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黄褐斑、黄水疮、荨麻疹秘方
2021-05-19 08:39:12
黄褐斑——凉血祛斑汤(杨鉴冰方)
(组成)生地黄12g,赤白芍各15g,白芷10g,防风10g,紫草10g,桃仁15g,黄精10g,红花20g,柴胡9g,香附10g,丹参15g,木蝴蝶9g,白鲜皮15g,当归15g。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凉血化瘀,活血消斑。用于黄褐斑。
(方解)方中重用红花、桃仁、丹参、赤芍,使“瘀血去新血生”,兼以调经畅气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些药物可增强SOD活性,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促进细胞解聚,降低血液黏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状况,调节内分泌,增加面部营养,以祛除黄褐斑。紫草、生地黄、白芍、当归既散肝之郁热又补肝之阴血,达到治本之目的;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佐以柴胡、香附调畅气机;黄精补脾益气,与柴胡相配,并举拖上,推陈致新,益气行血布津,同时可防风热之邪乘虚而入;再配以白芷、木蝴蝶、防风、白鲜皮祛风散结以消斑。《日华子本草》对白芷有论述:“止痛,生肌,去面肤疵癍”。有资料报道白芷、白鲜皮、柴胡、当归均可降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生成,白芷和当归对该酶的抑制率分别可达35.14%及30.63%。其次,这些药又具有引经作用,载诸药上行于颜面,直达病所。
(验案)斐某,女,38岁,自诉近1年来,面部出现黄褐斑,颜色逐渐加深,遍及额、颊、鼻、口周等,呈点片状,对称性发生,无鳞屑,无痒感,且每次月经前2天出现小腹疼痛,经后消失,月经量逐渐减少夹有血块。婚后生有一子,已带节育环11年。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诊断:面部黄褐斑,证属肝郁血滞、血瘀夹热。治疗以凉血疏肝,活血化瘀消斑。用凉血祛斑汤加减:红花20g,桃仁15g,丹参15g,赤白芍各15g,紫草10g,生地黄12g,当归15g,柴胡9g,香附10g,黄精10g,白芷10g,木蝴蝶9g,防风10g,白鲜皮15g。1日1剂,水煎服。服上药5剂,月经来潮,经量增多,腹痛不明显,面部黑斑已部分减退。守方续用10剂,半月后改为丸剂,3月后面部黑斑基本消散,后随访半年,诸症悉除。
(方源)吕丽华,徐翠,李娜.杨鉴冰教授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的用药经验.现代中医药,2006,26(2):3
图片
黄褐斑——化斑汤(陈伯咸方)
(组成)醋柴胡10g,川芎10g,全当归10g,桃仁泥10g,南红花10g,京赤芍10g,泽兰叶10g,醋香附10g,血丹参15g,生姜3片,葱白10cm,大枣3枚。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化瘀祛斑。主治心肝血虚,气郁血瘀孙络而致的色素沉着于颧颊鼻梁形成的黄褐斑。
(方解)《素问·六节脏象大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主血脉,血脉充盈旺盛,心脏之色征于外则面色润泽,血脉亏虚则面无华。肝藏血主疏泄,气郁则血瘀而颜面瘀斑生焉。此病属心肝两经,并与妇女月经胎产关系密切。化斑汤适用于非妊娠期及产后的患者。胎前瘀斑系胎浊上攻留滞而致,常产后自愈。如不愈者,可服药治疗。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养血润面,化瘀消斑;丹参、泽兰调经活血;香附行血中之气;配以姜枣调合营卫,大枣并能入脾悦颜色,更加葱白以通阳气,合而用之,具有舒养心肝、通阳活血、养血化瘀、调和营卫之效,气血协调,营卫得和则瘀祛斑消。
(加减)肾虚腰酸者加菟丝子、女贞子;不寐者加炒酸枣仁。
(验案)刘某,女,36岁。1991年5月17日初诊。10年前妊娠分娩后,两面颊部逐渐出现黄褐色斑块,每逢经期则色深加重,并伴有情绪改变,且经量少,色黑,有块。未予系统治疗。症状逐渐加重,纳食一般。舌苔薄黄舌质红,边有瘀斑。脉细弦。辨证立法:肝藏血,主情志,肝郁气滞则经水来而不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气滞易血瘀,日久则血脉亏虚,虚瘀兼杂表现于面,则瘀斑外露。拟养血舒肝、祛瘀化斑治之。化斑汤:醋柴胡10g,川芎10g,泽兰叶10g,当归尾10g,血丹参15g,桃仁泥10g,京赤芍10g,醋香附10g,南红花10g,生姜3片,葱白10cm,大枣3枚。二诊:1991年5月22日。服药10剂,颜面褐斑无明显变化,但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面色红润。经年疾病,短期难以奏效,继服上方。三诊。1991年6月9日。服药15剂,正值月经来潮,量色均正,情绪稳定,面部斑块颜色明显变浅。药已见效,效不更方。四诊:1991年7月11日。患者又服药30余剂,面部光泽,斑块基本消失,月经按期来潮。
按:颜面黄褐斑系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大部在妊娠后发生,并伴有月经不调及情绪障碍,证属心肝二经。心主血脉,肝主藏血,气血郁滞,不能上荣于面,则颜面瘀斑生焉。此方以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柴胡条达肝郁;丹参、泽兰调经活血;香附行血中之气;姜枣调和荣卫;大枣又入脾悦颜色;葱白通阳运阳,阳运则斑块自消。
(按语)此方系陈师多年临床自拟的经验方,经数十例验证,皆有显效。通过临床实践用化斑汤治疗颜色瘀斑,疗效显著。如不加葱、姜、大枣者,见效缓慢。如加生地黄、熟地黄,效果便不理想,因生地黄凉血,熟地黄腻滞,均不符合以上治疗原则。如无月经胎产等因由,而单纯颜色瘀斑者,亦属气滞血瘀,多与情志抑郁有关,用此方亦效。临床可随兼证之不同,适当增损药物,但不能违背以上治疗法则。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图片
黄水疮——黄水疮经验方(施文德方)
(组成)雄黄、硫黄、铜绿、松香、枯矾、东丹各3g。
(用法)共研细末。用菜油调敷;如局部发热者,可用马兰头连根打烂,绞汁调敷。
(功效主治)燥湿止痒,化毒蠲腐。主治黄水疮。本病常发于头颈部,起疱,流出脂水毒液,污染衣领,且局部发痒,患者颇以为苦。用此药调敷数次,即能收干止痒,结痂脱落而愈。
(按语)本方来自民间,由施氏之父用仁公采集而来,传今已四世。临床用之,屡试屡验。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荨麻疹——荨麻疹汤(孙一民方)
(组成)生地黄15g,牡丹皮9g,白茅根30g,赤芍9g,金银花、连翅各15g,当归尾3g,山栀子、苍耳子各9g,薏苡仁、谷芽、麦芽各15g,白鲜皮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凉血,清热,活血,祛风。用于荨麻疹属血燥感风者。疹块突发,疹红,热痒。
(方解)方中用生地黄、牡丹皮、白茅根、赤芍凉血,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当归尾活血止痒,苍耳子祛风止痒,白鲜皮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谷芽、麦芽助消化,山栀子、薏苡仁引热下行。上药配合,可收到凉血、清热、活血、祛风之功效。
(按语)荨麻疹一般内在因素为血燥,外在因素为感风,表现症状是痞块,瘙痒难忍。有时可影响工作、学习与睡眠,十分痛苦,故不可轻视之。临床治疗,应以凉血清热为主。如血不燥热,疹块即可能不发生。处方宜用少量活血药,既可去瘀,又能止痒。祛风药大都辛燥,过用则伤阴,能加重血燥,故不宜多用,不宜久服,宜在开始治疗时服之。消化不良往往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方中应当适加些和胃消食药。祛邪必须给邪找出路,用引热下行之药,就是使热从小便而解。逐邪务必干净彻底,这样能提高疗效,病情不易反复。
荨麻疹用药规律:①丘疹突出皮肤表面:生地黄、牡丹皮、白茅根、赤芍、小蓟清热凉血。②瘙痒难忍:防风、荆芥穗、蝉蜕、桑叶、苍耳子祛风止痒,桃仁、红花、当归尾活血止痒。③伴有消化不良:山楂、建曲、谷芽、麦芽、鸡内金和胃消食。④大便干结:瓜蒌、玄明粉、大黄、泻叶清泻通便。⑤小便短赤:山栀子、竹叶、白茅根清热利尿。⑥虫积腹宿:槟榔、榧子驱虫。⑦气虚血虚易过敏(过敏体质):黄芪、白术、当归身、白芍、何首乌补气养血,增强体力,以抗过敏。
(方源)《临证医案医方》
艾国医
艾国医
传统医学经典传承,国医名家资料领取,秘方偏方临床绝活、道家养生智慧分享。
公众号
荨麻疹——祛风凉血汤(陈树森方)
(组成)蝉蜕10g,防风9g,僵蚕10g,炒黄芩15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
(用法)每天1剂,煎2遍和匀,每日2~3次分服。
(功效主治)急性瘾疹,皮疹色红而痒,躁热时起,发无定处,口干、便秘、风热炽盛者。
(方解)蝉蜕、防风、僵蚕祛风止痒,黄芩清肺热;丹参、生地黄凉血。
(加减)大便秘结加生大黄5~9g。
(验案)方某,女,25岁,干部。就诊日期:1987年7月15日。皮疹时起时没,已经2周。疹起时高出皮肤,大小不一,色红而痒,时感躁热,口渴便结。舌红苔薄黄、脉数。予本方治疗,3剂后疹减大半,大便亦畅,5剂后皮疹及躁热均解。
(按语)忌辛辣刺激及海味动风之食物,禁烟酒。
(方源)《陈树森医疗经验集粹》
荨麻疹——黄芪桂枝汤(陈树森方)
(组成)生黄芪30g,桂枝10g,蝉蜕15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个(擘去核)。
(用法)每天1剂,煎2遍和匀,每日3次分服。
(功效主治)慢性瘾疹经年不愈,时起时没,疹色淡红或苍白,大小不一,畏寒怕风,受凉或泛冷水时加重,得暖则轻,舌苔薄白,脉浮缓,属卫阳不固,风寒外袭者。
(方解)生黄芪补气固表;桂枝解肌散寒;蝉蜕祛风止痒;白芍敛阴和营;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协和诸药;风寒解,营卫和,肌表固,如是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瘾疹发作自当减少矣。
(加减)夜间瘙痒影响睡眠者加酸枣仁、石菖蒲各15g,宁心安神。
(验案)赵某,男,35岁,干部。就诊日期:1980年1月25日。患者瘾疹3年,时起时没,寒冷时为甚,疹色淡红或苍白,大小不一,瘙痒无时,舌苔薄白,脉缓。屡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治疗,疗效不好。予本方治疗,服1周后发作减少,连服2周停止发作。
(按语)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方源)《陈树森医疗经验集粹》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