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外伤秘方17首
2021-05-13 07:42:01
1、活血行气散
【来源】许钜材,《江苏中医》(6)1990年
【组成】郁金、制香附、炒枳壳、制乳香、制没药、丹参、延胡索、瓜蒌皮、桔梗
、制半夏各9克,金橘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方解】凡损伤,多因气滞血瘀,阻遏经脉,不通则痛。方中香附、枳壳、瓜蒌皮
、金橘叶行气止痛;丹参、乳香、没药、郁金、延胡活血祛瘀;且延胡、郁金兼行
气活血双重作用;肺主宣发肃降,治节一身之气,故佐以桔梗、半夏宣肺气、通血
脉。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胸胁脘腹损伤。证见胸胁闷胀,脘腹痞满,咳呛作痛更甚,痛无定处。肿
处按之凹陷复起,或伴有唇紫、呼吸短促,舌红或紫,苔白,脉弦紧。
【加减】伤甚者,可配用外治,其效更显。
【疗效】验之临床,屡收良效。
2、颅内消瘀汤
【来源】邱绪襄,《千家妙方·下》
【组成】麝香0.06克(研末冲服),川芎、血竭(研末冲服)各6克,丹参15克,赤芍
、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香附、土鳖虫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或用管喂。
【功用】通窍活血,消瘀止痛。
【方解】外伤性颅内血肿,皆由损伤血瘀所致。方中以麝香通窍活血;以赤芍、川
芎活血化瘀;以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破血消瘀;以乳香、没药、血竭
活血止痛,并佐以香附行气。诸药合用、共奏通窍活血、消瘀止痛之功。
【主治】外伤性颅内血肿。
【疗效】治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及不同病程(急性
、亚急性或慢性)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共22例,无1例治疗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均获
痊愈。并经脑血管造影、超声波及眼底照相等特殊检查,都证实血肿治愈消散。疗
程:急性及亚急性3~5周,慢性2月以上。
【附记】本方不适用于颅后凹血肿及急性血肿伴严重脑挫裂伤或凹陷性颅骨骨折病
人。孕妇禁用。临床运用,只要仅守本方,不作加减,本方服后无不良反应及药物
副作用。
3、消肿通络汤
【来源】赵炳南,《千家妙方·下》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当归、赤芍、牛膝各9克,赤小豆、鸡血藤、车前子
各30克,防己15克(包),活血止痛散1/4瓶(市售,兑服),云南白药1小瓶(市售、
兑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消肿、活血通络。
【方解】外伤而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而化热,出现膝关节骨膜炎症渗出,表
面灼热,功能障碍,治以清热消肿、活血通络之法,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赤小豆、当归、鸡血藤、车前子行水消肿,活血通络;赤芍凉血活血;防己利水消
肿,祛风止痛;牛膝引药下行,配合活血止痛散、云南白药,加强活血通络及解毒
消肿止痛的功效,共奏捷效。
【主治】急性创伤性关节炎。
【疗效】临床屡用,颇见捷效。
4、通窍祛瘀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菖蒲各4.5克,桃仁、朱砂、琥珀、防风各6克
,钩藤9克,蝉衣、甘草、沉香各3克,麝香0.1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喂服。
【功用】疏风养血,通窍活络。
【方解】重伤之后,因耗竭气血,或气血内郁,则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清肃失司
,人事不省。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活血祛瘀;麝香、菖蒲活血散结;沉香
使逆气下降,收纳正气;琥珀、朱砂镇心安神;蝉衣、防风、钩藤散风胜湿,熄风
止痉;佐以甘草通行十二经络,故起疏风养血,通窍活络之作用。
【主治】重伤昏迷,人事不省。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图片
5、理气化瘀汤
【来源】孙呈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5克,郁金、桃仁、红花、大黄、莪术、茯苓、炮甲珠(先煎)各10克
,延胡索、甘草各6克,车前子12克(包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胸壁挫伤后,初期瘀血未凝,气机尚通,疼痛不明显,伤后3~5天,血瘀
气滞明显,故疼痛加重,呼吸咳嗽则痛剧,以后疼痛逐日减轻,轻者持续1~2周,
重者月余。此乃血瘀气滞由凝聚到消散的一个病理规律。方用柴胡、郁金、延胡索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以桃仁、红花、莪术、炮甲珠活血化瘀、软坚消瘀;大黄攻
下逐瘀;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导瘀从二便而出,通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诸
药合用,共奏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胸壁挫伤。
【加减】咳嗽有痰,加杏仁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脾虚便溏,去大黄,加山
药12克;有热者,加连翘12克,生栀子、赤芍、丹参各10克;疼痛明显者,加白芍
、三棱、乳香、没药各12克。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验证,疗效满意,肯定可靠。
6、活血舒筋汤
【来源】朱文海,《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橘叶、桔梗、乌药各9克,赤芍、落得打各15
克,红花、青皮、陈皮各6克,土鳖虫、荔枝核各12克,小茴香3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头二煎内服,日2次;第3煎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功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方解】阴部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故用药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曾予《
伤科大成》中“活血止痛汤”治疗,疗效欠佳,因方中肝经用药太少之故。后经化
裁加味,再经验证,疗效显著提高。方中以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落得
打、红花、土鳖虫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配以橘叶、桔梗、乌药、青陈皮、小茴香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与活血药配合,其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尤著。故效颇佳,
而且疗程缩短2/3。是治疗阴部挫伤的有效良方。
【主治】阴部挫伤。
【疗效】治疗40例,均获痊愈。疗程7~28天。
7、牛蒡子汤
【来源】石仰山,《中医杂志》(5)1985年
【组成】牛蒡子、白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半夏、白芷、桑枝(剂量可随症
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
【方解】外伤虽多由扭捩闪挫起病,实因积劳致虚、气血内亏、风寒湿邪乘机窃踞
而伤筋阻络。《仁斋直指》云:“气血和平,关络调畅,则痰散而无;气脉闭塞,
脘窍瘀滞,则痰聚而生。”又云:“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
胸背掣痛,手足掣制隐痛,故有‘痰生百病’之谓。”临床所见,痰每与风、寒、
湿、热之邪相合为病。外伤之证,亦多“兼邪”而发。方中牛蒡子辛寒滑利,通行
十二经络,宣肺利气,豁痰消肿;白僵蚕辛平宣化,消痰散结而和气血,为厥阴肝
经之药;二味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经络顽痰浊邪,是为主药;助以秦艽之辛寒,
独活之辛温,和血舒筋,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湿热,理少阴之伏风。更伍用白芷之
辛温,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化湿排脓而生新;半夏之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肿
而和胃。复使以白蒺藜之辛温疏肝风、行气血且散瘀结;桑枝养筋通络、祛风湿而
利关节。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寒温兼用,
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风逐湿之力尤捷。
【主治】周身四肢、颈肩腰骶麻痹疼痛,牵强掣痛,或早期筋膜损伤、筋结、筋块
或骨骱宿伤,关节不利,或兼身热,或见形寒,苔白而腻者,均可加减用之,每多
取验。
【加减】临床应用,尤须随证化裁。寒湿盛者,合麻桂温经汤增减,或加制草乌以
温经通阳;风湿盛者,加用羌活、防风、煨天麻以泄风燥湿;痰湿内阻、胸脘痞胀
,苔厚腻者,可入平胃散,陈胆星、瓜蒌、薤白;若渐有化热之象,去半夏、白芷
,加忍冬藤、焦山栀以清泄;顽痰胶结,或痰瘀互结,酌选丹皮、赤芍、红花、炙
甲片、片姜黄;欲和胃气,则取木香、蔻仁、建神曲;若肝虚,筋失濡养,加当归
、生地、白芍、首乌、牛膝、桑寄生等养血柔肝、荣筋和络;若气阴不充、脾虚痰
湿,加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化湿,养筋舒络;若肾阳不足,火不化气者,则取
鹿角、仙灵脾、石楠叶以助阳温经、强筋通络;若气血因筋络瘀阻失其流畅者,又
宜相机选用舒筋活络之品,若病已损及元阳,当宗调中保元汤出入施治。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疗效颇佳。
8、复元活血汤
【来源】印会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0克,当归30克,桃仁、红花各10克,赤芍15克,自然铜10克,大黄
3~6克,天花粉30克,炒山甲、土鳖虫各10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解】外伤后遗症症状繁多,表现复杂,给临床辨证分型带来一定困难,印氏在
4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抓住外伤后血行阻滞,瘀血停留的病理机制,以疼痛为主症
,采用理血通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外伤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方中天花粉用
量尤大,本方能续筋骨,还能生津润燥。对于瘀血停留,阻滞津液布化而出现口干
咽燥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山甲片走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生牡蛎软坚
消肿,用于积块肿痛疗效较好,与夏枯草配合则散结、消肿作用更佳;土鳖虫、水
蛭、虻虫皆为破瘀血、消坚积、化瘀血的主要药物。本病皆瘀血延久,瘀结日深,
单用一般的活血破瘀药实难奏效,故重用虫类或鳞甲类药以化瘀血。这些药历来被
认为药性猛烈或有毒性,一般用量较小,但印氏用量较大(10克),时间较长(1年之
久),亦未见不良反应,多能获得满意效果,颇值得借鉴。
【主治】头部及腰部外伤后遗症。
【加减】腰痛者,加牛膝10克;头痛者加桔梗10克;头痛剧烈或伴有癫痫发作者,
加水蛭、虻虫各10克。
【疗效】治疗40余例,均获显效。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观察,本方不仅治疗头、腰部外伤后遗症效果好,而且用治
其他部位外伤后遗症,只要随证稍作加减,并加引经药,效果亦佳。确为治疗一切
宿伤疼痛的有效良方。
9、活血顺气汤
【来源】诸方受,《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当归尾12克,广郁金10克,枳壳、软柴胡各6克,制香附、丹参、川芎、
广木香各10克,红花6克,白茯苓12克,丝瓜络6克,降香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散瘀生新,顺气通络,疗伤止痛。
【方解】胸部挫伤为伤科常见病之一。暴力撞击挫伤胸部,瘀血凝滞于肌肤腠理,
既痛又肿;或因举重用力过度,运气不当,震击过甚,气壅失宣,肿胀不重,胸痛
明显,既为扭伤,或称挫伤。本方为气血并病之方。方中当归活血补血,取用归尾
,则长于散瘀生新;佐以丹参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川芎活血兼能行气,
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古谓:“伤损一症,专从血论”,故本方
以散瘀活血为主。但气为血帅,无形之气可统有形之血,伤血常兼气滞失宣,故配
以木香、郁金、香附疏肝行气;红花、丝瓜络、降香顺气通络;白茯苓利湿化痰宁
心。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故对外伤瘀血之初病者确有良效。
【主治】胸部挫伤、扭伤、瘀凝气滞、疼痛肿胀等症。亦可用于四肢扭挫伤。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本方多辛香走窜之品,对外伤瘀血之初病者确有良效。但辛香易伤阴耗气
,故虚者或旧伤者不宜应用。
10、滋阴解痉汤
【来源】吕凤祥,《浙江中医杂志》(11~12)1982年
【组成】生地21克,白芍30克,女贞子12克,地龙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剂为1疗程。
【功用】滋阴润燥,缓急止痛。
【方解】本病病变发生于肌肉、筋膜、韧带、腱膜、肌腱、神经鞘膜等组织,与“
筋”关系密切。筋为肝所主,全赖肝中精气的滋养,若肝之功能衰变,不能正常疏
泄,则可产生筋脉疼痛,肢体拘挛、麻木、屈伸不利等。治宜滋阴润燥、缓和挛急
,方始克有资。故方用生地、女贞子滋阴清热,养肝润燥;白芍柔肝敛阴,配甘草
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地龙清热解痉通络。合之共奏滋阴润燥、缓急止痛之功。
【主治】臀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臀部疼痛,或向下肢放射,或向腰部扩散,多以
酸胀痛为主,弯腰、转体、提腿等活动受限。
【加减】若肝阴虚甚,重用生地、女贞子;偏血虚,加当归、鸡血藤;兼气虚,酌
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脉络失和,肢体麻木,选加乌梢蛇、鹿衔草、五加皮
、独活;热重挟湿,可加虎杖、泽泻、黄柏之类。
【疗效】治疗120例,结果痊愈66例,显效5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67%。
11、顺气宽胸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桔梗9克,枳壳6克,木香3克,川厚朴4.5克,防风、苍术各6克,白术9克
,白芷4.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肺理气,宽胸镇痛。
【方解】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人之有生,全赖此气”。胸部受
伤后,呼吸不畅,故而疼痛随作。方用桔梗、防风、白芷、枳壳、木香以宣通肺气
、发表祛风、理气止痛;胸部受伤后,气滞则湿聚,而致胸肋满闷,故以川厚朴、
苍术、白术、甘草除湿散满,川厚朴配枳壳宽胸镇痛。共奏宣肺理气、宽胸镇痛之
功。
【主治】胸部挫伤,呼吸不畅,气滞作痛。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12、活血镇痛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连翘、枸杞子、骨碎补、续断各9克,川芎、制乳香
、制没药、三七各4.5克,桃仁、防风各6克,茯神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
【方解】筋骨损伤初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血凝滞。《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
病故肿。”所以损伤必有肿痛,又肾主骨,骨折脱位后,因积瘀化热,必见红肿之
症。本方是由桃仁四物汤化裁而成。方中生地凉血散瘀,并用防风、连翘祛风清热
;以桃仁、乳香、没药、三七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因骨断筋绝,故用枸杞子、续
断、骨碎补补益肝肾、续筋骨;加上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
奏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效果甚佳。
13、跌打养营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西洋参3克(或党参15克),黄芪、白芍、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木瓜
各9克,当归6克,川芎、三七各4.5克,熟地、枸杞子、怀山药各15克,砂仁、甘
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大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解】《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惯,脏腑由
之不由。”骨伤日久,由于长期卧床或伤肢不经常活动以致气血亏损,营卫不惯。
本方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四物汤,是调血养血之良方。加西洋参、黄芪、怀
山药、甘草补气扶正;砂仁醒脾调胃、行气宽中;三七、木瓜舒筋活络;续断、枸
杞子、骨碎补,补骨脂补肝肾、壮继筋骨,以促进骨痂生长。综观全方具有大补气
血、健脾益肾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骨折中、后期,能促进骨痂生长。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对骨折愈合,确有促进生长之效,效果颇著。
图片
14、仙复汤
【来源】周福贻,《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柴胡、花粉、山甲、桃仁、红花、防风、乳香、没药、赤芍、贝母
、白芷、陈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散瘀、软坚消肿。
【方解】骨折,除复位固定外,中药内治亦相当重要。方用当归、桃仁、红花、乳
香、没药、赤芍活血散瘀;柴胡、陈皮疏肝理气;防风、白芷疏风散邪;花粉、山
甲、贝母软坚散结消肿,以助活血化瘀之力,组合成方,有活血散瘀、软坚消肿之
效。用药遣方独辟蹊径,实为治病良方。
【主治】骨折后瘀结肿胀。
【疗效】治疗锁骨骨折58例,均获痊愈。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儿童一般为10~
15天,成人一般在20~30天。
15、活血止痛汤
【来源】陈志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桃仁、牛膝、络石藤、丹参、苏木、地鳖虫各9克,红花、川芎、
乳香、没药、陈皮、枳壳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解】根据“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方以当归
、桃仁、丹参、苏木、红花、地鳖虫、乳香、没药、川芎等共奏活血化瘀之效;然
血随气行,故在活血化瘀药中佐以理气之药,如陈皮、枳壳等调达气机,有气行则
血行之意,既照顾到调气疏肝之特点,又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本方适用于跌打损
伤、筋断骨折导致的瘀血阻滞、疼痛肿胀等症。用之临床,效果颇佳。
【主治】骨折初期瘀血内结,疼痛肿胀。
【疗效】治疗股骨颈囊内骨折30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93岁。结果优者22例,尚
可2例,差3例,失败3例。
艾国医
艾国医
传统医学经典传承,国医名家资料领取,秘方偏方临床绝活、道家养生智慧分享。
公众号
16、一盘珠汤
【来源】李同生,《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各12克,川续断15克,广木香、红花、广三七各
6克,泽兰叶、苏木各12克,桃仁6克,乌药12克,大黄、甘草各6克,制乳香、制
没药各9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武火煎沸后再用文火
煮30分钟,共煎两次,取汁混匀,分早、晚各服1次。
【功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方解】本方以桃红四物汤为重要成分。方中桃红四物汤中以白芍改赤芍,熟地改
生地,具行血而不伤正气,活血而能生新血之妙。续断治血理伤,为疏通气血筋骨
之要药;广三七、泽兰叶、苏木、制乳没诸药均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佳品;广
木香、乌药为行气止痛之良药;大黄清热消瘀,引瘀血下行;甘草缓急止痛,调和
诸药。诸药合而用之,不仅能行血分瘀滞,亦可散气分郁结,活血化瘀无伤血之虑
,行气理气无燥热之弊,瘀去气行,诸症自愈。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脱位、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
【加减】本方具有行气祛痰等显著作用,且组方轻灵机巧,如珠走玉盘,法活无穷
,变化甚多,针对不同部分的损伤稍加增减,丝丝入扣:上肢伤加桑枝、桂枝、千
年健各9克;下肢伤酌加木瓜、牛膝各12克,独活9克,五加皮12克;胸部伤加枳壳
、桔梗各9克,木香6克,郁金9克;背部伤酌加乌药12克,威灵仙、狗脊、虎脊骨
各9克;腰伤加杜仲、补骨脂、大茴香、巴戟天各9克;小腹伤加小茴香6克,金铃
子、木香各9克;胸胁伤加柴胡、青皮、龙胆草各9克,白芥子6克;腹部伤加大腹
皮、吴茱萸、枳实、槟榔各9克;足跟伤加紫荆皮、升麻各9克,苏木6克,柴胡9克
。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
【附记】本方系李氏骨伤祖传秘方,其研究已通过有关专家鉴定,并曾获省科研成
果二等奖。
急性软组织损伤,本方(一盘珠汤方)可作为通用方,且可随证加减。证属伤后瘀血
凝滞,患处皮色隐泛青紫,作肿作痛,按之陷下,复起较缓,方中重用桃仁、红花
、苏木,另加广三七6克、刘寄奴12克以韭汁为引;瘀血凝结,坚积难消者,宜消
瘀化滞,原方加花蕊石、广三七各3克;证属气郁凝滞者,气滞刺痛,咳嗽时掣痛
,当以通气行滞为主,原方重用乌药、木香,另酌加降香9克,陈皮6克;胸肋损伤
、气滞较重者,治宜疏肝行气降逆,原方加青皮、枳壳各9克,沉香15克,柴胡6克
,代赭石9克;证属瘀气凝滞,症状较轻,隐痛不愈或受伤时日较久或虽为新伤,
但体质虚弱,当以行气活络为主,此方重用乌药、木香,另可酌加枳壳、青皮、香
橼皮、香附各9克,根据病情酌加一至二味。伤后筋纵无力,重用续断,另加鹿筋9
克,守宫尾2条,以筋生筋,用时均加一至二味;若伤骨骨折、骨碎,此方均滋肾
补骨之剂;若欲接骨,原方可选接骨木9克,自然铜、骨碎补各15克,酌加一至二
味。
17、健肾荣脑汤
【来源】谢海洲,《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紫河车、龙眼肉各9克,桑椹15克,熟地12克,当归9克,丹参12克,赤白
芍各9克,太子参10克,茯苓6克,远志、菖蒲各9克,郁金12克,生蒲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血,填精髓,宁心神,通脉络。
【方解】方中紫河车甘咸而温,血肉有情之品,大补气血,填精益髓,故以为主;
合当归、熟地、白芍三味补血养血之力尤甚;太子参、茯苓健脾益气,取阳生阴长
之意,生津之功更著;龙眼肉、桑椹养血健脾;丹参、远志养血宁心;菖蒲、郁金
行气解郁开脑窍;赤芍、蒲黄活血化瘀通脉络。此方是以阴阳气血双补,气血生长
则能化精,精足则脑髓充,活血通络则瘀去,瘀去则新血生,脑络通则神自明。
【主治】颅脑损伤后遗症。
【加减】运用此方时,偏于阴虚者,合用地黄饮子;偏于脉络瘀阻者,合用桃红四
物汤。谢氏还常用桑椹、黑芝麻、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地黄、山萸肉、首乌
、胡桃肉等以填精补脑;苏木、刘寄奴、鬼箭羽、土鳖虫、牛膝、续断、骨碎补、
泽兰、自然铜、鸡血藤、豨莶草等针对外伤之病因而随方加之。屡验不爽,可谓良
药。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古中医频道
《黄帝内经》之诊要经终论篇: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
则终矣。#健康养生#中医#中医文化#黄帝内经#养生#传统文化
视频号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