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然不同,但病因病机相同,且在病机发展的过程中,常可相互转化,如崩中稍缓,可变成漏;若久漏不止,亦能成崩。更由于本症出血量时多时少,常不固定,因此,崩与漏,不易截然划分,在临床上常“崩漏”并称。
有关崩漏的范围,至今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认为凡阴道下血症,血势如崩似漏的,如:冲任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五色带,胎漏,产后血晕.恶露不尽,堕胎或堕胎不全,瘕瘕,外伤及全身出血性疾病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都属崩漏范畴。近代之论崩漏,多趋向于冲任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加以区别。
崩漏在《内经》中即有论述,历代医家对此症论述颇多,如《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傅青主女科》等均有详细的论述,值得珍视。
崩漏属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的一类病症。但与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量多等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病的程度等方面却各有不同,临证时当参照有关条目予以鉴别。
【鉴别】
常见证候
肾阴虚崩漏: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鲜红,质稠,偶有血块,伴腰膝疫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舌质红或淡,脉细数。
肾阳虚崩漏: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无块,或面生黄褐斑.形寒肢冷,身体较胖,腰痛,舌胖淡或有齿痕,脉沉弱或虚数。
脾气虚崩漏:经血非时而至,出血量多.色淡质稀,无块,面色白光浮,神疲纳少,下腹坠胀,或大便不实,舌淡,脉细弱或虚数。
血瘀崩漏: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淋漓不止,经色紫黯,夹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黯或边尖有瘀点,脉沉涩或弦滑。但对一些出血时间长,久漏不止的患者,虽无上述血瘀证候也应考虑为血瘀所致。
血热崩漏:经血非时突然大下,或淋漓又增多,血色鲜红或深红,质或稠,或有血块,口渴烦热,或有少腹疼痛,小便黄,大便干结,苔黄或黄腻,脉洪数。(以上内容摘自网上整理)
邓铁涛:单味血余治血崩
刘惠民:陈墨研末服治疗崩漏
延伸阅读
①治大吐血:好墨细末二钱,以白汤化阿胶清调,稀稠得所,顿服。热多者尤相宜。(《本草衍义》)
②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浓研香墨,点入鼻孔中。(《梅师集验方》)
③治天行毒病鼻衄,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好松烟墨捣之,以鸡子白和丸,丸如梧桐子大,水下,一服十丸,并无所忌。(《僧深集方》)
④治崩中、漏下青黄赤白:好墨末一钱匕,服。(《肘后方》)
⑤治赤白痢:干姜、好墨各五两。筛,以醋浆和丸,桐子大。服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米饮下,日夜可六、七服。如无醋浆,以醋入水解之,令其味如醋浆。(《肘后方》姜墨丸)
⑥治卒淋不通:好细墨(烧)一两,为细散,每服一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墨金散)
⑦治痈疽发背:醋磨浓墨涂四围,中以猪胆汁涂之,干又上。(《赵氏经验方》)
⑧治飞丝入目:磨浓墨点之。(《千金方》)