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名家临证经验
2021-06-08 18:40:27
胃癌,病位在胃脘,但与脾、肝、胆及肠有密切联系。
早期正气尚强,邪气较弱;中期邪实而正亦不衰;晩期则邪气独盛,正气大衰。本病起病或缓或急,多数病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至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明显的消瘦等症状。亦有少数病人可突然发生吐血及便血等急症。
本病之病因为正气内虚,邪毒外侵。病机特征为本虚标实。
其证候的自然演变过程中往往虚实夹杂,错综复杂。有正虚的神疲、乏力、纳呆等表现,亦有邪实瘀毒内阻的腹部包块,疼痛、嗳气、反胃等症状。晚期多见消瘦、肌肤甲错等恶病质表现。
早期主要为肝失疏泄条达,乘脾克胃,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而出现胃脘胀痛、恶心、嗳气或呕吐反胃等症状;
中期则为瘀毒内阻,脾胃虚寒为主,可见吐血便血,上腹包块,疼痛拒按;
晚期则气血双亏,耗精伤气,脏腑功能严重障碍,而出现贫血,面色苍白无华,乏力气短,头晕目眩,自汗盗汗,虚烦不寐,甚则脾肾阳气虚衰而见面目虚肿,畏寒肢冷等证候。
治疗上宜釆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方法,养正而消积,攻邪而扶正。
在胃癌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时时固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无论中医的祛邪、攻逐治疗还是化疗、手术后,都应考虑到调补脾胃,固护中土的重要性。
现介绍几家名医经验如下。
01
孙桂芝
强调胃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或感受外来邪毒,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常,出现食滞、气滞、血瘀、痰结、邪毒内壅等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胃脘疼痛、反胃、痞积而形成肿瘤。
认为病之初期多由情志郁闷,肝气不舒,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肝胃不和;随着病情迁延发展,久则气阴耗损,气血亏虚,病情加重,进入晚期。
总结出胃癌的病理基础是气滞、血瘀、痰结,病机为本虚标实为主。气滞、血瘀、痰结是标,脾、胃、肾虚是本。治疗本病亦始终贯彻健脾益肾、扶正祛邪的指导思想。
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不同胃癌分期及证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术后或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病人,采用健脾益肾法,佐以抗癌中药,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
常用药有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炒陈皮、生黄芪、当归、桑椹、炒何首乌、鸡内金、生麦芽、血余炭、白芷、虎杖、藤梨根等。
若属肝胃不和者,加白芍、柴胡、佛手、香橼、八月札、白梅花、炒枳壳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属胃热伤阴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生石膏、知母以滋阴清热,益胃和中;
痰湿凝结者,加半夏、竹茹、枳实、石菖蒲、藿香、砂仁、生薏仁、白蔻仁化痰散结,温化中焦;
属脾胃虚寒者,加人参、干姜、桂枝、小茴香、炙甘草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气阴双亏者加,黄芪、肉桂、白芍、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山药、山萸肉、阿胶以健脾益肾,养血安神。
——石怀芝.孙桂芝辨证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经验.北京中医杂志,2003,22(2):13-14
02
李建生
从临床观察胃癌病理可分三阶段:
初起多由情志不遂,肝气不舒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肝胃不和,脾胃气滞,这一阶段病情较轻;
继则肝郁气滞,气机失宜,阻于血络,气滞血瘀,日渐成积,此为第二阶段;
在此阶段如果失治误治,病情迁延,日久耗伤气血,脾胃受损,气血生化无源,可致气血双亏,“新血不生,恶血不去”,久则癥瘕形成,病情加重。
来诊患者多属此阶段,病人机体既有气滞、血瘀等邪实的一面,又有正气不足,脾胃虚弱等本虚的一面,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候。治宜攻补兼施,以补为主,重在补养气血,健脾和胃;以攻为辅,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根据胃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辨证分为六型,以基本方随证加减。
其基本方为人参、生黄芪、白术、茯苓、半夏、灵芝、天龙、蜂房、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麦芽、鸡内金、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甘草。
肝胃不和型加陈皮、柴胡、白芍、枳壳等;脾胃虚寒型加制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
瘀毒内阻型加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金荞麦等;胃热伤阴型加天花粉、冬凌草、黄连、竹茹、石斛、玄参、麦冬等;
痰湿凝结型加瓜蒌、陈皮、黄药子、山慈菇、苍术、生薏苡仁、黄柏等;气血双亏型加鹿角片、紫河车、黄精、阿胶、当归、熟地黄等。
此外,胃脘痛,常选加延胡索、白芍、生蒲黄、川楝子、九香虫、白芷、蜈蚣等;呕吐,常选加淡竹茹、佩兰、生姜、柿蒂、旋覆花、代赭石等;出血,常选加血余炭、白及、三七、茜草、仙鹤草等;腹水,常选加猪苓、泽泻、车前子、大腹皮等。
——崔永玲.李建生治疗胃癌的经验.北京中医,2005,24(6):330—340
03
刘嘉湘
刘嘉湘教授认为胃癌的病机,多为忧思过度,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气结痰凝所致。
病久常可因气机郁滞,血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结;脾胃损伤,宿谷不化,积而化热,耗伤胃阴,亦可因气郁日久化火伤阴;脾虚日久则可耗气伤阳,以致脾胃阳气虚,日久损伤肾阳,故产生噎膈反胃之证,有气结、瘀血、热结、食积及脾胃虚寒之证。
但气滞可出现在胃癌的任何阶段,痰气交阻大多出现在胃癌的中晚期,热结伤阴多见于胃癌晚期。
刘氏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将本病分为六个证型:
肝胃不和型,证见胃脘胀满不适,或脘胁疼痛,嗳气陈腐,呕吐心烦胸闷,纳谷不香,脉弦细,舌苔薄白,多见于胃癌早期。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图片
瘀毒内阻型,证见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触及肿物,质硬,脘胀纳呆,呕血便血,肌肤甲错,脉细弦或涩,舌质紫黯或有瘀点,治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脾虚痰湿型,证见脘腹胀痛泛吐痰涎,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脉弦滑或濡滑,舌苔白腻,舌淡红,此型可见于胃癌各期或胃底癌累及贲门。治以健脾理气,化痰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胃虚寒型,证见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或朝食暮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澹,下肢浮肿,脉沉细或濡细,舌质淡胖,苔白滑润。治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用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胃热伤阴型,证见胃脘灼热嘈杂疼痛,纳少口干,大便干结,形体消瘦,脉细数,舌红少苔或苔剥少津。治以养阴清火,解毒消积,方用益胃汤加减。
气血两虚型,证见面色无华,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或有面浮肢肿,脉细弱,舌淡苔少。治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方用归脾汤化裁。
加减变化:
嗳气呕吐加旋覆花、代赭石;呃逆加刀豆壳;疼痛加金铃子、延胡索、木香、佛手;口干加生地黄、麦冬;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大便溏薄加煨益智仁、菟丝子、补骨脂;
腹部包块加夏枯草、海藻、生牡蛎;呕血、便血加地榆、侧柏叶;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心悸不寐加淮小麦、大枣、珍珠母、柏子仁;血虚加阿胶(烊冲);纳谷不香加炒麦芽、鸡内金。
——李和根.刘嘉湘治疗胃癌经验述要.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642
艾国医
艾国医
传统医学经典传承,国医名家资料领取,秘方偏方临床绝活、道家养生智慧分享。
公众号
04
李修伍
李氏对传统上的胃癌六型分法如肝胃不和、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双亏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分型而选方论治的方法机械、烦琐。
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胃以通、降为顺的生理特点以及胃癌病人多为正虚兼痰、瘀、毒而虚实夹杂的病机变化,治疗上喜用自拟验方虎七散合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胃癌病人,收效较为满意。
旋覆代赭汤补虚降逆,化痰安胃,调节气机之升降;虎七散软坚散结,活血祛瘀而消积,方药配伍谨严,补而不滞,伐不伤正,以冀达瘤消正复之效。
方药组成及服法:虎七散由壁虎、三七粉配制而成,制法为取壁虎70条焙干研面,加三七粉50g,拌匀,空腹每次服3-4g,日2次,黄酒或开水送服。
汤剂基本组成为党参、茯苓、黄芪、夏枯草、姜竹茹、姜半夏、旋覆花、白花蛇舌草、代赭石、丹参、半枝莲、蜂房、炙甘草。
加减法:
消食导滞,选加山楂曲、谷麦芽、鸡内金、枳壳等;软坚散结酌加牡蛎、山慈菇、莪术、三棱、石见穿、徐长卿等;清热解毒加蜀羊泉、七叶一枝花、八月札、菝葜、铁树叶等;
化瘀止痛加全蝎、当归、延胡索、香附、水蛭等;痰湿者加薏苡仁、胆南星、青礞石、威灵仙等;阴虚者加韭汁、石斛、生地黄、梨汁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吴茱萸、附子、小茴香等。
——蒋士卿,李永红.李修五教授诊治胃癌经验.河南中医,2000,20(3):26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