁为6.5%)。阴茎硬结症发病部位在阴茎海绵体白膜,硬结位于阴茎白膜与筋膜之间,病变并不侵犯海绵体组织,极少在尿道海绵体发病。阴茎勃起时受到白膜下硬结的牵拉,使局部白膜不能充分舒张,导致阴茎勃起时发生弯曲,弯曲方向可能向阴茎背侧、腹侧或两侧,当阴茎勃起时弯曲角度过大(一般认为>30°~45°),易发生性交困难,常伴有勃起时疼痛,影响勃起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目前认为,引起阴茎硬结症的病因有多种,如损伤、炎症和遗传因素等,高龄、反复尿路感染、尿道内器械操作、糖尿病、痛风、Paget's 病等,都是阴茎硬结症的高危因素。阴茎硬结症病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进展期,早期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轻微的阴茎勃起时疼痛或性交时疼痛,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阴茎勃起时弯曲和疼痛、阴茎海绵体白膜下硬结,一般疼痛轻微。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痛性阴茎弯曲,随着病程进展,阴茎勃起时弯曲的角度逐渐增大,但疼痛症状变化并不明显。(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第二阶段:慢性稳定期,表现为阴茎勃起时弯曲明显,部分患者出现疲软时阴茎弯曲,触诊可及明显的阴茎硬结,好发于背侧阴茎海绵体,硬结多为单发,直径约1 厘米,多发硬结者相对少,硬结之间界限清楚,但活动度差。疾病进入慢性稳定期的标志是阴茎勃起疼痛症状消失、白膜硬结大小固定不变、阴茎弯曲角度稳定不变。(以上内容摘自:《老年朋友,您了解阴茎硬结症吗?》作者:白文俊 刘贵中,《中老年保健》 2020年第5期第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