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仙医”傅山先生的传奇故事 看病
2021-06-02 20:05:03
傅山(1607-1684)
傅山(1607-1684),本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更字青主。他是明清的思想家、书法家。于学无所不通,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在一些武侠小说里,傅山被描写为武侠高手。例如,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就被说成是七剑之首。
浏览更多博文请点击:
blog.sina.com.cn/wneldbk97
傅山除了在书法上有很高的成就之外,在医学上也极有建树,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被尊称为“医圣”。傅山逝世后很多年,人们还称他为“仙医”。
傅山不仅是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者和著名书画家,而且是中国医药史上一位“大师级”的医学家。傅山生前,“擅医之名遍山右,罔弗知者”(戴梦熊撰传)。及其去世,社会评价更高,诸如“医术入神”(王士祯《池北偶谈》),“人称医圣”(蔡璜撰传),“至今晋人称先生为仙医”(刘绍攽撰传)。这些评价,既表现了人民对傅山这位以医术活人的愛国学者的愛戴与推崇,也说明了傅山的医理医术确实高超精到,决非溢美之词。对傅山的医学水平和境界,张凤翔在《傅青主女科序》中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作了一个比较:“昔人称张仲景'有神思而乏高韵,故以方术名。’先生既擅高韵,又饶精思,贤者不可测如是耶?”这一比较,确实道中了傅山与一般良医、名医以至如张仲景者的差别。傅山的“高韵”,是由他关心民生疾苦、“愛众”的高尚思想情操、“时称学海”的渊博知识学问与可贵的开拓独创精神所融成的一种素质。傅山“精思”则体现在他的医论与医术中,也体现在他的临床医学著作中。清康熙朝大臣、蔚州人魏象枢在挽诗中曾这样赞颂傅山:“消磨岁月诗千首,寄托身名药一丸。”(撰稿:侯文正)
傅山活着的时候,人们尊称他为“医圣”;傅山逝世后,多少年来,人们都称他为“仙医”。清代笔记《柳崖外编》、《柳春浦编》、《茶余客话》、《鸥陂渔话》中记录了关于傅山医病的不少民间传说,甚至连刘绍所撰的《傅青主先生传》也收录了两则传说,以证明傅山“医术入神”。这些传说究竟是不是信史且不论,但从中可见人民群众对傅山的崇拜,则是无疑的。清代笔记记录了不少关于傅山医病的民间传说。下面选介几个传说故事。
看书法断生死
傅山在一次酒醉后作了一幅草书后便睡了。他的儿子傅眉也善于书法,看见父親的书法作品就模仿了一幅,悄悄的把父親的书法换走,想看看父親能不能分辨出来。
傅山醒来后,看到桌上的书法,心情闷闷不乐。儿子见此情形,便问父親为何不高兴?傅山叹了口气,说:“我昨天醉后偶书,今天起来看了看,中气已绝,大概我不久于人世了。”傅眉听了,大惊失色,就把自己换掉书法作品的事告诉父親。
傅山听了,更是难受,叹口气说:“如果真是这样,恐怕你等不到新麦上场了。”结果真如傅山所言。(故事见于《柳崖外编》)
诊断巡抚母親的相思病
傅山先生精于医道,晚年名声更大。对那些当官的、慕名而来访的,如果是求医看病则见,否则就拒绝见他们。山西某巡抚久闻其大名,早想见他,就是见不到。有一次傅山拄着拐杖在太原郊外散步,某巡抚恰巧路过那里,当离傅山只有半里之遥时,一位衙役报告巡抚:“前面拄拐杖的老人就是大人早就想见的傅山先生。”
巡抚急忙派骑卫去追,巡抚乘坐的轿子也加快了速度跟上去。谁知傅山先生的脚步并没有加快,也不回头看后面,依旧悠悠散步,可追了十来里路,还是追不上,彼此的距离竟一点儿也不见缩短。那位巡抚只好说:“算了吧,不要再追了,傅先生大概是不愿见我吧!”又一日,巡抚的老母親得了病,巡抚吩咐阳曲县令去邀请傅山先生。傅山先生说:“看病可以,可我不见那些达官贵人。”阳曲县令应承:“行。”傅山来看病,巡抚只好遵嘱回避,让县令代陪傅山给巡抚的母親诊病。傅山给巡抚母親把完脉,发怒说:“偌大年纪,怎能得了这病!”也不立方,拂袖而去。
县令硬留住他,再三婉转的叩问病情,傅山开始不作声,后来才说:“是相思病,昨日午间起病。”傅山离去后,巡抚赶忙询问诊断情况,县令无言以对。可是巡抚之母在内室已听到傅山的话,叹息一声,说:“傅先生真是神医呀!我昨天午间翻箱笼,偶然看到你亡父的靴子,就得了病。你应当把此事如实告诉傅先生。”巡抚托县令把此事内情转告傅山,傅山只开了一服药,就治好了巡抚母親的病。(故事见于《柳崖外编》,既表现了傅山的人品高洁,又表现了傅山诊脉水平之高。)
巧治民妇气鼓
有位妇女,因为丈夫好赌,劝说无效,夫妻间就互相吵了起来,还被丈夫掴了一巴掌,气闷之下,得了气鼓。其丈夫这下着急了,去找傅山先生,说明情形,请先生诊治。傅山问清情况后,好像很随意的拣了几把野草,告诉他:“你拿回去,每天在你女人面前用慢火煎药,而且必须和颜悦色,低声下气。除了親自给你女人侍奉饮食外,就一心一意的煎药,一天熬十几次。”那位丈夫按照傅山的吩咐去办,果然不到3天,妻子的病就好了。有人感到奇怪,野草怎能治病,况且怎么会好的这么快?傅山说:“病刚刚得了,还不是什么大病,用不着吃药。我以草为媒,让其夫日日侍奉,尽心尽力,平其心而和其气,就足以治好她的病了。”(故事见于《柳崖外编》,说明傅山治病之巧,实际上采用的是相当于现代的“心理治疗”、“精神疗法”。)
巧治妒妇腹痛
有一位妇女嫉妒心很强,闻听丈夫有了外遇,非常恼火,忽然肚子痛起来,痛是在地上直打滚。她的丈夫急忙赶去求傅山先生,傅山问明病情,让他找个破瓦罐,放在妻子床前,捣上一千杵,将其末服之,疼痛立止。按傅山先生的吩咐去做,果然立竿见影。(故事出自刘绍撰《傅青主先生传》。其事与上则《巧治民妇气鼓》类似,也是“心理治疗”。)
诊老人痰涌不死
有一位老人,痰涌到喉咙里,呼吸十分困难,眼看要断气了。他的家人一面准备后事,一面抱着一线希望请来傅山先生。傅先生诊断后说:“没有死,也不会死。”随即让老者的家属快把大蒜捣成汁,给老者灌下。蒜汁灌下去不久,老人便大吐起来,吐了好几升痰涎后人便苏醒过来。(故事见于刘绍撰《傅青主先生传》,难能可贵的是傅山以民间验方中的很简捷的办法救了老人一命。傅山读过很多医书,但他十分注意搜集民间验方,这从他现存的著作和手稿中即可找到证明。)
治少妇临盆昏厥
有位青年妇女,在临盆分娩时昏厥过去,长时间没有苏醒。家里人眼看人已昏死,便准备后事。她的邻居跑遍城关才找到傅山先生。傅山给少妇诊脉后便拿出银针,几次针刺妇腹后,那位妇女竟苏醒过来,安然分娩。她家人好奇,傅山告诉他们:
小儿握住母心,所以闷绝。针刺之后,小儿放手,母親自然无事了。你们看小儿手上一定有针刺的痕迹。家人细看,果然如此。
(故事见于《仙儒外纪》,说明傅山诊断高明而精于针灸。故事中所说“小儿握住母心”,是中医的一种解释方法,并非实际握住心脏。)
一剂治愈头晕险症
有位在北京经商的山西人,经常头晕目眩,必须用布将头裹紧,才稍好一些。就是在炎热的夏季,犯了病,也得用布裹上。他在北京找了一位名医,诊断后对他说:“脑髓已空,无药可救了。你赶快起程,或许还能活着赶回家去。”商人听了医生的话后,即刻起程。回到太原后,遂向傅山求救。傅山说:“症是险,尚可救。”给他配了一服升阳补髓之药,并让其找七顶年轻力壮后生所戴过的衬帽,油腻愈多愈好,煮成浓汁,再与煎好的药配在一起服用。结果只服了一剂,就治愈了那位商人的重病,使他恢复了健康。(故事见于《仙儒外纪》)
望诊断生死
有一伙青年后生正在临街盖房施工,远远望见傅山先生向这边走来,其中一人说:“人们都说傅先生医术高,我们何不装病试探试探他。”便有一位小伙子从脚手架上一跃而下,假装有病。众人上前拦住傅山,说:“他病了,请先生给他诊治。”傅山停住脚步,望一眼那位青年的气色,大吃一惊,道:“他已经是个死人了。”众人听了大笑,都不相信。傅山说:“肠子崩断了,已经无法救治。”那青年突然大叫肚疼,众人把他抬起来,刚到家门口就断了气。(故事见于《柳崖外编》,说明傅山望诊技术之高明。)
傅山借驴
秋分前后,是山民采药的最佳时节。可当儿子傅眉向傅山提出采药一事时,傅山却显的犹豫起来。傅眉似乎猜出了父親的心事,于是说道:“爹,咱们借对门王狗毛的毛驴用用吧。”
王狗毛是松庄村里有名的刁钻狡猾之人,平常谁也不愿意与他打交道。但这次采药路远,出于无奈,傅眉还是向王狗毛家走去。对门的王狗毛早就想得到傅山的一幅画,但苦于没有机会。这次傅眉来借驴,不正是一个大好机会吗?王狗毛痛快的答应了傅眉。借驴回来,傅眉便与父親進了山。但由于采药太专心,等傍晚收拾回家时,发现毛驴不见了。傅山对儿子说道:“回去照驴钱送过去,让他重买一头。”于是雇了脚夫,挑着药材回家了。
再说,王狗毛见自己家的毛驴跑了回来,就藏了起来。他想,等傅眉来了装个大方,趁机让傅山给画上幅画。回到家后,傅眉就拿了几十两银子来到王家。哪想王狗毛这次特别大方:“一头毛驴,丢就丢了,何必那么认真。”死活不肯收钱。最后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你们要过意不去,就让你爹给我画上一张画吧。” 傅山三涂两抹,就画好了一头驴。傅眉一看:“怎么没有眼睛?”傅山说:“行了,送去吧。”傅眉将画送到了王家,王狗毛高兴坏了。
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位画商,看了画后说:“可惜是头瞎驴,要点上眼睛就更值钱了。” 王狗毛把画取下来,自己点起眼睛来。只见笔墨点处,那毛驴竟眼开脖动尾巴甩,似乎要跃下纸来。等画商再来,王狗毛打开画轴一看竟是一张白纸。原来,傅山的画是神笔,凡飞禽走兽一旦点睛便会离画而去。贪心的王狗毛不知其中妙处,落了个鸡飞蛋打的下场。(作者:张中伟)
傅山送给女儿做陪嫁的门帘
相传,傅山与妻子张氏除生了儿子傅眉外,还有一女,小名叫贇儿。到贇儿出嫁时清朝已入主中原,傅山家财散尽,拿不出值钱的陪嫁。出嫁前一天,傅山把女儿叫到面前说:“贇儿,明天你就要出嫁了。咱家现在没有象样的嫁妆给你,爹爹就送你一条门帘吧!你要记住去了婆家门帘要挂在家里的墙上,不要挂在门上。”贇儿感到特别奇怪,但也不便多问,心想先收起来以后再说吧。
第二天,洞房花烛之夜,贇儿拿出陪嫁的门帘按照父親所说挂在墙上和女婿一起观赏起来。原来门帘上画的是喜鹊登梅的喜庆图案。画画的漂亮自不必多说,对于贇儿来说早已司空见惯。等到两个新人赏完画正准备休息时,突然听到了鸟鸣声,寻声望去,只见门帘上画着的两只喜鹊,展翅飞了起来,正在嬉戏。两位新人这才明白,这门帘原来不是寻常之物,怪不得父親让挂在墙上。
日子久了,贇儿还发现只要头天晚上两只喜鹊飞起来嬉戏,第二天总是好天气,若只落在梅枝上不动,第二天就是阴雨天。这门帘成了今天的天气预报了。
有一天,贇儿一个人在家里没事,又仔细端详起门帘上的画来。她突然发现两只喜鹊都没有画眼睛。那贇儿是何等人,在娘家常见父親和大哥画画,耳濡目染,也能画上几笔。于是取笔研墨,提笔在手往喜鹊的眼睛处轻轻一点,点好以后,离开门帘正要好好端详,只见两只喜鹊一扑棱翅膀飞起来,在屋里盘旋了几圈飞出去,没影了。这让贇儿好生后悔呀。
几天后,贇儿回到娘家求父親再画一幅。傅山说:“贇儿,不是爹爹不给你画。我只能画一回,一被点破再画就不灵啦。”
此后,贇儿就再也没机会得到傅山的宝画了。
打“龙眼纸”
西村至今还流传着打“龙眼纸”的方法。
傅山在世时,对西村的农事非常关心。
就在康熙二十年给西村降黄河雨的秋后,傅山开始安排身后之事。这一天他回村把前半年找他求雨的三位老者找来,教给他们打“龙眼纸”的方法,预防冰雹的袭击。在农历二月二日的前一天,村里要公推三个姓氏不同德高望重的人,准备大红公鸡一只,锤子一把,凿子一个,一百张宣纸。到全村人去的最多的石碾旁,一百张宣纸,摞在一起放在石碾中间的眼孔上。等到后半夜即二月二天快亮的时候,大公鸡第一次打鸣时,打鸣声“咕咕咪”一响起就举锤,在声音还未响完前,锤子就打在凿子上,凿子把一百张宣纸打透,这样每张纸上都有了一个眼孔。这样的纸就叫“龙眼纸”。“龙眼纸”做好后,要在二月二这一天发给众人。等到夏天下冰雹时,拿出“龙眼纸”在庭院里焚烧祭天,冰雹就会散去,避免农作物遭受冰雹灾害。直到解放初,西村一直有人在二月二打“龙眼纸”预防冰雹。
说来也怪。多少年来,相距二里的兰村、镇城、尤其是柏板,经常遭受冰雹灾害。而西村却很少冰雹袭击。即使有冰雹,也不会造成灾害。
这也许与傅山先生教给了“打龙眼纸”有关吧。
傅山做法降黄雨
康熙二十年,向阳地区春旱成灾,直到阴历四月中旬还不见一滴雨。连刚开春就拉到地里的粪堆都未撒开,下不了种。于是村里人商量推选黄、王、刘姓三位老者到崛围山找傅山先生想法子。
于是,三位老者起了个大早,吃过早饭,上了崛围山。傅山先生一见是村里来人了。笑嘻嘻的迎上来问:“咱们那里忙吧?下种了吧?”三位老者苦笑着答道:“开春至现在,一滴雨未下,哪能下种呀?”傅山说:“不急,你们先休息,我去做些饭。”说着一边把他们让進屋一边顺手提着小沙锅,做饭去了。不一会儿就见傅山在院里四平八稳走了一圈方步。口中叙叙叨叨,把淘了小米的水,往空中一泼,又進了厨房。三位老者见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傅山在做什么,又过了一袋烟的功夫,傅山端着在小沙锅里做好的小米饭和咸菜回来,让乡老们吃。三位老者一看,就这么一小沙锅小米饭,我们三个就是饭量再小也不够吃呀。傅山一看,很热情的给他们盛了满满三碗,端上桌前,说:“三位辛苦了,一大早爬山赶来,一定饿了,放开肚子吃,放心够你们吃的。”三位老者一看那就吃吧。等小米饭一到嘴里也不知是爬山饿了,还是崛围山上水土特别,比自己家里的小米饭好吃多了。三碗饭很快就吃完了,傅山在一旁看看,笑盈盈的问道:“三位老弟再来一碗。”三位老者心里想那么小的沙锅,能放多少东西啊。刚才盛出三碗难道沙锅里还有?就在他们一愣神的功夫,傅山已从他们手中拿过空碗,又给盛满了。看来是真饿了,三位老者把第二碗小米饭也吃了。傅山又给他们盛了少半碗。吃完了,三位老者都说:“吃饱了,再吃就撑着了。”这时傅山才东家长,西家短的询问他们村里的事,就是不提求雨的事。聊了大半晌,傅山说:“你们等我把最后一篇文章写完,到那时也就凉快了,再下山吧。”
傅山叫庙里的小和尚安排他们休息,自己到红叶洞里写书去了。太阳快下山时。三位老者等不及了。起身找傅山告别,傅山告诉他们:“你们要办的事,我已经办了,下山路滑慢慢走吧。”三位老者下山后看到树枝有有青色,地面上也长出许多嫩草,越走越有雨水,直到西村村边时,见街道上有刚流过大水的痕迹。村里人见三位老者归来。忙迎上去问:“你们见着傅山先生了吗?”“见着了”“你们走后,咱们这里下了百年不遇的黄色雨水。”三位老者忽然想起傅山在院子里迈方步,向空气泼淘米黄水,是在布雨。
等到第二天,田里能下脚了。人们下地播种时,只见地里的粪堆不见,已经齐刷刷的长起谷子苗。原来傅山不仅布了雨,就连种也帮着乡親们下好了。
这一年秋后,西村谷子大丰收,用新米做成了小米饭和三位老者在崛围山吃的小米饭一样香。
西村的等堰
傅山在崛围山时,有一天看到西村方向出现一股青气。他就告诉西村乡民,在西村村南一个叫于家湾的地方做一条“等堰”,头向西北,尾向东南,以防汾河发洪水时淹没农田和村庄。当时于家湾一带都是西村的田地,离汾河堰还有很远的距离,以往发洪水从未淹没到此处,再加上修堰要占地,所以村民有些不愿意修。于是傅山无偿的让出自家正好在于家湾的二亩地,同时被傅山解救落户西村改姓的明朝朱家后代黄来发、黄来达也跟着让出五亩地做了堰基。经过一冬天的施工,总算修好了。但人们抱有侥幸心理,对防洪不够重视,等堰修得质量并不高。到了光绪十八年夏秋之际,汾河水猛涨,越过汾河坝堰,淹没大片农田还不断向北蔓延,直逼等堰。后来水势减弱,最终没有越过等堰。这才保住等堰北面农田的收成。到这时离傅山提议修等堰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人们这才意识到傅山多么有远见。就在这年的秋冬季节,人们自发的把被洪水冲刷的汲汲可危的等堰修了个结结实实,并每年加固。以后汾河再发洪水,有等堰等在那里,使西村多年来免受洪灾之苦。
傅山晚年时还嘱咐村里一件事,而未办成。是怎样一件事情呢?这还得从西村的地理位置说起。
汾河从兰村烈石口出来后向南流,到小留村遇阻折向东去。当时的西村正好处在汾河河湾里,是最易受洪灾的位置,但由于有等堰守在那里,却也多年无事。但洪水除了淹没农田还有一种危害,就是冲走河沿边的土地。所以,当地有句俗话:“卖豆腐的置下河湾地,浆里来水里去”。意思是,卖豆腐的辛辛苦苦成天在做豆腐的浆水里泡着双手,挣下钱买下了较便宜的河湾地,等到雨季又被洪水冲走了,等于白干。可见洪水冲走土地虽然不象洪灾淹没农田那么面积大,但每年或多或少都有发生,逐年累积起来损失也是很大的。傅山早年就看到了这种危害。于是在晚年嘱咐村里的保长,向村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四个角上运土堆起土堆,再栽上柏树。柏树就会越长越多,护住土地。结果,保长未听傅山之言。据老人们回忆从清朝到解放前被洪水冲走有九晌土地。若不是有等堰守在那里,还不知道现在如何呢?
直到现在,去西村叫于家湾的地里,还依稀可见明显高出南边田地的土埂。等堰离汾河坝堰仅百米之遥。
影壁墙
南方画家朱耷,看过傅山家的影壁墙后,觉的画是不错,但也觉的有些乡土气太浓,蹬不得大雅之堂。于是就约傅山切磋画技。傅山慨然应允。
傅山是什么人,切磋画技的消息太震动啦。到了约定日期,太原府的知名人士都来观赏。双方约定同画《农夫乘凉图》。
等画好以后众人上前仔细观瞧。只见两人的笔力、构思,也都差不多,一农夫于树下乘凉。朱耷画的是农夫席地而坐。傅山画的是农夫坐在自己的一只鞋上,那只光脚便搁在穿鞋的脚上。朱耷十分自得,以为自己稳操胜券。便说:“傅山,你那位农夫坐鞋伸脚,不雅吧!”
傅山听后微微一笑,随即画笔一点,只见那位农夫站起身来,穿鞋戴帽,下田干活去了。这一下把朱耷和众人都惊呆了。惊讶之余大家齐夸,傅山的画真是画活了,画绝了。朱耷也对傅山佩服的五体投地。
傅家门前的影壁墙
明朝时,傅山先生的住宅在西村前街一代,因离汾河近,地势低洼,非常潮湿,到清朝顺治初年,迁移到现在新兰路南面。那时候傅家处于兴旺时期,生活很富裕。宅院修的很象样子。大门前还建有个大影壁。刚建成时,他家人说要在影壁上写个“福”字,傅山先生说:“我画一幅画吧。”于是提笔在手,刷刷点点把当时西村古貌画在了墙上。只见画中远处是巍峨的崛围山,蜿蜒的汾河水从山脚下流过,垂柳成荫,两岸稻田千顷,偌大的西村就座落在汾河湾里。使人一下子想到了先生“西村带河曲”的词句。在村庄北面,有一座石板小桥,桥两旁有两块光溜溜的大石头。一个樵夫,赤着双脚坐在大石头上。一旁放着一担干柴,柴担旁丢着一只鞋。看样子樵夫砍柴归来,想在石头歇一歇再回家。
来来往往的人都夸这画画的好,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尤其是樵夫画的面目传神,活灵活现。
过了一段时间,南方一个叫朱耷的画家路过,被影壁墙上的画吸引住了。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有名的傅山先生的家,但看了一会儿发现了其中的不足,樵夫怎么赤着双脚,可旁边却放着一只鞋,莫非傅山先生画的落了一只鞋。于是就坐在傅家大门前不走了,要等出来人问个缘由。大约坐了一个多时辰正好傅山先生出来了。这人上前问道:“敢问你是院子的主人吗?”傅山答道:“正是”。朱耷又问:“这墙上画是何人所做?”“是我画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画是画的不错。可我想请教一下樵夫两脚赤着,可旁边怎么只有一只鞋?”,傅山听罢,叫朱耷到画跟前细看。等到了近前朱耷发现樵夫的屁股底下露出了一点鞋尖,才明白了鞋没有落掉。
现在中华傅山园山门东侧文本墙上画的“西村古貌”就是妨照这一传说中傅家门前的影壁墙上的画画的。
傅山正气惊厉鬼传说
傅山秉性刚烈,不惧邪恶,因此,好人敬重他,邪恶畏惧他。然而,有些鬼偏不信此说,曾经以身试过验。
一年夏天的某夜,傅山先生秉烛夜读,因为天热,他把窗户打开来,清风微入,浑身爽然,不知不觉已经读到子夜。正当他凝神静读的时候,一只纤纤的手从窗外伸了進来,而且胳臂好像能随意延伸,越伸越长,直至把手伸到傅山的面前,将书压上。傅山一看这只手,知道是一位女子,但是指甲灰白,有二寸多长,而且甲稍尖尖,犹如利刃,足可挖人心肺。傅山微微一笑,抬头向窗外看去:那不是一张人脸,脸色灰白,鼻眼流血,舌头掉出七、八寸长,样子特别骇人。傅山伸手把女鬼的手腕一攥说:“我叫你来得去不得,鸡叫时看你怎么着!”说着拿起手边的毛笔在女鬼的手背上写了一个“山”字。写完后一放手腕,那只鬼手重重的落在桌面上——一座大山把她给压住了,与五行山镇压孙悟空一般。那个女鬼抽手抽不走,翻手翻不了,直疼的一阵鬼嚎,不得不苦苦哀求先生饶过她。傅山说:“今后敢不敢再作祟了。”女鬼连连说:“不敢了,不敢了。”傅山拿起一块抹布来,从笔洗中蘸了点水往女鬼手背上一擦,“山”字不见了,女鬼“吱溜”一下没影了。
女鬼吓跑了,有个男鬼却不服气,还想来吓一吓傅山,就藏在了茅厕中。傅山放走女鬼后,收拾完桌上的东西,端上一盏灯来到茅厕,一進茅房,灯光正好映亮一张鬼脸,只见这个鬼青脸獠牙,丝头散发,还对着他龇牙咧嘴。傅山把灯往前一递喝道:“端住灯,站到外边去,丑鬼!”男鬼立刻觉的傅山身上那股正气逼的自己直打哆嗦,连忙接过灯来退到外面,乖乖的等待着。
傅山解完手,男鬼恭恭敬敬的把灯还给傅山说:“我叫鬼丑,不是丑鬼,你老人家记错了。”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