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鸿彬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许琦
直肠癌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多为脾虚胃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故治当标本兼顾。笔者于2000年至2002年对确诊为晚期直肠癌的48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医化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经指检、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直肠腺癌。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8~40岁9例,41~60岁31例,61岁以上8例。肿瘤下缘距肛门3~7cm38例,7cm以上直至乙状结肠交界以下10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6例。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施治 : 分中药内服与灌肠
2.1.1 中药内服 :
气阴不足型:便秘或腹泻,便血,小腹肛门疼痛下坠,消瘦,皮肤干燥,五心烦热,舌淡,脉细无力。基本方药:人参、女贞子、莪术、杏仁、槐角各10g,黄芪20g,白术、枸杞子各15g,云茯苓、炒地榆各12g。无明显梗阻症状及瘀血痰湿热结者可长期服用,亦可常规用于手术前后及放疗化疗过程中。(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气滞血瘀型:面色青黑,消瘦,皮肤干燥,胁下痛,腹胀,里急后重或肛门刺痛,大便解下脓血烂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基本方药:当归、桃仁、青皮、香附、茜草、莪术、莱菔子各10g,丹参、地榆炭各15g,土茯苓20g,山楂12g。服药后便血增多、鼻出血者停药1周后酌服。湿热下注型:口舌糜烂生疮,厌食呕恶,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疼痛,大便秽浊腥臭。舌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化疗过程中以及肿瘤感染较重者。基本方药:白头翁、秦皮、黄柏、茜草、法半夏各10g,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生地榆各20g,藿香6g。症状好转改服气阴不足型方药。同时将化疗药物减量或改变给药途径。每日1剂,水煎分服。
2.1.2 中药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